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
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
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
产物.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
科学界的共识.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
和人类的起源.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
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
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第一是生命在地
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
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
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由于我们拥有独有的变革环境的能力,人类不
必经过生理上的突变就能很好的应对周围的环境.但是,现实中,我们却越来越感觉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协调.那么,为什么人类现
在越来越显得不能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为什么人类日渐觉得
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我想答案就在于基因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根本差别之中.基因进化通过基因突变起作用.如果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符合自然选择的要求,它就会在生命史中短短几千年里成为地球傻瓜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与此相对,文化进化是通过引入新工具、新思想或新制度能够使自己在几乎一夜之间就改变整个社会.比如19世纪中期的蒸汽机、20世纪的内燃机和今天的核能、计算机等,这些人类发明的新工具深刻得改造着我们的环境.明白了这些,我们再看看一个悖论:人类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的同时,越来越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环境,但是,却越来越不能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适合居住.
之所以出现这个悖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我们不不了解环境,而是我们有这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加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人类迫切需要学会在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达平衡.做不好这个,那么人类便会
像爱因斯坦警告我们时说的那样:人类现在正面临着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灾难”.
在我们步入工业社会后,变出现了一种病态般的社会,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
为人的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我们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所自有欲望和自身能力的肯定,对自身利益、个人主义倾向一种过度追求所导致的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况.这种观念具体表现为倡导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许多
人的吃、穿、住、行、用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本来从人的身体健康而言,在饮食方面,明明是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即可.可实际
情况是,在许多场合下的请客吃饭是为了讲排场,摆阔气,显富贵,把
这种实际需要发展到极端铺张浪费的地步.从住房条件看,明明是求
得安全、方便、舒适、温馨即可.但实际情况却把这种需要发展到宾馆式,宫殿般的豪华享受而且陷入盲目的攀比中不能自拔,人人累得
气喘息息.正是由于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消费观,造成了当今资源
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系统的高破坏.因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消费.如果无人消费,这个产品就无法生产了.因此正是由于
高消费刺激了高生产,高生产导致向大自然的高索取,而高索取必然
造成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平衡的高破坏.从而使人类社
会陷入了高消费→高生产→高索取→高消耗、高污染、高破坏的恶
性循环之中.可以说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
恶化的终结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漠视,之所以说是漠视而非
无知,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有认识的,但却因自身的利益而不愿
意理睬种种自然规律.这也是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产生
的恶果.
那么这种观念导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我们面对种种非正常的人
与自然关系所表现出得现象,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道历史性难题.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提出解决21世纪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的孔孟学说”.当然,我们不仅是
要从传统理论中找答案,也要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找答案.我认为在
现今条件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法制建设层面.基于人性的弱点,我们有必要而且只能通过
这种硬性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来不断完善立法、严格司法.
第二,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人天合一的自然观.首先,人类要认
识到,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万物之一员,自然之一份子.人
类要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这个位置,给自己定好位.人类不能狂妄
自大,不能什么都以人类为中心.其次,人类要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
存发展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第三,建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与废物”的旧观念.采用经济、文化、资源、人居环境和人的素质等综合指标
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民素质
的提高都包括在发展概念中,以引导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人类要改变过去那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绿色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已任的绿色技术.这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面对环境破坏这一问题,我们有很多解决之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法自然”,既是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形式,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内在规律.承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承认并尊重规律,是我们的必修课.
最后,我想感谢章汝先教授带给我的这门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有意义,对我今后的成长、发展、对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均有及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另外在此感谢章教授的“阳光心态妙语200条”及课堂上的精彩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