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设计实验:废水样中铜离子含量的测定指导教师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类型实验地点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系专业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月日午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溶出伏安法的电化学原理和技术。
2. 熟悉伏安分析仪器(AD-3型极谱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溶出伏安法又称反向溶出极谱法,这种方法是使被测定的物质在适当条件下电解一定的时间,然后改变电极的电位,使富集在该电极上的物质重新溶出,根据溶出过程得到的伏安曲线来进行定量分析。
溶出时若工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则称为阳极溶出伏安法;若发生还原反应,则称为阴极溶出伏安法。
本实验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1]测定废水中的铜离子浓度。
废水样中共存一些微量重金属离子入Pb2+,Cd2+,Ca2+,Mg2+ 在本设计实验的电压范围内不产生干扰。
采用玻璃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它的操作分为预电解过程和溶出过程两步。
预电解过程是在-0.5V的恒电位和搅拌的条件下进行,铜离子的工作电极上扫描析出,发生还原反应Cu(0)-2e-=Cu(Ⅱ)。
预电解后停止30~60s,这段时间称为休止期。
然后使电极电位均匀地由负向正变化,达到可以使铜发生氧化反应的电位,此时由于铜的氧化,产生很大的氧化电流。
当电位继续变正时,由于电极表层的铜基本被氧化完全时,电流变小,因此将得到峰形溶出曲线[2]。
溶出曲线的峰高与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电解富集时间,电解时溶液的搅拌速率,电极大小及溶出时电位变化速率等因素有关。
当其他条件固定不变时,峰电流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成比例,i p∝C,由此可以用于定量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极谱仪或溶出伏安仪;作为工作电极的玻璃碳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铂丝辅助电极;x-y函数记录仪
试剂:CuSO4标准溶液1.0×10-3mol/L,待测样品,1mol/L H2SO4,1 mol/L KNO3.
四.实验步骤
1.工作电极(铂盘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或玻碳电极)的预处理
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再用滤纸吸干,待用。
2.未知样溶液的配制(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分析)
量取5mL 待测水样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5mL 1mol/L 的KNO 3用1mol/L H 2SO 4定
容到50 mL 。
3. Cu 2+ 的富集与溶出
将配制好的待测水样转入电解池中,插入三电极,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
富集电位为-0.5V (相对甘汞电极),富集1.5min 。
静止停留0.5min (时间的控制由秒表计时控制),富集结束后将电位向正方向扫描,从-0.5 ~0.5V 进行扫描,记录阳极溶出伏安曲线。
4. 标准加入法测铜离子浓度
控制富集时间及其搅拌速度不变,用移液器移取1×10-3mol/L Cu 2+标准溶液0.25mL 加入待测水样中,再重复上述第3步4~5次,记录伏安曲线。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水样中标准铜离子溶液浓度及电流峰高
根据上述数据,以所加标准样体积为横坐标,峰高为纵坐标作图,得一直线,从图中量出直线与x 轴的截距大小。
2、由标样浓度s c ,未知样体积V ,直线与x 轴的截距的绝对值e V ,可得未知样的浓度计算公式为 x c =s c ×V/e V . 六、注意事项
1、在扫描过程中,溶液应静止,避免扰动。
每次扫描之间,为使电极表面恢复初始条件,应将电极提起后再放入溶液中或用搅拌子搅拌溶液,等溶液静止0.5min 再扫描。
2、在整个实验中,溶液搅拌状态尽量保持一致。
七、数据记录及处理
根据上述数据,以所加标准样体积为横坐标,峰高为纵坐标作图,得一直线
由直线方程可得该直线与x 轴的截距为V e =0.345mL ,则由标准液浓度
L m o l c s /100.13-⨯=,未知样体积V=5mL,可得未知样浓度为
L mol V V c c e s x /109.65/345.0100.1/53--⨯=⨯⨯=⨯=
因此,该废水中铜离子的含量为L mol /109.65
-⨯ 八、组内分工情况
本小组有组员9名,其中一名同学负责配制未知样,一名同学负责洗电极,一名同学负责控制秒表,一名同学负责控制电磁搅拌器,一名同学负责加标准液,四名同学轮流负责控制x-y 函数记录仪。
参考文献:
[1] 张剑荣、戚 苓、方惠群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宋光泉编,大学通用化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