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应急救援概论期末论文矿山应急救援系统预案学生姓名徐清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班级软件四班成绩2013 年 11 月 19 日矿山应急救援系统预案摘要 :我国小型矿山的快速发展, 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对地方经济的繁荣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对解决农村大量劳动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立下血汗功劳, 但也给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带来了问题,这就是矿难事故。
近年来矿山事故高发,甚至重大、特大事故不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然而矿山事故每次发生原因每每相似 , 即是遇难者所进入的地点都是没有经过有效通风, 要么是通风了, 但风筒出了问题, 或通风道堵塞, 或设备有故障,通风无效 , 要么根本就没有通风。
这样的事频繁发生若是有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伤亡就应该会大幅下降了 , 本文将会主要分析研究如何编制完善的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关键字:矿山事故; 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预案正文 :1.1研究背景上图是全国非煤矿山企业事故数及伤亡情况。
此外我国矿山事故情况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据 1997的资料显示,我国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是南非的 4.6倍,俄罗斯的 13.7倍,美国的 14.5倍。
2002年,我国所有矿山事故死亡总人数 9047人,美国死亡 112人。
美国 77年矿山事故死亡人数 273人, 2001年 72人, 2004年 55人。
在美国,矿山属于安全的行业,而在我国,则属于高危行业。
1.2矿山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1. 培训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是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普遍原因。
面对矿山事故高发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有所下降,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 矿山本身是高危行业。
矿山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社会人力资源素质、中介机构服务、管理等方面都严重滞后。
这些工作滞后的结果, 就造成矿山从业人员素质长期处于低下状态, 不能适应矿山生产的需要。
培训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正是暴露了这个问题。
2. 环境因素是事故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的一个因素。
凡是有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 必定有一个发生事故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面有物体的意外运动或者有巨大能量的突然释放, 在同一个时间点发生人与物非意愿的不正常交汇; 有些事故会有一个触发因素偶然发生而引发其他因素; 或者在这个环境里面存在有化学物质、有毒有害气体。
也就是说, 这个环境存在有事故的致因物或危险源。
井下矿山就是这样的环境, 是一个存在着许许多多事故致因物和有重大危险源的险恶环境。
构成井工矿山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片帮冒顶、缺氧窒息和有害气体中毒、竖井坠落,斜井跑车、爆炸事故、碰撞、可燃性气体爆炸、触电、透水淹井、火灾。
这些危险因素在一个矿山几乎都会同时存在。
3. 生产员工因素是目前小型矿山事故不断的重要根源。
近年来,由于矿山行业的快速发展、小型矿山大量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熟练矿工缺乏, 低素质的农民工便大量进入矿山行业, 成为小型矿山生产的主力军。
由于他们未严格培训, 他们的素质远远不能适应高危环境的井下作业。
从安全生产需要的角度来说, 矿山生产复杂和危险的环境, 需要有高素质的生产员工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可是, 正是矿山艰苦的条件和险恶的环境, 又决定了进入矿山行业的生产人员只能是低素质的农民工。
他们进入矿山行业,主要是从事排渣、运输、打钻、爆破或其他工种,这些工种都是矿山行业里面最为艰苦和危险的工种。
除了外地农民工, 现在有些矿山也会吸收当地农村的劳动力。
这个由农民拼凑起来的临时的生产队伍, 目前却成为小型矿山的主力军。
小型矿山的短期性, 矿主对利益最大化追求,都会促使矿山大量使用农民工。
农民工的低要求、能吃苦,正好适应了小型矿山的需要。
某大型煤矿事故发生后,调查组进行了调查,结论是这个煤矿存在六大问题:1. 技术管理混乱;2. 机电管理混乱;3. 劳动组织管理混乱;4. 安全管理混乱;5. 重生产、轻安全,忽视安全管理;6. 政府监察不到位。
其中 1、 2、 3、 4都是管理混乱,第 5是思想认识问题, 也还是管理问题, 第 6是政府管理的问题。
这里六个问题都离不开“管理”两个字。
大型矿山尚且如此,小型矿山的管理就更加是问题多多了。
管理者能力欠缺,管理者性格软弱,都可能造成管理混乱。
分析所有伤亡事故都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物质存在危险状态, 第二、人员有不安全行为。
这是发生事故的普遍规律。
目前矿山井下生产的险恶环境和由农民工组成的低素质生产队伍, 里面正是赋存了两个发生事故的基本条件, 这就使得事故的发生存在极大的可能性。
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就必须消除发生事故的基本条件, 消除生产过程中所有物质存在的危险状态, 和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
这两项工作能不能做好,取决于矿山的管理者。
矿山的管理者也就是老板、矿长、技术员和几个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班子。
管理班子的管理能力又取决于其中成员的个体素质。
一般情况下,矿长的素质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也还有其他因素,如:班子成员之间的矛盾、老板的干涉等等, 都会影响班子管理功能的发挥。
现在很多小型矿山的管理班子管理能力不强分析很多事故案例,实际上深层次原因都是出在矿长身上(主要负责人。
在分析事故原因的文字中, 出现得最多的词语就是管理混乱、管理软弱、管理不到位。
管理混乱可能是因为能力不够或者没有去管理所致; 管理软弱可能是因为管理者能力不强或性格软弱所致; 管理不到位则可能是因为管理层次出问题或者管理手段不够强硬, 在执行上出了问题,管理作用没有达到终端。
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矿长的问题,是矿长的责任心、魄力、能力和管理手段的问题。
4. 安全投入、装备、技术、工艺等其他因素事故高发的原因除了环境因素、生产员工素质因素、管理因素三个主要原因以外,还有安全投入、装备、技术、工艺等其它方面因素,对事故高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安全投入和装备方面。
业主经济实力、矿山资源前景、地方政策、业主的思想认识等因素(安全知识欠缺或对安全不重视,都会影响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不足,会造成设备不全,机械陈旧落后,年久失修,安全性能降低。
比如竖井的防坠装置不全、钢丝绳磨损超限没有及时更换, 绞车刹车部件磨损超标失灵, 等等。
因这方面原因造成的死亡事故不乏其例。
甚至有的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机械通风时间, 为了节约工资成本减少安全管理人员,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安全生产水平。
一般来说,安全投入和安全生产水平与矿山规模有明显的正比例关系。
矿山规模越大,其安全生产水平越高,矿山规模越小,其安全生产水平越低。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业主有关。
往往规模越大,业主经济实力就越雄厚,其思想认识也越高,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越到位, 对形势的认识也越清醒, 安全投入就更加到位。
由于业主本人素质较高,资金雄厚,给员工的待遇较好,所聚集的人才素质也较高。
加上矿体规模较大,地质资料较为详实,前景乐观,业主投资信心大,其设计、设备、设施、管理也更趋向于科学化和正规化。
规模越小的矿山企业, 往往业主的经济实力有限, 矿山前景不明或者效益不佳, 都会影响其安全投入的决心, 管理人员配置及人员素质都会受到影响, 其总体安全生产水平也就比较低。
在技术方面。
不少小矿山缺少技术人员, 特别是缺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造成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好。
这跟矿山艰苦的环境和待遇不高有关。
比如排烟通风工作,防探水工作, 瓦斯探测和抽排工作, 这些在国内都已经不是什么技术难题, 只是有些矿山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所以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
矿山存在技术问题和装备问题,实际上其原因都是在业主身上。
工艺方面。
由于小型矿山所开采的矿体规模都比较小, 而且矿石品位低, 经济效益一般不高, 所以其生产规模也就比较小。
在狭小的采掘工作面机械化作业难于施展, 实际上也没有必要。
因此,目前大部分小型矿山都是手工操作,装车、运输都是采用人力。
想在小型矿山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可能性不大。
手工操作相对于机械化作业, 人数要多,安全系数相对降低。
另外,无证开采、违法违规生产,受利益驱动的抢进度、抢产量行为,也是造成事故高发的原因。
在脱离政府有关部门监察和管理情况下的自主强蛮行为, 因为带有偷盗性质,其短期性、突击性更加突出,更加具有冒险性,安全程度更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更大。
在矿山事故的报导中不乏其例。
在抢进度、抢产量的主导思想下,往往忽视安全,放松安全管理,事故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与消除,也极易酿成事故。
目前我国小型矿山数量众多, 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发生事故的原因也可能多种多样, 但是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环境因素、员工素质、企业管理因素和装备、技术、工艺这几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比较大,其中生产员工素质和管理班子素质问题尤为突出, 而社会服务工作、个别地方管理工作又相对滞后,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由于开采方式和开采矿石性质的不同, 矿山作业的危害有很大差异。
一般按开采方式和开采矿石性质的不同,将矿山分为 4类:煤矿井、非煤矿井、露天煤矿和非煤露天矿。
煤矿井的井下作业是最危险的作业之一,煤矿井是施工作业最复杂、危险因素最多的作业场所。
《应急救援概论》期末论文采矿业中事故的普遍性和严重陛随矿物的性质和类型而异。
采煤业死亡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其他矿业,采煤业的伤害率也显著高于其他采矿业。
在同一采矿业中,地下采矿的事故率比地面露天开采要高,地下开采的死亡和非死亡事故率一般比地面或露天开采高 1~2 倍。
在矿山作业中,5 类最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次为材料搬运、人员滑跌或坠落、机械设备、拖曳和运输、坍塌和滑坡,这 5 类危险、有害因素占全部危险、有害因素的 80%,其余 20%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矿井火灾、瓦斯或粉尘爆炸、水危害、炸药和爆破事故、中矿山事故。
造成 3 人以下人员被掩埋或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危及生命安全的矿山事故。
5.预警和预防机制矿山企业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重大险情时,应当立即向镇政府和县安监局等如实报告。
镇政府、县安监局接到事故或重大险情报告后,应根据各自职责,按《四川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镇指挥部成员单位在接到矿山事故或重大险情报告后,应及时将信息通报县指挥部办公室。
事故预防。
所有矿山企业必须制定矿山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满足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认真执行“三同时”规定;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强化日常安全生产检查。
镇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