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第六章
分天然植被与人工 植被两大类。
GB 12342-90
65
GB 12342-90
植被
66
§1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
1.3 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 1.居民点 2.交通网 3.境界
67
1. 居民点
1.3 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
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 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1) 居民点的位置:除县市以上居民点在地图比例尺允许情况下,有可 能用简单的水平轮廓图形表示外,其他绝大多数居民点用圈形符 号表示。
(1) 河流的表示 (2) 湖泊的表示 (3) 水库的表示 (4) 井、泉的表示
水系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要素:水系对反映区域地理特征 具有标志性作用;水系对居民点、交通网的分布和工农业生产 的布局等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水系是空中和地面判定方位的重 要目标。从地图制图角度考虑,水系是地图内容的控制骨架。 因此水系是地图上重要的表示内容。
海岸的表示:
加拿大温哥华 1:5万地形图
NTS 92G/6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1/50 000 Scale
12
13
14
GB 12342-90
15
(1)海岸的表示 在地理图上表示海岸线,要针对不同的 海岸基本类型及特征,给于不同的表现方法。海岸线通常以蓝 色实线表示,低潮线用点线概略绘出。
21
(1)河流的表示 在表现方法上,以蓝 色线状符号的轴线表示河流的位置及长 度,以线状符号的粗细表示表示河流的 上游与下游,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与河 流相联系的还有运河和干渠,在地理图 上一般只以蓝色的单实线表示。
22
23
(2)湖泊的表示 湖泊是水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蓝色 实线或虚线轮廓,在配以蓝紫不同面色加以表示的。通常用 实线表示常年积水的湖泊,用虚线表示季节性出现的时令湖。 湖泊的水质,可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6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 括程度比较高,以 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的一种普 通地图。
1.1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7
地形图与地理图不能简单以比例尺划分。区别 在于地理图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
8
9
§1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统称为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
79
80
陆地国界在图上必须连续绘出。当以山脊分水岭或其他地 形线分界时,国界符号位置必须与地形地势协调。
当国界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时,应该通过国界符号 或文字注记明确归属关系。当河流能依比例尺用双线表示时, 国界线符号应该表示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上,可以间断绘出; 假如河流不能依比例尺双线或单实线表示,或双线河符号内无 法容纳国界符号时,可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
如果河流为两国共同所有,即河中无明确分界,也可以采 用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的国界符号。
现代地图中,等高线法、晕渲法及分层设色 法最为常用。
28
(1) 等高线法
以等间隔的水 平面穿过三维地形 表面,将其相交的 轨迹正射投影于平 面上,所得到的相 同高度点的连线即 为等高线。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29
从图上可以看出坡陡的一面等高线密,坡缓的一面等高线稀; 两个山峰,高的那个等高线就多,矮的那个等高线就少,而 且把两个山峰间的鞍部也表示出来了,地图上就是根据这个 原理,用等高线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形态变化。
40
山脊、山谷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41
山脊 尖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尖角状。
42
山脊 圆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圆弧状。
43
山脊 平山脊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疏密悬殊的长方形状
。
44
山脊表示山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
45
山谷
山谷:两山脊间的低凹部分。 等高线特点与山脊正好相反,是一组
表示山谷各等高线凸出部分的顶点的 连线叫集水线。
47
鞍部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 鞍部由两组对称 的等高线组成, 即表示山谷的等 高线和表示山脊 的等高线组成, 其凸形共同指向 鞍部的中心。
48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陡石山、崩崖
49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陡崖、冲沟
50
等高线法表示地形的缺点是立体感较差,明暗等高线法 就是使每一条等高线因受光位置不同而绘以黑色或白色,以 加强立体感;粗细等高线法,是将背光面的等高线加粗,向 光绘成细线,以增强立体效果。
24
GB 12342-90
水系及附属设施
25
GB 12342-90
运河、沟渠及堤岸
26
1:2.5万 地形图
27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3.地貌要素的表示
在两维平面上表示三维地貌形态,且能实施 高度、坡度的量测,并给人以立体视觉感受,是 人们多年来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透视写景、晕滃法、等高线法、晕渲法到 分层设色法及多种综合运用。
(2) 居民点的类型:分城镇和乡村居民点两大类。不同的居民点类型通 过字体区别。城镇居民点用中、粗等线体;乡村用细等线体表示
(3) 居民点人口数量:一般通过大小不同的圈形符号加以区分。 (4) 居民点的行政等级:我国分为首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所在地;市、自治州、盟人民政府所在地;县、自治县、旗人民 政府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村民委员会驻地6级。用字体、 字级、字色区分。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6章 地 图 图 型
1
第6章 地 图 图 型
§1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 §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3 地理图的设计与编制 §4 专题地图的特性与类型 §5 专题地图的编制原理 §6 专题地图设计 §7 地图集编制
2
地图图型
地图图型是指按照某种指标,对地图所划分 的类型。按内容把地图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两大类。普通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 型。
51
勾绘等高线
沿地形特征点 测定高程值,以比 例内插法确定首曲 线的点位,在地形 特征线控制下,以 光滑曲线连接等值 点。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52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2)分层设色法
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 颜色区分。
53
这种方法加强了高程分布的直观印象,更 容易判读地势状况,特别是有了色彩的 正确配合,使地图增强了立体感。
30
特点
等高闭合 多高少低 密陡稀缓
形似实地 不交不重 直交分水、集水线
31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在
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距是固定的,根据等 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情况。
32
等高线的种类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 地势的基本形态。
尖顶、圆顶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37
山顶
尖山顶等高线特点:顶部间距 较密,环圈小,棱角明显的封 闭曲线,从山顶向下,等高线 逐渐由密变稀。
38
山顶
圆山顶等高线特点:顶部间距 较稀,圆滑的封闭曲线,环圈 较大,由山顶向下等高线逐渐 密集。
39
山顶
平山顶如黄土塬、桌状山等, 特点是山顶平坦,山坡陡峭, 等高线特点:环圈大,呈较宽 的空白,顶部向下骤然变密。
分层设色
54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3) 晕渲法
即阴影法,是依据光照产生明暗变化的原理,用 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形形态。
55
按色调可分为墨渲和彩色晕渲。晕渲法由于具有较好的 立体效果,应用范围很广,常在一些需要突出显示地形要素 的中小比例尺地图应用。
56
57
(4)晕滃法 以光线投射在地面上的强弱为依据,利用粗 细、长短的晕线和间隔不等的空白,来表示地貌起伏。根据光 源和地貌位置的关系,可分为直照晕滃和斜照晕滃两种。优点: 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表示倾斜起伏,有一定的立体感。缺点: 绘画费工,坡度和高程不能量算,晕线密集掩盖其他地图内容 表示。
1.1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1.地形图 2.地理图
4
1.1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1.地形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
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 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 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5
国 家 基 本 比 例 尺 地 形 图
助曲线(辅助等高线):按规定基本等高距的1/4高程加绘的短虚线, 用于表示间曲线仍不能充分显示的地势特征。助曲线不闭合。
33
等高线的种类
34
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 绝对高程: 地面上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也叫海 拔或真高;相对高程:地面上点到任意 假定水准面的高度叫相对高程或假定高 度;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叫高差 或比高,有正负。
16
(2)海底地形的表示 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 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通过水深注记、 等深线加分层设色来表示。
17
18
(3)航线的表示
(4)洋流的表示
19
(2)海底地形的表示
20
2.陆地水系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 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 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 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 特征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 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 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 专题化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