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录和前言

目录和前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井田地质概况 (1)
1.1井田位置及交通…………………………………………………
1.2井田境界及储量…………………………………………………
1.3 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
1.4 煤层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1.5 井田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评价………………………….……...
第二章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矿井工作制度………………………………………….………...
2.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三章井田开拓…………………………………………….…….…...
3.1 井筒形式、数量及位置确定……………………….……..….…
3.2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布置……………………….…….…..…
3.3 井底车场…………………………………………….…….……..
3.4 方案比较、确定开拓系统……………………………….….…..
第四章采矿方法………………………………………….....................
4.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4.2 采区内的划分……………………………………………………...…
4.3 采区巷道布置………………………………………………..…..
4.4 采区生产安排……………………………………………………..…..
4.5 巷道掘进……………………………………………..…..
4.6 采矿方法…………………………………………………..……..
4.7 工作面设备确定………………………………...…….
4.8 劳动组织 (66)
4.9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第五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8)
5.1影响矿井通风安全的因素 (68)
5.2矿井通风系统 (69)
5.3灾害防治及安全设备 (70)
第六章矿井主要设备 (80)
6.1 辅助提升设备 (80)
6.2 主运输设备选型 (82)
6.3 矿井通风设备 (85)
6.4 矿井排水设备 (85)
6.5 矿井供电设备………………………………………………….
第七章环境保护 (89)
7.1 环境现状及地面保护物概述 (89)
7.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90)
7.3 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91)
7.4 资源开采环境损害的控制与生态重建 (93)
7.5 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投资估算 (95)
7.6 主要结论 (95)
第八章建井工期 (96)
8.1 移交标准 (96)
8.2 井巷工程量 (96)
8.3 建井工期 (97)
致谢 (100)
参考文献 (101)
附图
1、开拓系统平面图
2、开拓系统剖面图
3、采区巷道布置图
4、采煤方法图
前言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采矿专业本科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毕业设计是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所组成的,毕业实习加深对实习矿井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还收集有关矿井的地质资料,为后来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全面复习和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并系统的熟悉矿山开采设计、建设、生产以及安全的各个环节和系统的掌握有关知识,为以后从事矿井设计、建设、安全技术工作、技术管理工作及经营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对矿山开采规划与设计基本知识能力进行系统的教育,对矿山开采,矿山安全筹划等知识和技术全面,系统的应用能力的初步训练,对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矿山规划与设计基础技能(绘图技能、文字表达与计算机技能等)的全面的初步的训练。

了解矿山开采中的有关政策、法规,熟悉并能正确应用有关规定。

1、概况
下石节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距铜川市约54公里。

矿区有2.5公里专用运煤铁路直通咸铜铁路梅七支线瑶曲站,铜瑶公路直达矿区与210国道相接,交通十分方便。

井田中心坐标为东经108°51′,北纬35°13′。

井田范围东止荒草湾至上石节一线的煤层露头线,西到断头川北侧的4-2#煤层零点边界线,南与陈家山煤矿毗连,北与崔家沟煤矿隔七木桥背斜相望,处于泾、洛两水系分水岭的泾水一侧,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地表最高点+1654m,最低点+1300m,相对高差354m,区内黄土覆盖面积较少,多为山坡森林覆盖,自然景观绮丽壮观。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蒸发量大,雨水稀少,多集中于秋季,年降水量为618.3-891.3mm,温度-23-35.4℃,冻结深度0.6-0.72m,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2、编制设计的依据
1).《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下石节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其审批决议书;
2). 西安煤炭设计院关于《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建议书的咨
询报告》;
3).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采矿系于2008年2月编制的《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和《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4).《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补勘地质报告》;
5). 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及技术规定。

3、设计的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模式进行设计。

并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有关煤炭工业安全、生产、设计、环保、建设程序等的法律、规章制度等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拓思路,解放思想,引进国外先进设计思想及矿井管理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矿井开拓布署和地面总体布置,认真分析矿井井田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煤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外部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体现矿井设计的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的合理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系统,因地制宜地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井基建投资,把下石节煤矿建设成系统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安全保障能力强、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