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复习提纲一、填空1. 新闻传播学一般划分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2. 1.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称为ARPANET3.互联网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1)略具雏形的ARPANET(1969-1986)(2)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1986-1992)(3)在商业化运做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4.世界上第一家报纸网络版: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
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子日报:《中国贸易报》5.新闻价值的要素及各要素的含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6.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传播职能、出发点、归宿点传播方式均不同7.网络新闻价值判断的新标准是:实时性、重要性、趣味性、实用性。
8.记者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信息获取型、人际联络型、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9.新闻工作者需要经常访问的网站:权威传媒网站、商业综合门户网站、与自己的报道领域有关的网站一些政府和机构网站10.搜索引擎的种类:严格意义上的搜索引擎、目录索引引擎、元搜索引擎我国新闻工作者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Google搜索、百度、雅虎中国、新浪网搜索引擎、搜狐、网易搜索、天网中英文搜索11.新闻工作者常用的数据库:文献摘要数据库、书籍与名录数据库、法规与政府文件数据库、人物查询与公众记录数据库我国的数据库存在问题:资源缺乏保证,更新频率低,服务范围窄。
12. 电子邮件采访的局限性:互动性较差、采访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安全性较差13.网络寻呼机即ICQ,以及由此衍生的OICQ,CICQ,PICQ等。
网络寻呼机的功能:在线提醒、网上闲聊、发送消息13.网络BBS的分类(六种):校园BBS,商业产品BBS,小型局域BBS,兴趣BBS,商业网站BBS,网络新闻媒体建立的BBS14.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人类处理的信息分为五种形式: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15. 新闻报道策划的要求:创新性、动态程序和稳定性、适应性与反馈性16. 新闻的筛选:标准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全面性与平衡性二、名词解释1. 网络新闻传播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广义上,互联网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较笼统的称为“网络媒体”。
严格来说,网络媒体是指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2. 多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大领域。
这种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录像、动画、音响等多种媒体与一身,给用户以视、声、光、华并存的全新的视听感受。
3. 超文本包含与其他资料相链接的资料,它既能处理文本,也能处理图形和声音。
4. 分组交换将资料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传输,这些被分为相同大小的“块”的数据上都有标记,并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传递,每一站都有记录,直至到达目的地。
5. 交互性人们在信息交流系统中发送、传播和接受信息时表现为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
6. 网络新闻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和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
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及其评说,狭义的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
7. 上网媒体以原子形态出现的传统媒体所设立的网站。
8.网上媒体指以比特为原生态形式出现的网站。
9. 新闻价值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
10. 宣传价值新闻满足媒体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权利要求等需要的属性。
11. 实时性的定义网络新闻对软新闻更加重视和突出,在价值取向的侧重点上表现为对趣味性的侧重。
12. 新闻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如实的描述、解释、分析新近变动的事实、使新闻报道与其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合、相一致、不可有些许的误差和歪曲。
13.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就是指新闻记者本着客观的态度并运用客观的报道的手法来报道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不因为主观偏见而歪曲事实。
客观性原则的具体内涵:对事实的高度重视;将事实与言论分开;公正的报道立场;客观的报道方法14. 新闻的倾向性就是作者或新闻机构对于客观事实的态度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是作者或新闻机构的立场、观点、方法、兴趣的体现。
15. 电子布告栏的含义电子布告栏系统(BBS)作为一种个人与团体远程通讯手段,其出现早于因特网的正式形成,可追溯到70年代的美国。
电子布告栏系统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十分明确的个性化的人文色彩。
作为一种远程电子通讯手段,电子布告栏系统允许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和文件资源的共享。
16. 网络记者指为网络媒体采集新闻、报道新闻的职业新闻工作者。
网络记者的分类:(1)网络媒体自身工作人员,持有记者证(2)网络媒体自身工作人员,不持有记者证,平时主要担负编辑工作(3)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为网络媒体采写稿件17.网络新闻编辑编辑通常有两种含义:(1)编辑工作(2)编辑职业(即专业人员)网络新闻编辑的定义也有两种:(1)基于网络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手段,对网络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组织的编辑工作。
(2)在网络媒体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员。
18.线性编辑方式是指记者和编辑对所采集的大量新闻素材(分别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进行整理,从中选出新闻报道所需要并能容纳的片段,按先后顺序组合成新闻成品的工作方式。
19. 把关人含义1947年,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认为大众传媒的决策者、编辑、记者充当着传播把关人的职能,他们居于信息网的中心,高高在上,决定着信息的采编、汇总、过滤和流向,形成了配置信息资源、控制信息传播的特权。
20. 新闻资源整合即通过分析媒体、组织及个人提供的新闻资源,运用筛选、集成、配置和深度加工等编辑方法,编辑出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闻,进而增加其新闻价值。
21. 新闻策划的含义不是指策划新闻事件,而是指策划新闻传播活动,主要是指策划新闻报道,是编采人员对具体新闻事实的报道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效益。
22. .新闻专题指对一个关注程度较高的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进行集合式的报道。
23.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报道的新闻或者还没有发表但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加以评析论说的文章,具有显著的新闻时效性、现实针对性、政治方向性和群众教育性。
网络新闻评论:指在网络媒体上就某一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及时进行评述,阐明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
24. 网络传播工作者指在网络站点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的职业传播者。
广义的网络新闻传播队伍:指在互联网上传播新闻和信息的所有人。
狭义的网络新闻传播队伍:也叫网络新闻工作者,是专业新闻机构包括新闻网站中,在互联网平台上专门从事新闻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的工作人员。
25. 新闻的梳理对选定的新闻进行净化和优化处理,主要包括新闻的纠错与综合两个方面。
如何对新闻信息综合编排:首先是对同类事件的综合;其次是对某一时段新闻的综合;在此是对同一事件的综合。
26. 网络新闻传播的美学性原则网络由一定的色彩、线条、图象以及文字等要素构成具体的传播形式。
不同的要素组合,将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编辑必须注重页面设计的美感。
三、简答题1. 网络新闻传播在整个新闻事业中的定位(一)辨证地对待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与局限了解:从媒体技术、传播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出发,比较互联网与传统媒体。
(见书表格)认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优势和局限方面具有互补性,网络媒体自身优势与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的抵消性,必然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互补格局中求生存求发展。
(二)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网络新闻事业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之间存在着优势互补,必然在合作中求发展:一体化合作、利益型合作、整合型合作、业务性合作网络新闻事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途径:找准网络媒体的优势、明确网络媒体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2.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一.必须确有其事二.对事实的描述必须真实三.对事实的分析必须符合实际3.影响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因素:一.网络新闻采访(电子邮件)影响新闻真实性二.通过互联网搜集新闻素材不能保证新闻真实性三.网络黑客对信息篡改影响新闻真实性四.不规范的网络新闻传播威胁新闻真实性4.坚持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意义:一.坚持网络新闻真实性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体现二.网络新闻真实性是满足网络受众新闻需求的重要保证三.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是网络媒体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保障5. 网络环境下凸显出来的新闻主观性或倾向性一.不可避免的新闻主观性或倾向性二.交互式的网络新闻传播有利于人们对主观意见的表达。
三.对复杂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使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信息在传播中表露6.新闻倾向性的表现方式(1)新闻选择:报还是不报、报道什么、什么时候报道、从什么角度报道……一切都是经过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机构的精心思考、细致安排的,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2)新闻表述:被选择出来加以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经过记者和媒体的加工,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图像表述出来,才会成为人们所感知的新闻,而如何表述就体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3)编排手段,或版面语言:西方报纸常用的一些编排手法,诸如突出、平衡、淹没、抬高、抑低、夭折、隐瞒、删削、淡化等,都十分隐蔽而巧妙睇体现自己的倾向性。
(4)发表言论,或新闻评论:客观性原则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都做到了把新闻与言论分开,但并不排斥言论。
社论向来被视为报纸的灵魂。
每逢重大事件发生,新闻媒体总是旗帜鲜明地发表言论来阐明自己的立场7. 如何坚持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一)大力强化新闻客观性的根基作用——只有建立在客观性基础上的倾向性,才是有说服力的。
(二)善于在客观报道中表达自己的倾向性。
(三)充分发挥新闻倾向性的主导作用。
总之,客观性与倾向性是辨证统一关系,客观性是基础,倾向性是主导。
倾向性在总体上制约着客观性,客观性又在微观上支撑着倾向性。
8. 网络新闻应如何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一)网络新闻工作者要发挥“把关人”的职能,把握好网络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准。
(二)处理好网络新闻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把握好网络新闻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比例;要灵活处理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报道风格。
(三)网络新闻可运用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来增强雅正性。
9. 网络新闻传播中怎么样做好舆论导向呢?(一)利用各种适合网络特点的编辑手段引导舆论。
运用时间和空间手段来评价新闻事件;运用稿件集合的合力指向表达编辑意图;运用多媒体形式凸显编辑意图;在网页中以特殊手段形成“强势”(二)利用言论功能来引导舆论,即网络新闻编辑可以通过撰写评论、配置评论来进行“直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