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各省份及其省会简称、别称及其来源
全国各省份及其省会简称、别称及其来源
说明 南京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著 名的“六朝古都”。
14
江苏省
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 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 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 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 首字组成江苏省。取全称 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济南
济
泉城
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在 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 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 景色之美,独步天下。泉水纵横分 故简称“鲁”。 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泉、黑虎 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又 有郊区泉群散落各处,誉称72名泉 。众泉如翡翠在济南大地镶嵌,日 夜叮咚,光彩闪耀。众泉汇流成的 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 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一城 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续上)所以说,唐文化的发 源地就在太原。唐朝初期的几 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 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 ”,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 称“三都”、“三京”,战乱 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 、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 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 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 城”。 山西有“煤海”之称,因位于太 行山的西面而得名。
说明 (上续)1937年10月,日军占 领石门。1939年10月7日王克 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秘 字第1027号)》,批准石门设 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 降,9月初,国民党占领石门 市。”
4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石
石门
5
甘肃省
甘或 陇 (lo ng三 声)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 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 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 县),辖甘州、肃州(今 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 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 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 代恢复省治。一说认为西 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 简称“甘”。
13
湖南省
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 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 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 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 。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 代设置湖南省。因湘江纵 贯全省,故简称“湘”。
长沙
潭
第 5 页
序号
省份
简称
来源
省会
简称
别称
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 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公元前 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 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公 元前306年,楚威王筑城于石头 山,置金陵邑。公元前210年,秦 始皇改金陵为秣陵。211年,孙权 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80 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 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 。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 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 朝,建康城被称为六朝古都。公元 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以石头城 为蒋州。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将 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 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南唐立 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 为升州。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 路为应天府。1645年,清兵克南京 。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 宁府。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 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
8
河南省
豫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 。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 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 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 省。辖区相当于《禹贡》 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
郑州
郑州城市绿化率处于中国城市前 列,矗立在街道旁的法国梧桐成为 城市一景,被誉为“中原绿城”。 郑或 商城、绿 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 商 城、商都 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 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 具有“商业之都”的含义。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 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 州岛”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遗 址。
第 3 页
序号
省份
简称
来源
省会
简称
别称
来源
说明
9
山东省
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 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 。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 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 开始。清初设山东省。辖 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 称“鲁”。
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 、洛阳)之首。西周12王,称镐京 。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各地实行 郡县制,汉步帝太初元年(前 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 尹,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 (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十六 镐 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 (ha 长安、京 、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 o四 兆、镐京 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 声) 尹)。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在汉长 安城之南另建新城,隋称之大兴城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长 安城。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 后梁开平元年(907),改京兆府 为雍州,后又改为大安府。(续 下)
省会
简称
别称
来源 20世纪初叶,鹿县辖下的一个乡野 小村,随着1903年、1907年京汉、 正太铁路的建成,石家庄村东一举 成为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会处 。1925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以1273号指令批准,石家庄与 休门、栗村等村合并,取石家庄与 休门首尾各一字,称“石门市”。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普通市 组织大纲》,因石门市不符合建市 要求被取消。(续下)
7
陕西省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 召二公“分陕而治”,今 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 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 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 陕或 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 秦 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 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 。清设陕西省。有“古代 历史的博物馆”之称,是 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故称 “秦”或 “陜”。
西安
3
辽宁省
辽
位于中国东北辽河下游, 因辽河得名,简称辽省。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 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 郡。北宋时,在今河北、 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 国。(续下)
沈阳
沈
第 1 页
序号
省份
简称
来源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 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 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 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 省。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 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 冀州,故简称“冀”。因 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 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 州,故简称“冀”。
全国各省份及其省会简称、别称及其来源
序号 省份 简称 来源 省会 简称 别称 23个省份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 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 黑龙江城(黑河旧城), 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 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 龙江. 是少数民族命名的地名,汉字系音 冰城、东 译过来。故简称是 HEB。市内建筑 方小巴黎 中西合壁,格调鲜明。人文历史悠 、东方莫 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 斯科 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 。 有“北大仓”(粮仓)之称,是 中国最北的,也是最东的省 份,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 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 术节. 来源 说明
第 4 页
序号
省份
简称
来源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 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 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 府首字组成安徽省。安庆 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 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 ”。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 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 山,故简称“皖”。
省会
简称
别称
来源 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七月甲 子,改设合州于汝阴(今合肥)。 史称唐城、金斗城(得名于古城内 金斗河)。南宋乾道五年(1169 年),淮西帅郭振屯驻合肥,为防 御金兵侵袭合肥,筑“斗梁城”。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 庐州”。明代合肥别称为庐阳。
省份
简称
来源
省会
简称
别称
来源
说明 (续上)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京 兆府。后晋、后汉、后周一直 沿用,辖有长安、万年等10余 县。元初仍置京兆府于长安城 中,至元十年(1273)改为安 西总管府。皇庆元年(1312) 又改为奉元路。 明初改奉元 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 。 西安市,是我国著名的“ 千年古都”,是人类历史上最 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 》、《述异志》、《山海经》 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 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 这里。
1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哈
2
吉林省
吉
位于松花江上游。名源于 “吉林乌拉”,满语意为 “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 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 改称吉林省。
长春
春
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是中国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 的“汽车城” 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 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 喜都、东 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 方的底特 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 律、车城 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 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 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 名(南面有浑河,山南水北为阳) 。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盛京、奉 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设立方城, 天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 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57 年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 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续上)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 。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 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 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 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 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兰州
兰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 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金城、陆 。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 都、黄河 之意而称金城。兰州市位于北纬36 之城 °03′,东经 103°40′,中国大 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称为中 国“陆都”。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 地,位于黄河上游。兰州是西 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 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 心,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 大中心城市之一(兰州、徐州 、郑州、西安、乌鲁木齐)。 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部地 区的桥梁和纽带,西北的交通 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