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题20套(带答案)

最新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题20套(带答案)

最新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题20套(带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如图所示,水平面与倾角θ=37°的斜面在B 处平滑相连,水平面上A 、B 两点间距离s 0=8 m .质量m =1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在F =6.5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A 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 点时立即撤去F ,物体将沿粗糙斜面继续上滑(物体经过B 处时速率保持不变).已知物体与水平面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25.(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1; (2)物体运动到B 处的速度大小v B ; (3)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t .【答案】(1)4m/s 2 (2)8m/s (3)2.4s 【解析】 【分析】(1)在水平面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B 点的速度;(3)物体在斜面上先向上减速,再反向加速度,求出这两段的时间,即为物体在斜面上的总时间. 【详解】(1)在水平面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g ma μ-=代及数据解得:214/a m s =(2)根据运动学公式:2102B v a s =代入数据解得:8/B v m s =(3)物体在斜面上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3737mgsin mgcos ma μ︒+︒=①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时间:22Bv t a =② 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为:222212s a t = ③因3737mgsin mgcos μ︒>︒,物体运动到斜面最高点后将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33737mgsin mgcos ma μ︒-︒=④ 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为:223312s a t =⑤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23t t t =+⑥联立方程①-⑥代入数据解得:(2312 2.4t t t s 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注意第二问求的是在斜面上的总时间,不是上滑时间.2.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由三部分组成,传送带左边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着质量M =6.0kg 的物块A 。

装置的中间是水平传送带,它与左右两边的台面等高,并能平滑对接。

传送带的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使传送带上表面以u =2.0m/s 匀速运动。

传送带的右边是一半径R =1.25m 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14圆弧轨道。

质量m =2.0kg 的物块B 从14圆弧的最高处由静止释放。

已知物块B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传送带两轴之间的距离l =4.5m 。

设第一次碰撞前,物块A 静止,物块B 与A 发生碰撞后被弹回,物块A 、B 的速度大小均等于B 的碰撞前的速度的一半。

取g =10m/s 2。

求:(1)物块B 滑到14圆弧的最低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 (2)物块B 与物块A 第一次碰撞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3)如果物块A 、B 每次碰撞后,物块A 再回到平衡位置时弹簧都会被立即锁定,而当它们再次碰撞前锁定被解除,求物块B 经第一次与物块A 碰撞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

【答案】(1)60N ,竖直向下(2)12J (3)8s 【解析】 【详解】(1) 设物块B 沿光滑曲面下滑到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012mgR mv =代入数据解得:v 0=5m/s在圆弧最低点C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0v F mg m R-=代入数据解得:F =6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B 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F =60N ,方向:竖直向下; (2) 在传送带上,对物块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设物块B 通过传送带后运动速度大小为v ,有2202v v al -=代入数据解得:v=4m/s由于v >u =2m/s ,所以v =4m/s 即为物块B 与物块A 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设物块A 、B 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2、v 1,两物块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v 1+M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212111222mv mv Mv =+ 解得:12m m 2,2s s 2vv v ==-=物块A 的速度为零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弹簧弹性势能最大,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p 2112J 2E mv == (3) 碰撞后物块B 沿水平台面向右匀速运动,设物块B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l′,由动能定理得21102mgl mv μ--'=解得:l′=2m <4.5m所以物块B 不能通过传送带运动到右边的曲面上,当物块B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速度为零后,将会沿传送带向左加速运动,可以判断,物块B 运动到左边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1′=2m/s ,继而与物块A 发生第二次碰撞。

设第1次碰撞到第2次碰撞之间,物块B 在传送带运动的时间为t 1。

由动量定理得:'112mgt mv μ=解得:'1124s v t gμ==设物块A 、B 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4、v 3,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134mv mv Mv =+'222134111222mv mv Mv =+ 代入数据解得:3m 1sv =-当物块B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速度为零后,将会沿传送带向左加速运动,可以判断,物块B 运动到左边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3′=1m/s ,继而与物块A 发生第2次碰撞,则第2次碰撞到第3次碰撞之间,物块B 在传送带运动的时间为t 2.由动量定理得:232mgt mv μ=解得:'3222s vt gμ==同上计算可知:物块B 与物块A 第三次碰撞、第四次碰撞…,第n 次碰撞后物块B 在传送带运动的时间为114s 2n n t -=⨯ 构成无穷等比数列,公比12q =,由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nq t t q-=-总当n →∞时,有物块B 经第一次与物块A 碰撞后在传送带运动的总时间为14s=8s112t =⨯-总3.如图所示,一质量M=4.0kg 、长度L=2.0m 的长方形木板B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kg 的小滑块A (可视为质点)。

现对A 、B 同时施以适当的瞬时冲量,使A 向左运动,B 向右运动,二者的初速度大小均为2.0m/s ,最后A 并没有滑离B 板。

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求:(1)经历多长时间A 相对地面速度减为零;(2)站在地面上观察,B 板从开始运动,到A 相对地面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B 板向右运动的距离;(3)A 和B 相对运动过程中,小滑块A 与板B 左端的最小距离。

【答案】(1) (2)(3)【解析】 【详解】(1)A 在摩擦力f=μmg 作用下,经过时间t 速度减为零,根据动量定理有:μmgt=mv 0 解得 t=0.40s(2)设B 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A 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板B 向右运动的位移为x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解得a=1.25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有x=v0t-at2解得 x=0.70m(3)设A和B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m)v解得v=1.2m/s设A和B二者达到共同速度时,小滑块A与板B右端的距离为l,根据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有μmgl=(M+m)v02-(M+m)v2解得 l=1.28m,所以A、B相对运动过程中,小滑块A与板B左端的最小距离为:△x=L-l=0.72m【点睛】本题可以通过分别对两个木块受力分析,求加速度,判断运动规律;也可以直接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列式求解,动量守恒定律不涉及中间过程,解题较为方便.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离桌面右边缘3.2m处放着一质量为0.1kg的小铁球(可看作质点),铁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向右推力F=1.0N作用于铁球,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

铁球继续运动,到达水平桌面边缘A点飞出,恰好落到竖直圆弧轨道BCD的B端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碰撞过程速度不变,且铁球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已知∠BOC=37°,A、B、C、D四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桌面离B端的竖直高度H=0.45m,圆弧轨道半径R=0.5m,C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求:(取sin37°=0.6,cos37°=0.8)(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点时的速度大小v D;(2)若铁球以v C=5.15m/s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 C;(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铁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 B;(4)水平推力F作用的时间t。

【答案】(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5;(2)若铁球以v C=5.15m/s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3N;(3)铁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5m/s;(4)水平推力F作用的时间是0.6s。

【解析】 【详解】(1)小球恰好通过D 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Dmv mg R=可得:D 5m /s v =(2)小球在C 点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2Cmv F mg R-=代入数据可得:F =6.3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 C =F =6.3N(3)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y 2gh v = 得:v y =3m/s小球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则:35m/s 370.6y B v v sin ===︒(4)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可得:3750.84/A B v v cos m s =︒=⨯=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时:1F mg ma μ-=可得:218/a m s =小球做减速运动时:2mg ma μ=可得:222/a m s =-由运动学的公式可知最大速度:1m v a t =;22A m v v a t -= 又:222m m A v v vx t t +=⋅+⋅ 联立可得:0.6t s =5.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 的滑块,在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的末端处与水平传送带相接(滑块经过此位置滑上皮带时无能量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3m/s ,长为L=1.4m ,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到传送带右端C 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10m/s 2.求(1)水平作用力F 的大小; (2)滑块开始下滑的高度h ;(3)在第(2)问中若滑块滑上传送带时速度大于3m/s ,求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答案】(1)(2)0.1 m或0.8 m (3)0.5 J【解析】【分析】【详解】解:(1)滑块受到水平推力F、重力mg和支持力F N处于平衡,如图所示:水平推力①解得:②(2)设滑块从高为h处下滑,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下滑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解得:③若滑块冲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则滑块在带上由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④解得:⑤若滑块冲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则滑块由于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⑥解得:⑦(3)设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则t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s=v0t由机械能守恒有:⑧⑨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⑩相对滑动生成的热量⑪⑫6.如图所示,五块完全相同的长木板依次紧挨着放在水平地面上,每块木板的长度为0.5m,质量为0.6kg.在第一块长木板的最左端放置一质量为0.98kg的小物块已知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一颗质量为0.02kg 的子弹以的150m/s 水平速度击中小物块并立即与小物块一起在长木板表面滑行,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分析小物块滑至哪块长木板时,长木板才开始在地面上滑动. (2)求整个运动过程中最后一块长木板运动的距离. 【答案】(1) 物块滑上第五块木板(2)0.078m x =板 【解析】 【分析】 【详解】(1)设子弹、小物块、长木板的质量分别为0,,m M m ,子弹的初速度为0v 子弹击中小物块后二者的共同速度为1v 由动量守恒定律()0001m v M m v =+ ①子弹击中小物块后物块的质量为M ',且0M M m '=+.设当物块滑至第n 块木板时,木板才开始运动12((6))M g M n m g μμ''>+- ②其中12,μμ分别表示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由式解得n 4.3>即物块滑上第五块木板时,木板才开始在地面上滑动. (2) 令物块滑上第五块木板上时,s v 满足:()()()22100114,1/2s s M m g L M m v v v m s μ-+⋅=+-= 之后物块继续减速,第五块木板加速直至共速后一起减速,v t -图象如图:11122231-2s381m/s41s413115m m 0.078m284464t t t v v t g x μ=⇒====⎛⎫∴=+⨯== ⎪⎝⎭共共板7.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求:(1)在0~2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答案】(1)a 1=3m/s 2; a 2=1m/s 2;(2)4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运动规律以及多物体多过程问题; (1)在0-2s 内,A 和B 受力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⑴...⑵⑶⑷以沿着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⑸⑹联立以上各式可得a1=3m/s2⑺a2=1m/s2..⑻(2)在t1=2s,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则v1=a1t1=6m/s ⑼v2=a2t1=2m/s ⑽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此时AB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⑾⑿即B做匀减速,设经时间,B的速度减为零,则:⒀联立⑽⑿⒀可得t2=1s ..⒁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⒂此后B静止不动,A继续在B上滑动,设再经时间后t3,A离开B,则有可得,t3=1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则A在B上的运动时间为t总.t总=t1+t2+t3=4s(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考给分)【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技巧】本题主要是考察多过程问题,要特别注意运动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问题.要特别注意两者的运动时间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是同时停止的.8.如图所示,质量为M=2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1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6 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和方向;(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加速度大小;(3)若长木板长L0=4.5m,试判断滑块与长木板能达到的共同速度v,若能,请求出共同速度大小和小滑块相对长木板上滑行的距离L;若不能,请求出滑块滑离木板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答案】(1)f=1N,方向向右;(2)a=1m/s2;(3)能,v=1.2m/s【解析】【分析】【详解】(1)木板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μmg=1N方向向右;(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得出:a=μg=1m/s2;(3)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μmg=Ma′可得出木板的加速度为:a′=0.5m/s2设经过时间t,滑块和长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则满足:对滑块有:v=v0-at对长木板有:v=a′t由以上两式得:滑块和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1.2m/s ,t=2.4s在2.4s 内木板前进的位移为:1 1.2 2.4 1.4422v x t m m ==⨯= 木块前进的位移为:02 3.6 1.2 2.4 5.7622v v x t m m ++==⨯= 木板的长度最短为:L=x 2-x 1=4.32m<4.5m ,所以两者能达到共同速度.9.如图所示,滑块与足够长的木板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作用于滑块的水平力F 随时间t 变化图象如图所示,t=2.0s 时撤去力F ,最终滑块与木板间无相对运动.已知滑块质量m=2kg ,木板质量M = 1kg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m/s 2.求:(1)t=0.5s 时滑块的速度大小;(2)0~2.0s 内木板的位移大小;(3)整个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答案】(1)1m/s (2)6.25m (3)12J【解析】【分析】先判断出在0-0.5s 内滑块与木板是相对静止的,方法是:设滑块恰好相对于木板要滑动时两者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以M 为研究对象,求出临界加速度,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此时的拉力F ,结合图象的信息分析.再由运动学公式求解速度;0.5-2.0s 内滑块相对于木板滑动,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两者的加速度,再由位移公式求出各自的位移,再结合0-0.5s 内的位移,即可得解;求出相对位移,再得到摩擦生热;解:(1)设滑块恰好相对于木板要滑动时两者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0mg Ma μ=,得200.22104m/s 1mga M μ⨯⨯===; 对整体,有()0012N F M m a =+=由图知,在00.5s -内,06N F F =<,则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两者共同的加速度等于22m/s F a M m==+,则0.5s t =时滑块的速度大小111m/s v at == (2)00.5s -内,整体的位移为22111120.50.25m 22x at ==⨯⨯= 在0.5s 2.0s -内,016N F F =>,所以两者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 有:m F mg ma μ-=,得26m/s m a =;对M 有:M mg Ma μ=,得24m/s M a =;0.5~2.0s 内木板的位移大小为2212212M x v t a t =+=211 1.54 1.56m 2⨯+⨯⨯= 故0~2.0s 内木板的位移大小12 6.25m x x x =+= (3)0.5~2.0s 内滑块的位移大小为2312212M x v t a t =+=211 1.56 1.58.25m 2⨯+⨯⨯= 故0.5~2.0s 内滑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132 2.25m x x x ∆=-=2.0s t =时,滑块的速度为1216 1.510m/s m m v v a t =+=+⨯=木板的速度为1214 1.57m/s M M v v a t =+=+⨯=撤去F 后,m 的加速度大小为22m/s m mga g m μμ'===;设从2s t =时起经过时间t ,两者速度相等,共同速度为v ,则有m m M M v v a t v a t '=-=+,计算得出0.5s t =,9m/s v =,从2s t =到两者相对静止的过程中,滑块的位移为41090.5m 4.75m 22m v v x t ++==⨯= 木板的位移为5790.5m 4m 22M v v x t ++==⨯= 此过程两者的相对位移2450.75m x x x ∆=-=故整个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1212J Q mg x x μ=∆+∆=10.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4.0kg 的物块,它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30°的斜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0s 的时间物块发生了4.0m 的位移.(g=10m/s 2).试求:(1)物块的加速度大小;(2)拉力F 的大小;(3)若拉力F 方向任意而使物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力F 的最小值为多大?【答案】(1)(2)16.6N (3)【解析】【分析】【详解】(1)由x=at2得(2)由力的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θ-f=ma ①F N+Fsinθ=mg ②f=μF N ③由①②③得:F≈16.6N(3)由力的平衡条件得解得解之得【点睛】此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已知运动求力的问题,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通过加速度,可以根据力求运动,也可以根据运动求力;第(3)问考查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