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地域文化

陕西地域文化

浅谈陕西地域文化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关中平原的灞河上游繁衍生息,用旧石器为工具,与大自然作斗争。

到距今三四万年时,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他们活动在西安附近和整个渭河流域。

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原是六七千年前母系公社的一座村落。

半坡人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会制造很多精巧的石质工具,有了纺织和烧制陶器的手工业,会建筑能抵御风寒的房屋,身穿衣服,生活在组织的公社之中。

大约又过了一两千年,西安附近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沣河流域发现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址。

这时的人类已使用木耒和石镰等新式工具,使农业生产向前进了一大步,畜牧业也有了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

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改造自然,一步步地揭开了古代文明历史的序幕。

古代政治中心(周)周人原是活动于关中西部的一个部族。

相传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分封在武功。

泾河流域的彬县、旬邑一带,也是周人活动的一个中心。

到古父公时,他们由旬邑迁居岐山南的周原,营建宗庙城廓,开荒种地,还设立官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首都就在岐山、扶风之间。

到周文王时,周国迅速发展,攻灭了附近许多小国,并进一步在沣河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长安县马王村附近)。

公元前1121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武王又在沣河东岸修建了镐京(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

丰、镐共同作为周王朝的首都,历时360余年。

这是古代在关中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全国政治中心和大城市。

“陕西”这个名称,也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

周武王的胞弟周公和大臣召公的封邑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属召公管辖,陕原以西属周公管辖,后人因称陕原以西地区为“陕西”。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

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

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

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古代政治中心(秦)春秋战国时期,陕西为秦国的治地,所以陕西又被简称“秦”。

秦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

公元前677年,秦人在关中的雍城(今凤翔县城南)建都。

公元前383年,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武家屯)。

公元前350年,又迁都咸阳(今咸阳市长陵车站附近一带)。

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建立。

咸阳便成为当时全国的首都。

古代政治中心(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因咸阳已被项羽焚烧一空,汉王朝最初驻在秦的旧都栎阳。

到公元前200~198年,长乐、未央两座宫殿相继修好,刘邦搬进新城。

汉惠帝时又征调民工,修了外廓城(在今西安市西北10余里处)。

从汉高祖起,未央宫作为西汉国家政府所在地,历时214年。

西汉以后,又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7个王朝相继在汉都城建过都。

其间,赫连勃勃称大夏王,建都在统万城(今靖边县长城外白城子)。

古代政治中心(唐)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第二年,隋创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今西安市区所在地),当时名“大兴城”。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涛中,太原留守李渊在其次子李世民的策动下反隋。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王朝。

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元年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27~649年),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整个唐帝国也成为我国历代王朝中最强盛的一个。

唐王朝历时近300年。

当时的长安,城周长35.5公里,人口100万,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大城市。

在封建社会中,都城是全国封建势力的中心,历代农民起义军也都把斗争矛头指向这个中心。

如汉末的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军,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入长安,并在这里建立过短暂的农民政权。

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唐王朝摇摇欲坠。

公元904年,大军阀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到洛阳。

还拆毁长安宫殿建筑,将木料顺渭水、黄河而下漂往洛阳。

此后,长安这座历史名城被彻底破坏,陕西也就不再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了。

丝绸之路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

西汉每年派出的使者和西域各国来朝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络绎不绝。

当时最使商人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丝绸,他们称中国的丝绸为“大也波儿”,意思是“和真的一样”,把中国称之为“丝国”。

用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光辉夺目。

西域各国王公贵族都争先恐后的购买中国丝绸,以显荣耀。

因而商人们的丝绸生意日益红火,汉朝通往中亚各国的商路因而也成了商人们进货的必经之路,人们均称这条商路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从汉朝的长安出发,向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至敦煌以西分为三道:沿昆仑山北麓的楼兰、于阗、莎车、疏勒,到大夏、身毒等国,为之南道;沿天南麓的焉耆、龟兹(库车)经疏勒,到大宛、大秦诸国为之中道;沿天山北麓的车师、乌孙,到康居、奄蔡等国为之北道。

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一致抵抗匈奴,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出使者到西域各国。

同时西域各国也派使者前来汉朝朝拜。

这对双方都大有益处。

西汉从西域各国得到了葡萄、石榴、西瓜、大葱、胡萝卜、蚕豆、黄瓜之类的东西,尤其是高头大马,让西汉武帝甚是欢喜。

而汉朝的丝绸、漆器、玉器、铜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打井、冶铁技术先后都传到了西域。

这样一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影响。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

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陕西是一座历史旅游圣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秦始皇从葬坑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陵园夕阳东门外3公里处。

秦始皇兵马俑造型逼真,无一雷同。

秦始皇兵马俑的车兵、步乓、骑兵列成各种阵势,严阵以待,遇敌出击,俨然一支整齐威严、浩浩荡荡的秦朝军队,保卫着秦始皇地下王国的安全.整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陵(含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

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

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

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不能挖掘,所以现在这里只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土堆,没有太大的观赏性。

华清池华清池亦名华清宫,华清池位于西安城东,骊山北麓,华清池距历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

自古华清池就是游览沐浴胜地,华清池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国务院公布华清宫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清池紧依京城的地理位置,猗旎秀美的骊山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天子.华清宫是唐代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 747)修建,华清池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游玩、沐浴的场所。

华清池骊山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43度,华清池被称为“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是游览和沐浴胜地。

骊山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县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

最高峰九龙顶海拔1301.9米,山上松柏长青郁郁葱葱,远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骊马,故名“骊山”。

骊山又名“绣岭”。

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的交叉路口西北侧,占地约7万平方米,是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大型、最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组仿唐建筑,内部分为三个陈列厅,所展出的3000多件文物,都是从陕西省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选而出,大多为稀世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

小雁塔小雁塔位于距西安城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

荐福寺创建于公元684年,是在唐高宗死后百日,为其献福而建的,所以最初起叫献福寺。

公元698年改名荐福寺。

大.小雁塔是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

这一“小”字小出了精致和典雅,但也小出了小气,在声名和气势上与大雁塔简直是天壤之别。

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

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

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

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

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

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

它以其金碧辉煌的雄姿踞于西安城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

鼓楼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即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约六公里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有6000年的历史。

属于仰韶文化。

这类遗址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枣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