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拖延症现象的报告

关于大学生拖延症现象的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报告题目:《关于在校大学生拖延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课程名称:《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类年级:2011级报告小组:第5组“战拖小分队”报告时间:2013年6月6日目录一、前言二、调查目的三、调查对象四、实践方式和具体情况五、实践时间六、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七、总结八、小组成员、工作分配及个人感悟附录一、本次调查问卷附录二、问卷调查结果附录三、在豆瓣、人人、小百合上分享的文章《关于在校大学生拖延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一、前言拖延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

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便会演化为“拖延症”,造成更加消极的后果。

当今社会,拖延现象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拖延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存在也十分广泛。

自92年起就有“学院延宕”一说,在那年的一次问卷调查中,52%被调查的学生有中度至高度的拖延表现。

而20年后,根据我们战拖小组在新闻与网页的搜索中,大型门户网站的拖延症调研表明,在80后90后的群体中,拖延现象的存在达到80%。

拖延行为不但影响了情绪和人际关系,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同学们在deadline前几天开始疯狂认真工作,而且容易导致思维的强化,形成心理暗示,进一步加剧拖延现象。

在本次的课题实践中,我们战拖小组主要研究的拖延现象在大学传播的成因,以及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让学校的学习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二、调查的目的1、调查大学生中拖延行为存在的比例2、探究大学生拖延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3、探究大学生对于拖延症的认知程度4、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调查的对象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南京大学在校大学生四、实践方式和具体情况我们组的实践主要分为以下这三个部分:(一)、问卷调查1、小组成员一同参与问卷制作: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共享资源,继而开会讨论,分配任务。

我们在4月中旬制作完成主题为《关于在校大学生“拖延症”现象的调查研究——南京大学法学院马原课题实践》,问卷内容见附录一。

2、小组成员在自习室发放了100份纸质问卷,收回100份。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了60份问卷给同学好友,收回40份。

在人人网、南大小百合上分享了问卷星上的该问卷链接。

3、收回问卷后,小组成员将数据都输入了问卷星,进行整理分析。

(二)、校园采访、聆听讲座小组成员在校园中采访了一些同学对于拖延症的看法。

也同时采访了一些专业课老师对于“大学生拖延现象”的看法,尤其是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的老师给予了我们一些意见和建议,包括对拖延症的进行了一番分析。

南大学生心理协会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其中有关于《漫谈时间管理——你可以从容不迫地生活》的讲座,小组成员聆听了相关讲座,并对讲座内容进行了一番整理拓展。

(三)、加入豆瓣“战拖会”、在小百合及人人网上发帖小组成员在豆瓣“战拖会”上注册了帐号,作为“战拖小分队”,为豆瓣“战拖会”提供我们这次实践的最新发现。

同时,也利用豆瓣上已有的资源,交流分享。

同时,小组成员在小百合picture版和NJUexpress版上发布了一些讨论帖,引起热烈地回复、跟帖。

在人人网上实时发布最新调查收获,以及一些“战拖”美文,同学们普遍分享、转载。

(四)、亲身试验小组成员按照我们寻找的一些战拖方法,如“番茄工作法”、“普瑞马法则”等进行亲身试验,平均时常为两周。

五、实践时间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六、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一)拖延行为的存在比例及认知你认为自己有拖延行为么?选项小计比例A.是301 93.77%B.否20 6.2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1你认为拖延行为对你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选项小计比例A.好事 2 0.62%B.没有影响16 4.98%C.坏事218 67.91%D.时好时坏85 26.4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1你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拖延症是拖延行为习惯还是拖延的病症?选项小计比例A.习惯247 76.95% B病症38 11.84% C两者没有什么差别36 11.2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1分析:通过以上这三个图表,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自己有拖延行为,三分之二的同学认为拖延症行为是坏事,一小部分的同学认为拖延行为时好时坏。

可见大多数同学还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一边拖延,一边又觉得拖延理所应当,大家还是有着自我反思精神的。

只是在拖延究竟是好是坏这个问题上,大家还有着分歧,这就涉及到积极拖延问题。

所谓积极拖延,是指有人觉得,拖延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拖到最后,注意力特别集中,效率特别高。

往往最终任务完成得还不错。

那么在此,我们便分析以下这个问题,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是因为拖延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是因为专注才有效率。

而我们习惯把它归功于拖延的强制作用。

这样极易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很多拖延的人很享受那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

这种时候,他们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

同时,长此以往,尽管不愿承认,但人们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的拖延。

那么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看到足够的自制力也能拥有使自己足够专注的效果,培养自制力比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和暗示要好得多,也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附录三中的战拖美文能让我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里,我们再看看第三个表格,大部分同学认为,拖延症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病症。

在此,我们要明晰一下这个概念,确实,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还只是一种拖延的行为。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它仅是一种坏习惯,而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我们才称之为“拖延症”。

(二)拖延的表现、形成原因及后果你的拖延行为主要表现为选项小计比例A.在做事情时容易受到干扰而转移注意力21767.6%B.做事情时听听音乐或者吃零食而转移注意力13542.06%C.耽于虚拟世界,打开网页后娱乐忘记做正事15347.66%D.能够拖到明天的事情,今天绝对不做102 31.78%E.做事情途中突然想起还有其他事情没做,或者干脆发呆14645.48%F.每天都有其他事情要忙,要做的事情一拖再拖15046.73%G突然心情不好或是情绪化,而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17955.76%H习惯多任务处理87 27.1%I.依赖别人,凡事都想着我不做,总有人会做的299.03%J总是为某一事情设计很多方案,却不能决定采取哪个7623.6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1你认为造成自己拖延的原因主要有选项小计比例A.完美主义,必须处于最佳状态(环境、心情、各方面条件等)才开始做事16250.47%B.懒惰松散,做事没有计划201 62.62% C. 担负的事情过多,压力太大130 40.5%D.享受最后一刻完成任务的快感,觉得拖到最后更有效率4714.64%E. 受周围环境(同学朋友)的影响120 37.38%F、自我怀疑,害怕失败84 26.1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1你认为拖延行为的不利后果有?选项小计比例A、耽误工作或学业137 84.05%B、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70 42.94%C、拖垮身体45 27.61%D、生活中不能自律,造成拖延再拖延的恶性循环9155.83%E、任何事情都拖延不做,失去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工作进程3923.9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63分析:通过以上表格,我们会发现,拖延行为的表现异常丰富,而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容易受到干扰;第二、突然心情不好或情绪化,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第三、事情太多,无从下手。

对于第一大原因,我们很好理解,当代社会,拥有发达的网络、先进的电子设备,在信息爆炸的形势下,大学生们难以将自己置身其外。

尤其是社交网络在学生群体中的流行,造成学生们思绪的不集中。

并且,自高中毕业后,时间的管理支配权都在自己的手里,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外在监督,学生们对自我的要求也会降低,导致不善于利用时间。

而突然心情不好或是情绪化,也是独生子女的显著特征。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呵护着长大,考上大学其实也没有实现心理上的完全断奶。

一种自我意识仍然在内心芟夷,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感受。

在内心觉得不舒服时无法做事,其实也是一种内心世界不强大的表现。

至于第三大表现,则涉及到个人选择问题,有些学生在没有估计好自己的能力和时间的情况下,揽得太多活儿,导致一样也做不好。

而造成拖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懒,没计划;第二、完美主义;第三、压力过大。

说到懒,其实是人们内心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反应——排斥反映。

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物大家会非常乐意地接受,因为这些事物会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感受,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则千方百计地排斥。

所以针对这一原因,有力的方法就是列一个表,从不喜欢到喜欢,依次排下去,每天,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时候,先把最不喜欢做的事情做掉。

这样,你会发现,先完成了这样的事,你的整个精神状态都会好很多。

不然,在做其他事的时候,脑海中还是萦绕着那件事,会造成心绪的不集中,降低工作效率。

还有一个做法,便是从长远来看,每天做一件原本不喜欢做的事,比如锻炼身体,每天不做一件自己原本喜欢做的事,比如玩游戏。

久而久之,你的自制力便会得到极大锻炼。

这样才能切实地完成自己定下的那些计划。

而完美主义,一则表现为自己必须处于一个最佳状态,万事俱备才开始工作,而那样的情形少之又少,于是就给了自己一个理由拖延。

二则表现为,完美主义者想把事情做得完美,但又怕事情做不好,受到别人的负面评价,这使他们畏首畏脚,不敢做事,导致拖延。

其实,能够实现自我协调的完美主义者是不容易形成拖延症的,只有无法自我协调者才有着高程度的拖延。

所以对于完美主义者,我想说一句,不完美也很美,给予自己切合实际的期望,生活的智慧有时候在于难得糊涂,不用那么逼仄的。

至于压力,无处不在,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压力,既非丑化它,也非美化它。

拖延的不利后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耽误工作或学业;第二、不能自律,恶性循环;第三、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

对于拖延的后果,我只想说一句,当我们已经意识到在被拖延困扰了,却还不行动,我们究竟在等什么呢?(三)、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过改变拖延行为么?选项小计比例A.想过,但没有实际行动99 31.03%B.没想过21 6.58%C.想过,也做出了实际行动,但没有效果9429.47%D.想过,做出了实际行动,也有效果98 30.72% (空) 7 2.1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19你为了改变拖延行为,曾做的实际行动有选项小计比例A.做事分清主次144 72.36%B.消除干扰100 50.25%C.找人监督49 24.62%D.任务切割,制定具体计划,如为了减肥,规定每晚跑三圈11557.79%E.缩短任务期限,如将原计划3天完成的工作缩改为两天完成8944.72%F.寻求心理医生 2 1.01%G.当按时完成事情后,给予自己奖励74 37.1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9你是否认为学校应当通过一些途径改变大学生的拖延现象?选项小计比例A.是208 64.8%B.否32 9.97%C.无所谓,成效不会大81 25.2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1分析:第一个表格反映,大多数同学是想过改变拖延行为的,但没有实际行动的,和有实际行动没有效果及有效果的,各占三分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