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第11章国际要素流动
1.如何用跨时期选择的方法分析资本移动现象以及对相关国家均衡调整过程的影响?答:根据经济学原理,国际投资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交换,即用现在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

下面,用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①基本假设
a.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甲和乙,生产一种商品X。

b.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该生产者可以选择今年生产“现在商品”(present goods)也可选择明年生产“将来商品”(future goods)。

c.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他增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而增加未来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商品的供应。

②相对价格差的产生
由于甲、乙两者对当期和未来商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即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者所面临的实际利率也不相同。

不同的实际利率导致两者在“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上的投入不同,进而导致其生产上具有不同的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分析如图11-1所示。

图11-1中,纵轴表示将来商品1C 的数量,横轴表示现在商品0C 的数量,生产可能性线KK '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关系;无差异曲线族i I (1i =,2,…)表示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

如果甲、乙两人之间不存在交换关系的话,他们将分别在A
点和B点达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A、B两点处的斜率分别表示无交换条件下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相对价格”,或“利率”。

由于A、B两点处的实际利率不同,这便使甲乙两人拥有不同的相对优势。

A点处的斜率大于B点处的斜率,这意味着甲在将来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乙则在现在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甲可以“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则相反。

图11-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2)储蓄与投资
①封闭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决定
图11-2中的KK'曲线仍旧表示甲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给定一有形资本存量,甲最初生产现在商品
Y,生产将来商品1Y。

在没有交换的条件下,通过移动均衡点,可以得出A点将
是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C Y是在由RR'线所表示的实际利息率为r的情况下甲的储
00
蓄和投资。

图11-2从封闭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决定
②交换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决定
现在放弃这一假设,把甲看作一个价格接受者,那他就只能根据市场利率来决定他的储蓄与投资。

图11-3是存在交换时的储蓄与投资的决定。

图11-3交换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决定
图11-3中的
R R 线的斜率1r表示由市场确定的实际利率水平。

根据新的相对价格水
11
平,甲将选择在Q点生产以实现总财富最大化。

交换使甲获得新的商品组合,并随之提高其效用水平,在A点,甲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甲在出售将来商品时,实际上出售的是一种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claim)。

在开放条件下,均衡的相对价格的决定取决于两个国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所决定的需求
水平。

如同商品市场的均衡实现一样,在“现在商品”生产上具有优势的国家将出口“现在商品”以换取其对“将来商品”的消费。

供给与需求的差决定均衡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即实际利率水平。

③均衡相对价格的决定
如图11-4所示,假设甲乙两人仍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在没有交换的条件下,利率分别为r A和r B。

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贸易”管制,那么交换过程将导致相对价格(即利率)趋向一致。

在图11-4中,r便是存在交换时的均衡利率水平,在这一利率水平上,甲乙两人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绝对值)相等。

图11-4均衡相对价格的决定
上述分析,实际上就代表了各国投资和储蓄的决定过程,而与之相连的交换过程就构成了国际资本的流动。

2.资本流动如何增进相关国家的国民福利?
答:资本流动增进相关国家的国民福利可表述如下:
(1)总效用水平的提高
当存在国际资本流动时,那么两国通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交换就可以平抑消费水平
在不同时期的波动,即经济波动时可以通过资本流动将消费稳定在一个静止的水平。

另外,当消费水平随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时,稳步增长要比有波动的增长更可取。

(2)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在图11-5中,假定投资国和受资国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的报酬完全由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同时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受任何限制。

1O 为投资国的原点,2Q 为受资国的原点,横轴表示两国的资本存量,纵轴表示各自的资本边际产量。

12O O 的距离表示两国的总资本存量。

图11-5中的MN 曲线表示投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这条负斜率的曲线同时也代表投资国的资本需求;mn 是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它与MN 具有同样的性质。

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1O Q 量的资本生产1O MTQ 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用2O Q 的资本生产2O mUQ 单位的产量。

投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为QT ,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为QU ,前者低于后者,由此引发资本从投资国向受资国的移动。

当两国的资本边际产量达到相等时,资本流动过程便停止。

这时有SQ 资本从投资国流向受资国,两国的资本边际产量同为12SP O E O e ==。

图11-5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1O MPS ,受资国的产量为2O mPS 。

与资本流动前两国
的总产量相比,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总产量净增加了PUT ∆的面积。

这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产出水平。

投资国的国内产量虽然减少,但其国民收入却增加了SPWQ ,大于其产值损失SPTQ 。

同时,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PWU ∆的面积。

这说明通过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得以分享这一净福利增量。

3.为什么资产组合分散化可以降低风险?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解释资本跨国移动现象?答:(1)关于资产组合分散化能够带来利益并降低风险,这一结论可以严格地证明如下:
设X、Y 为两种金融资产,它们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X i 和Y i ,两种资产收益的期望值分别为X μ和Y μ;X σ和Y σ分别为两种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用来作为衡量两种资产风险大小的指标,μP 表示由两种资产所组成的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标准差。

此外,假设X P 和Y P 分别表示投资于资产X 和资产Y 的比例,μ表示整个资产组合收益率的期望值,σ表示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

根据上述假设,知道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取决于两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以及它们在资产组合中所占的比重,即:
X X Y Y P P μμμ=+①
若资产组合中只有X 和Y 两种资产,那么,资产组合的风险则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两种资产各自的风险、两种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以及两种资产的相关程度,即:()()
222222cov X X Y Y X X Y Y X Y X Y E P i P i u P P P P i i σσσ=+-++⎡⎤⎣⎦,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