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力学试验

水力学试验


Re
Vd

4Q kQ d
四、实验步骤
1、开启调速器,开大出水阀,使水箱溢流。 2、待水流稳定后,注入红色液体,观察圆管内水流流态。 3、稍微调小出水阀开度,观察圆管内水流流态。 4、重复上述第3步,直到出水阀关闭。 5、稍微调大出水阀开度 ,观察圆管内水流流态。 6、重复上述第5步,直到出水阀全开。
调整液面须知:
P1
P1
(1)打开气阀8时,关小出水阀,则1、4管内液面上升, 2、3管内液面齐平。 (2)拧紧气阀8时,开大出水阀,则1、4管内液面下降, 但4管内液面下降更多。
(3)调整液面结束后,应拧紧气阀8,再测读数据。
4、全开出水阀,待水流稳定后,读取测压管内各液面读 数,并同时用体积法测定管道内的流量。
2、开启出水阀,保持一定开度,待流量稳定后,读取 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用体积法测量流量数据。
3、调大阀门开度,同上述第2步,重复测量2次。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要辨别普通测压管及毕托管测压管。
2、毕托管测压管作演示用,其读数不需要记录。 3、调节出水阀的过程中,开度应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并且当阀门开度最大时,使19号测压管中液面降到接近 标尺的零刻度。 4、每次调节出水阀后,应待水流稳定(需3min左右) 后才能测量数据。
三、实验原理
文丘里流量计的理论流量为 Q K h 其中, K
d12 2 g / 4
(d1 / d 2 ) 4 1
h 为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
文丘里流量计的实际流量为 其中, 为流量系数。 则
Q Q
Q Q
四、实验步骤
1、开启调速器,使水箱溢流。 2、关闭出水阀, 检查差压计是否归零,否则应排气。 差压计归零的判断: h1 h2 P1 差压计
实验四 毕托管测流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毕托管构造和测速的基本原理。 2、掌握毕托管测量点流速的方法。 二、实验装置
水位调节阀
毕托管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管嘴出流点的流速(理论值):
u 2gH
流速系数; H 管嘴作用水头
管嘴出流点的流速(实际值):
u c 2gh
c 校正系数(已知);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速时,毕托管应正对水流方向。 2、实验结束前,再次检查毕托管测压计两管液面是否齐 平。如不齐平,重做实验。
实验六 文丘里流量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的方法。
2、确定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
二、实验装置
h1
气阀8
h3
h2
h4
1
2
差压计
文丘里实验装置图
③压力传感器排气:
打开旁通阀,关闭出水阀,打开供水阀,打开压力传感 器的排气旋钮,待旋孔溢流后,拧紧排气旋钮,观察电 测仪是否显示“000”,否则,须调零或重新排气 。 3、测读数据: ①全开旁通阀,全开供水阀,微开出水阀,待流量稳定后, 从测压管读取h1、h2。 ②调节出水阀,使管道内流量增大,待流量稳定后,从 测压管读取h1、h2。
Z1 其中, Z p1 Nhomakorabea

1V12
2g
Zi
pi


iVi 2
2g
hw1i
p

由各断面的测压管读出;
1 2 i 1
用体积法测出管路中通过的流量,再计算各断面的平均 流速 Vi 。
最后计算出各断面的总水头。
四、实验步骤
1、开启调速器,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关闭出 水阀,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否则, 排气调平。 排气调平方法:多开关几次。

、z 2
p2

为相应的测压管读数 ;
V1 、 V1 根据管道内流量计算出;
h f 12 根据 h f 23 按流长比例换算得出。
p3 p2 h f 2 3 z2 z3
则 a 的实测值为 a V 2 1 2g
二、实验装置
1 2
3
4 5
6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1、突然扩大段,采用3点法:
1
2 3 a段
h j ,a
p1 1V12 p2 2V22 z1 2 g z2 2 g h f 12
p1
其中, z1
4、调小出水阀,以减小流量,重复测量3次。 5、实验结束前,关闭出水阀,检查测压管是否进气。
五、注意事项
1、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时,注意选择的流速水头。
实验五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层流、紊流现象,以及层流与紊流转化。 2、测定雷诺数。 2、掌握圆管流态的判别准则。
二、实验装置
雷诺实验装置图
实验2 恒定流能量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体积法、称重法测量流量的方法。 2、掌握流速测量的方法。 3、观察弯道水流压强分布规律。 4、观察测压管水头线随管径变化的规律。 5、验证恒定流能量方程。
二、实验装置
出水阀
调速器
能量方程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任意两个过水断面的能量 方程
h j ,a
A1 而 a 的理论值为 a 1 A
2
2

2、突然缩小段,采用4点法:
3 4 5
6
h j ,b
b段 p5 5V52 p4 4V42 z4 2 g z5 2 g h f 4 5
p5 5V52 p4 4V42 z4 2 g z5 2 g h f 4b h fb5 其中, h f 4b 根据 h f 34 换算得出;h fb5 根据 h f 56 换算 得出。 h j ,b 则 b 的实测值为 j ,b = V 2 5 2g
F1 气阀
压力传感器 排气旋钮
主机
接测点
接测点
水压差计
电测仪
三、实验原理
l V2 由魏斯巴赫—达西公式 h f 得 d 2g

2 gdhf lV
2
K
hf Q2
其中, h f ( z1 ) ( z2 ) ,等于断面1、2测压管 水头差;
p1
p2
四、实验步骤
1、全开旁通阀,打开供水阀。按下电源开关。 2、排气: ①主管道排气: 全开供水阀,关闭旁通阀,全开出水阀。 ②水压差计排气: 全开旁通阀,关闭出水阀,待测压管内液面上升到足 够高度后,拧开气阀F1, 全关供水阀,待测压管内 液面降至10cm左右时,拧紧气阀F1。 打开供水阀,打开旁通阀,关闭出水阀,检查水压差 计是否齐平,否则,需重新排气 。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不能同时关闭旁通阀和出水阀,以免烧毁电机。
2、水流速大时,测压管内的液面会有波动,读数时,应 取时间平均值。
3、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的水温取平均值来计算雷诺数。 4、调节流量大小时,操作阀门开度的动作要缓慢。
实验八 局部阻力损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3点法、 4点法测量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 2、比较局部阻力系数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3、观测管径突然变化处,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5、流量不要过大,以免测压管(特别注意19测压管,其 水位最低)内液面过低,影响读数,甚至是管道进气。
6、流量不要过小(小于1L/s),太小影响测量精度。
7、流速较大时,测压管内液面会有波动,此时读数时应 取时间平均值。 8、实验结束前,关闭出水阀,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 平,如不齐平,说明实验过程中已进气、实验应重做。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每次调节出水阀开度后,要等待水流稳定后,测计 管道内的流量、水温。 2、注意测计红色细线刚好消失和刚好出现时,管道内 的流量。
3、测定上临界流速2次,下临界流速3次。
4、实验过程中,不要碰撞设备,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 减少干扰。
h1 h2 h3 h4 0
原因:
h3
h4 P1
P 1 h 1 h2 h3 h4 P 2
又 P 1 P 2 则 h1 h2 h3 h4 0
3、全开出水阀,调整测压管内各液面,使它们均处于滑尺 的可读数范围内。 8 8
h1 h2 h3 h4
③重复第②步操作8至9次。
在实验过程中,若出水阀已全开,应关小旁通阀,以增 大流量。
在实验过程中,当超出水压差计测量范围时,用止水夹 夹紧水压差计的通道后,再换用电测仪。
4、结束工作:
①关闭出水阀,检查测压管两液面是否齐平,否则实验 过程中表明测压管已经进气,需重做实验。 ②关闭供水阀,切断电源。
三、实验原理 1、流速较小时,粘滞力占主导地位,流动为层流;流 速较大时,惯性力占主导地位,流动为紊流。
2、流动由层流变为紊流时的雷诺数为上临界雷诺数; 流动由紊流变为层流时的雷诺数为下临界雷诺数 。
3、下临界雷诺数较上临界雷诺数稳定,故用下临界雷 诺数判别层流与紊流。 4、圆管的下临界雷诺数取为2000。
5、逐步关小出水阀,改变流量,重复测量7到9次。
6、实验结束时,校核差压计是否归零。
实验七 沿程水头损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的方法。 2、绘制沿程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关系曲线。
二、实验装置
测压点 1
测压点 2
出水阀
供水阀11
旁通阀12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装置图
测量测压管水头,当压差较小时,用水压差计测量;压差较 大时,用电测仪测量。
水力学实验 实验是水力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水力学问题因其影响因素很多而错综复杂。因为人们对 流体运动规律认识的局限性,还有许多问题并非由理论 分析就能解决,往往有赖于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