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中供热管网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方案

集中供热管网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方案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审批:广建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五年九月十四日目录1.工程概况2.执行标准3.施工工艺3.1土建部分3.2 热力管道安装工艺3.3.电气工程4 施工组织机构5.劳力计划及进度计划、工期保证措施6.主要机械、机具计划7.质量体系及措施8.安全体系及措施9.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10.防尘治理措施附: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1.工程概况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第二标段包括高新区府街庭院热力站、财富中心及信用联社热力站、福源里小区一次线、热力站工艺及电气,老鸦庄锦绣园一次线、热力站及电气工艺。

介质为热水。

管线设计压力 1.6MPa,站系统试验压力 1.5Mpa。

钢管材质Q235-B。

一次线管道敷设式为直埋。

2. 执行标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验收规》CJJ28-2004《城市供热管道补偿器》CJ/T3016-93《城市供热螺旋焊钢管》CJ/T3022-9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64—8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126—89《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87《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射线探伤》JB115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GB50171—9《电气装置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50255—963. 施工工艺3.1土建结构及土部分3.1.1 土工程3.1.1.1 热力管网土和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的《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28-2004)规要求。

3.1.1.2 施工前,应对开槽围的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现场核查及勘探,逐项查清障碍物的情况,以及与管网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

3.1.1.3 土施工,为保护开槽围的各种障碍物而制定的具体技术措施,应分别取得所属单位的同意和配合。

技术措施由项目部依据现场具体情况和施工规要求编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供水、排水、煤气管道及各种地下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2)各种电缆的正常使用和安全;(3)经采取加固措施后的电杆、树木等的稳固;(4)各相邻建筑物在施工后或施工中,不致发生沉降,倾斜和坍陷。

对于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障碍物,应拟定拆迁法或改变设计位置。

3.1.1.4土开挖要根据工程现场条件,结构埋深、土质、有无地下水等因素选用不同的开槽断面。

本工程因现场条件的限制开槽上口宽度,不能按要求坡度施工,所以应采取不同护壁支撑的开槽式施工。

对电杆的位置可采用不开口由底部穿越的法施工。

施工中遇有地下水位高于沟槽底部,可根据涌水量采取沟排水或轻型井点降水的法排除沟积水。

3.1.1.5土开挖中出现事先未查到的障碍物并影响施工安全时应暂停施工,经采取措施并经有关单位检查同意后,再行施工。

3.1.1.6 土开挖前,必须先测量放线,测设高程,在挖掘土施工中应进行中线、槽断面、高程的校验。

机械挖土应有200mm预备量,宜人工配合机械挖掘,挖平至槽底标高。

3.1.1.7 管道通过城市道路时应采用半幅路面施工的法,土开挖时,必须按需要设置槽边护栏、夜间红色照明警示灯等设施。

随施工随检查随回填。

3.1.1.8 土开挖至槽底后,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验收地基。

对松软地基确定加固措施,对槽底的坑穴空洞进行挖填夯实。

3.1.1.9 已挖至槽底的沟槽,应连续安排回填沟底150mm的中砂垫层,尽量缩短晾槽时间。

并及时安排铺管施工。

3.1.1.10土施工必须保证施工围的排水畅通,应先设置临时排水设施,解决排水出路。

3.1.1.11 直埋管道的土开挖,宜以一个补偿段作为一个工作段,一次开挖。

管线位置、槽底高程、坡度、平面拐点、坡度折点等必须测量检验合格。

3.1.1.12沟槽开挖断面为:沟底施工时除应保证二管中心距离外,还应保证管道距两侧沟槽450mm-500mm 的工作面宽度。

3.1.2小室的土建结构工程:3.1.2.1 供热管网土建结构工程主要是小室的砌筑或砼浇注,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相应的现行规的要求和《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28-89)规的要求。

3.1.2.2 土建工序的安排和衔接应符合工程构造原理,施工中的停止部位应符合供热管道工程施工的需要。

3.1.2.3 深度不同相邻的基础,应先安排深基础的施工,深基础围应及时填充密实,再进行浅基础的施工,达到结合完整。

3.1.2.4井室、支墩等沟底部混凝土施工必须在基础相对干燥的情况下浇注。

必要时采用降水的法处理。

3.1.2.5阀门井等小室的砌筑或砼浇注施工:根据设计要求不同地段分别采用砼浇注或砌筑的法进行;⑴井室在现场用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基础土:开挖采用大开挖式,在管沟开挖时同时开挖。

钢筋工程:钢筋采用集中加工,现场绑扎,钢筋存放应分类,并标识齐全,不得混用;钢筋的使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需替代,则必须办理变更手续并经监理批准;所使用的钢筋不得受油渍污染,钢筋油污必须彻底清除;钢筋接头应按照规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合格后进行施工;模板工程:模板采用组合式钢模, 局部配以竹胶模板来保证尺寸精度,中间缝隙采用胶带粘贴;模板支撑系统必须采取连杆及剪刀撑相互拉接保证刚度与强度;模板平整度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模板安装后经工长及质检人员验收合格报请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后可进行砼浇注;砼浇注:本工程采用400L滚筒搅拌机现场生产。

现场生产混凝土要格按设计要求配比,(称量准确),根据现场砂情况制定出施工配合比,按要求留置三组试块;砼浇注过程采用连续施工法,不留施工缝。

振捣要均匀,随浇随振,间距300—500mm,不得漏振,前面振捣后面压平;格控制砼厚度,在侧模或支柱上事先做好标记,随时控制检查;砼浇注过程应搭设操作平台,禁人员踩踏钢筋;浇注后表面应用木抹槎平压实浇注后及时洒水保护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天。

⑵井室在现场用砖砌的法:井室砖墙体,应由瓦工采用五顺一丁的防水砖墙砌法操作。

要求砌筑砂浆满铺满挤,墙体横缝、竖缝均砂浆饱满。

井室的外墙面宜采用水泥砂浆,五层作法的防水抹面或按设计要求施工。

施工操作工作面应整段整片分层操作抹成,整段成活,尽量减少施工接茬。

3.1.2.6钢筋混凝土的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工序,应由具备相应技术等级的工人操作,结构外形尺寸及结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配比应满足抗渗要求,执行CJJ38-90《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1.2.7当固定支墩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号时,不得与管道固定、承受推力。

3.1.2.8 地下井室封顶前,应将里面的渣土杂物清扫干净,预制盖板安装铺垫的灰浆应饱满,安装后盖极接缝及盖极与墙体结合缝隙要先勾底缝。

3.1.3 回填土工程3.1.3.1 沟槽、井室的主体结构,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及竣工测量后,应及时进行回填。

3.1.3.2 直埋管道焊口两端管段在管道找正、管口对接就位后,胸腔部位可以先行回填。

回填前,应先检查和修补管道保温外层破损处。

3.1.3.2.5 回填土必须确保构筑物的安全,并应检查构筑物的结构强度,能承受回填土施工操作动荷载时,可进行。

3.1.3.4直埋管道焊接工作坑回填可采用水撼砂的法分层撼实。

本设计管顶为预热伸长的直埋管道,要求管子围回填中砂的法进行。

3.1.3.5回填首先进行胸腔回填,回填密实度为90%。

填土前应先将槽底杂物清除干净,如有积水应先排除。

回填至管顶上200mm,然后进行回填土。

3.1.3.6回填土铺土厚度应根据夯实机具确定,人工夯实为200~300mm一层,机械夯实为250~300mm一层,每层夯实后进行环刀法土壤密实度检验,合格后可进行下一层的回填。

3.2热力管道安装工艺3.2.1本工艺适用于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

设计压力P=1.6MPa,介质温度T=130℃的高温热水管道。

3.2.1.1管道材质:Q235螺旋管。

3.2.1.2热力管道应按设计施工,材料代用及必须进行变动时,应得到设计单位的同意。

3.2.1.3供热管道工程应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

对市容、交通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部位,应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2.1.4在供热管网施工中,必须保证管网附近建筑物的稳定,保护其它设施的正常工作及安全。

3.2.2 工程测量3.2.2.1 一般规定3.2.2.1.1 供热管道工程测量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测量记录要认真保存以便对竣工图进行调整。

3.2.2.1.2 热力管道的设计线位和高程,应根据建设单位或设计部门提供的城市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坐标和高程数据来确定。

3.2.2.1.3 热力管道的中线桩和水准点均应用平移法设置于线路施工操作围之外,以便于观查和使用的部位。

3.2.2.1.4 工程测量所用控制点3.2.2.2 定线测量3.2.2.2.1 热力管道工程施工定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⑴测量时应按主干线、支干线的次序进行。

⑵主干线起点、终点、中间各转角应在地面上定位。

⑶管道伸缩器、固定支墩,可在地面定位。

⑷管线中的固定支架、地上建筑、地下检查井等可在管线定位后用钢尺丈量法定位。

3.2.2.2..2 施工图用解析法确定管网位置时,应先测定控制点线的位置经校验确定点、线位置无误后,再按给定值测定管线点位。

3.2.2.2.3 管线测量后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注:(1)n为测站数(2)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3)导线越长时(不宜超过规定长度的1.5倍)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cm。

(4)导线长度短于规定的长度1/3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5)在控制点比较稀少的部分导线允同级复合一次。

3.2.2.2.4 直线段上中线桩位的间距不宜大于50米,根据地形和条件,可适当加桩。

3.2.2.2.5 管道中线量距可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在坡地上丈量时要进行倾斜修正。

量距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1000。

3.2.2.2.6 在不能直接丈量的地段中,可用测距仪测距或布设简单图形(双三角形、)丈量基线以间接求距。

3.2.2.2.7 管线定线完成后,点位应顺序编号。

主要中线桩应进行加固或安放标,并绘点示记。

3.2.2.2.8 管道转角点应与附近永久性工程相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