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经侦报案-立案程序

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经侦报案-立案程序

商业秘密刑事立案的条件,是 指立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决定刑事案件成立,开 始进行刑事追究所必须具备的 法定条件。
在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立案时必 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 犯罪事实,称为事实条件;二 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称为法 律条件。
五、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案条件
由于刑事立案是追究犯罪的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 此时所说的有犯罪事实并不要求非常详细具体。
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 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 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 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 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 候,应当立案......”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侵 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给权利 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在自身发 生商业秘密泄露后,可以根据 遭受损失的情况到当地经侦部 门进行报案处理;
四、什么是侵犯商业秘密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 其他不正当的手段非法获取所有权人的商业秘密,或 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 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商业秘密的专用权,行为对 象是商业秘密。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 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 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 与经营信息,既可能以文字、图像为载体,也可能以 实物为载体,还可能存在于人的大脑或操作方式中。
商业秘密的三性
1.秘密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 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不正当 竞争案件解释》)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有关信 息不为其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 获得,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 的“不为公众所知悉”。
主张享有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应当就其主张 的秘密区别于公众所知悉信息进行初步举证, 例如明确商业秘密具体的范围、内容、载体, 且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非所属领域的一般常识, 不能从公开渠道获得,是付出了时间、精力、 金钱等获得的信息等;被告则应当依据《不正 当竞争案件解释》第九条第二款之规定,举证 证明主张受保护的信息已经被公众所知悉。法 院则在听取双方意见后,灵活分配举证责任, 结合社会公知常识、行业普遍认知以及被告的 抗辩对“秘密性“的构成要件进行综合认定。
六、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管辖地说明
深圳警方在2011年决定把严重影响深圳产业转型和创建国家创新型 城市建设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统一归口到市局管辖,各区公安分局包 括派出所不再管辖此类案件。
针对深圳警方的最新部署,在以后处理商业秘密侵权或企业处理自身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需统一报请市局统一处理,这也彰显了警方对 商业秘密犯罪的重视程度;
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一是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 商业秘密;
二是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盗窃、利诱、 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
三是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 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四是第三人在明知或应当知道商业秘密是通过不 正当手段获取,或者违反约定以及违反权利人有关保 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情况下,仍然获取、使用或者向外披露这些商业秘密。
侵害商业秘密案件中,有犯罪事实是指发现存在 侵害商业秘密造成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犯罪行 为的事实。
至于犯罪的过程、具体情节等,在立案时难以全 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可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 来解决。当然能够提供更多犯罪事实的信息也有利于 法定机关决定是否受理立案。
有犯罪事实,是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 犯罪行为。这是刑事立案的首要条件。有犯罪事 实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侵 犯 商 业立 秘案 密程 罪序
祝忠火
一、什么是商业秘密
公司商业秘密是竞业限制的核心基础。企业部分 员工(高管、技术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技术 秘如指掌,所以企业才需要采取竞业限制条款保 护自身商业秘密,以保持竞争利益。
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上来看,商业秘密的保 护制度完全是从竞争的角度进行阐述的。只有在 因为采用了不正当手段获取和使用商业秘密而导 致竞争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商业秘密的保护才有 存在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 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根据商业秘密的定义,可 以将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概括为秘密性、保密性 和价值性三个方面。
在司法实践中,法定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时,可以要求报案人、控告人、 举报人补充提供材料,或者要求他们作补充说明,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查(立案前 法院不得进行调查)。立案材料的审查,只要材料足以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 究刑事责任而应当立案,或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应当立案,即能通过审查 材料决定是否立案审查工作就完成了。
商业秘密的三性
3.价值性
《不正当竞争案件解释》第十条规定,有 关信息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能为 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应当认定为《反不正 当竞争法》规定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 益”。也就是说,只要商业信息能够带来经济 利益即可认为具有商业价值性,在某些情形中, 一些表面上不能直接实施应用的方案和技术, 却同样耗费了研发人员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具 有潜在的、消极的价值。例如,失败的研究数 据、失败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等,虽然不能 带来积极的经济利益,但是能降低研发成本, 减少研发的曲折和弯路,同样具有值得保护的 经济利益。这个构成要件相较于其他构成要件 证明起来相对容易。
注意:在对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报案时,由于涉及需要提交的材料比较专业,同时
上面所述的应提交的证据材料只是标准的,另外还需要提供鉴定报告、公证证据等。
THANKS
侵犯商业 秘密罪的 立案条件
1. 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 才能立案追究。
2. 要有一定的证据材料证明犯罪事实已经发 生。包括犯罪行已经存在、正在进行、正 在预备三种存在情况。商业秘密刑事立案 仅仅是刑事诉讼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 尚 不 能 要 求 侵 权证据齐全,但必须有一定的 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比如提供侵权产 品来证明犯罪事实已经发生的。
四、提供侵权行为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或特别严重损害的 材料。
八、报案后经侦内部立案审查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 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目的是认定有无犯罪事实发生,依法应否 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决定是否立案做基础。
对商业秘密立案材料的审查,是立案程序的中心环节,因为立案与否取决于法 定机关对立案材料审查的结果。审查材料的过程就是根据法律所规定商业秘密犯罪 的立案条件,确认有无犯罪事实和分析、评断这种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的过程。通过审查材料查明:是否属于犯罪行为;有无可靠证据材料证明属犯罪行 为 ; 依 法 是 否 需 要 追 究 行 为 人 的 刑 事 责 任 ;2 有 无 存 在 不 追 究 刑 事 责 任 的 情 形 。
三、经济赔偿
一、以权利人的损失为依据; 二、以侵权人的赢利所得为依据 ; 三、以该商业秘密的转让费或研制、开发费为依据。
原告应当据于案情,提供相关的证据,如原被告双 方的年产量,利润率,侵商业秘密的费用, 转让该商业秘密的费用及其评估资料,被告的产品的市 场 占有情况、客户变化情况,商业秘密披露的程度,等 等。
企业因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较大,且由于我国立法等各 方面的问题在针对商业秘密调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更好的 解决类似侵权现象,统一市局处理的办法将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在其他 地区仍由当地经侦部门办理。
七、侵犯商业秘密罪报案应提交的材料
一、提供法人工商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
二、提供涉嫌人侵犯的商业秘密内容和载体,如技术资料、设计资 料、设计图纸、产品、技术说明书、产品设计说明书、经营信息资 料、订货合同书、订货单、发货单、产品表、产品商品降价资料、 紧俏物品、商品原材料变化文件等;
商业秘密的三性
2.保密性
《不正当竞争案件解释》第十一条规定, 权利人为防止信息泄露所采取的与其商业价 值等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合理保护措施,应当 认定为采取了“保密措施”。如果权利人提 交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作为证明采取保密措 施的证据,还需分情况进行考量:如果上述 合同中明确界定了保密的内容,而且跟诉讼 中主张的秘密范围一致的,则会被认定采取 了保密措施;如果上述合同中未对商业秘密 范围进行界定,或者约定过于宽泛,则一般 不会被直接认定采取了保密措施,还需权利 人进一步对商业信息的载体及重要性、其他 辅助措施等内容进行说明和举证。
三、提供涉嫌人侵犯权利人商业秘密行为的材料
2
如以盗窃、利诱、胁迫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行为 的材料;证明涉嫌人披露用以上手段获取的权利人商业秘密行为的 材料;证明涉嫌人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用以上手段获取权利人商 业秘密行为的材料;证明涉嫌人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 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商业秘密行为的材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