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1 航空宇航学院
2 能源动力学院
3 自动化学院
4 电子信息学院
5 机电学院
6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7 民航飞行学院
8 理学院
9 经济管理学院
10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11艺术学院
12外国语学院
15航天学院
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9国际教育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和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
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及经营管理等基础知识和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1、机械制造专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按照现代机械制造工程要求,培养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制造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学习,学生具有先进制造技术所必需的工艺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领域中的工艺方法、工艺装备、检测监控、计算机控制和数控工艺等知识,具有产品制造工艺及装备的设计能力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学、机械制造工艺学。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控制工程、计算机原理、材料切削原理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CAPP、CIMS、数控技术、液压技术、机电传动控制、CAD/CAM、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传统和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方面的设计、制造、测控、研究、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2、机械设计专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和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学习,学生掌握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数学、力学和计算机进行机械系统的开发和制造,并具有一定的现代机械产品开发和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学、力学、机械设计方法学
主要课程:机械制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微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液压技术、CAD/CAM、电工电子学、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械设计方法学、机械控制工程、机器人技术及应用、造型设计、机械系统及装备设计。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公司、科研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产品的开发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3、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机械、电子、计算机三方面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学习,学生掌握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数学、力学和计算机进行机电一体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并具有一定的现代机械产品开发和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学、机械电子学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和零件、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工
电子学、机械控制工程、CAD/CAM、机电传动控制、机电系统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及编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开发及研究工作,也可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工业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数学、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和工业工程、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系统分析、规划、改造、设计、研究、评价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培养,学生将具备现代工业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工程、信息技术、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运营技术等,具有对实际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系统进行规划与评价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学、工业工程基础、系统工程、管理学、运筹学、人因工程、质量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
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动力工程、流体机械、流体传动及控制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学科拥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拥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和热能工程四个二级博士点。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多种类型流体机械(水轮机、泵、液压元件与系统、液力变矩器、风机与压缩机等)为主的动力机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设计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系统的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设备及系统的综合测试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能力;具备流体机械控制自动化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方向:
1.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
本专业通过学习掌握水力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机械设计与制造及控制理论,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有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方向。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流体力学及叶栅理论;水力机械的设计理论与计算及综合测试技术;水力机械及其系统的控制与调节的理论与方法,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改造以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学、流体动力工程、自动控制。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流体力学、水力机械原理及水力设计、CAD/CAM、控制理论与水力机械调节、水力机械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水泵及水轮机制造厂及能源石化系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可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2.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从事液压与气动元件、传动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子学、机械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液压气动元件、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开发研究能力;设计开发机电一体化的液压气动元件与系统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学、流体自动控制。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工学及电子学、液压元件与传动系统、气动元
件与传动系统、流体伺服控制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液压与气动元件或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及教学等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系统方面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测控技术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类工程领域从事仪器、测量与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与应用工作的工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智能仪器、仪器科学与技术、精密机械设计、精密仪器设计、工程光学、光电检测技术、流体控制工程、液压控制系统等。
毕业生可在仪器、机电和能源动力等各类工程领域从事光、机、电、液、计算机相结合的现代测控仪器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和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力电子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和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知识,获得电气传动、过程控制、供电系统、电力电子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及一定的科研和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供电技术、过程控制及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电子、电力、石油、化工、冶金、仪表等行业从事电器自控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工业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信息处理和供电系统设计、运用以及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