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竞赛书籍推荐

数学竞赛书籍推荐

细数那些年曾看过的数竞好书——转摘于网络竞赛的学习远不同于高考,差异性的根源就来自老师这一角色的转变。

所谓的教练,已经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转变为了引路的灯塔。

他们可以为学生搜集资料,编制试题,懂得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善于布局谋划学生的发展方向,却极少拿起教材真正教你些什么。

当学习过程中的第一知识来源几乎不再为你注入源头活水的时候,你自然XX,书本就成了你获取知识的唯一可行途径。

你看什么书,它知识点讲解是否清楚,它囊括的练习题是否典型而具有启发性,就直接决定了你的学习质量,其重要性无需我再多言。

作为一个数学竞赛的过来人,我写下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段介绍数学竞赛几个必经的层次,及其对应的参考书籍。

希望给正在或者即将踏上XX 奔驰的你,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Period 1 :初三毕业的那个夏天——高一的第一个学期结束第一阶段是大多数竞赛生学习必备知识的阶段,说白了就是先把高考课程内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自学完成,吃饱了XX。

这一阶段的目标,清晰明确: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快地自学完成高考数学的绝大多数内容,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高考的要求。

在这一部分,我并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参考书,我只想介绍我当时的情况。

我高中的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分数非常低,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数学竞赛组都存在的麻烦。

于是我的竞赛老师就自己搜集了一些高考的难题,汇总,并且按照联赛一试的形式命制成了一套套的试题让我们练习。

毫不夸张地说,到了期末,数学组的高考数学成绩就统治全班了,前前后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

Period 2 :高一第一学期结束的寒假第二阶段是竞赛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开始竞赛的学习,是飞机起飞前的第一冲刺滑行阶段。

我建议你需要完成的事情是:学习一试的内容和平面几何的内容。

对于一试部分的内容,我推荐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奥数教程》,注意是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基础篇(只有基础篇)。

学数学竞赛的人不可能没听说这一套书,这一系列共分XX,分别在封面注明了高一到xx 三个年级。

高一的这一本包括的知识点有: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和立体几何,除了集合包含一定的组合知识,其他的内容均为一试内容(可能还包括一点二试的代数内容),题目非常典型且有难度,不管是基础篇还是提高篇都是必须刷完的;高二这本书基础篇包括:一试难度的不等式,解析几何和复数,提高篇基本就是二试内容了,不推荐在这个阶段完成。

平面几何的内容,我只推荐一本书,这本书也是我唯一看过的一本平面几何的书:《xx 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主要由xx 文选老师编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请你无视第二篇和第三篇关于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内容,重点在第一篇。

除了三四五六七章(从xx 到九点圆)可以略看,不是考察重点,其他都要认真看。

这本书的精华就在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部分,严密细致的总结归纳,堪称平面几何教科书的典范。

另外这本书上的题目难度分级也很合理,不是一味的难或者水,刷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能力的提升。

一个小的不足是错误较多。

关于这一阶段的学习,还要多啰嗦几句。

第一,两条线要穿插着进行,尤其是一试内容的学习,不仅是在这一阶段,在以后的过程中,都要保证常规的最低训练量;第二,这个阶段以及第三阶段,都是新知识学习的阶段,你的目标很明确:快速地把这个圈子摸一遍。

所以对于部分难题,该放的果断放,必须保证一定的学习速度,但同时要保证质量,走马观花同样是大忌,建议题目的完成+阅读率在80-90 %。

Period 3 :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到高一结束后暑假的中期第三阶段是你一试实力进一步提升的阶段,同时也是你开始接触二试部分较难知识(数论、组合)的时期。

一试在第二阶段已经说过,在第三阶段你要持续看那两本书。

二试还有三块重要的内容你需要接触:代数、数论和组合。

代数方面,和刷什么书相比更重要的事情是,先说清楚一个未公开的公认事实:代数不一定考,要考也只能是不等式或者数列函数等和一试紧密联系的部分。

明面上代数的内容包括不等式、多项式、所有函数、数列、复数等内容,但实际上你需要真的把它当作二试内容来训练的,就只有不等式。

不等式的内容,我当时练习的是高二年级的《奥数教程》提高篇不等式的部分,难度适中,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是xx 已经足够了。

(在这个阶段,不等式也不是你的准备重点)数论方面,我推荐必读书有两本:《奥数教程》xx 年级里面的数论部分(第6-10 讲以及第19、20 讲),还有《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0 数论》,两本书均由xx 老师编写。

说起余老师,他绝对算得上是数学竞赛界数论这一块数一数二的老师,他编写的教材精致而有xx ,这两本书是不得不刷的。

《奥数教程》这一本,题目简单基础,非常适合xx 阅读。

它的闪亮之处,在于余老师给知识点和问题分析写下的注解,一步步引导你思考和挖掘问题,这是竞赛书籍里绝无仅有的,值得你一个一个字地细看深思。

而小丛书那一本,就已经具有一定的难度了,题目非常典型和深刻,属于进阶的数论书,适合在xx 后阅读。

组合方面,在这个阶段我推荐的书是《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1 组合数学》,XX垚老师编著。

除了母函数这一节可以略看,其他几XX章都堪称精华,难度梯度设置合理,知识覆盖全面,题目典型而有XX,解答细致xx 。

即便是xx 书籍,它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难度,能真正看好这本书,全国联赛的组合基础题肯定是不在话下的。

最后多说一句,组合和数论是二试内容中较难的两块,尤其是组合千变万化,思维性稍欠缺一点的同学会觉得很难上手。

如果你在看书的时候觉得很吃力,一定要把速度降下来。

Period 4 :高一结束暑假的中后期——xx 开学不久的数学联赛第二、三阶段都是竞赛内容全面铺开、构建知识网络的时期,是你储备知识,提高水平的发酵期,那么现在就是验收成果的时候了,你直面的就是数学联赛。

你在这一阶段会经历一个大爆发的过程,你这一步究竟飞得有多高,直接取决于你前两个阶段准备得怎样。

这一阶段,我不再推荐新的书,你可以把前两个阶段没有刷完的书继续跟进。

但是有一本刊物:《中等数学》,它每年到了暑假就会发行几本增刊,有一本收集了上一年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考题,有一本就是各省的竞赛名师专门为联赛命制的模拟题,后者是你准备联赛的利器。

这本增刊一般都包括十几套模拟题,其中每一套你都要当作模拟考试一样限时完成,书写过程然后阅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喜好,命制的模拟题风格各异。

整本增刊良莠不齐,大多数都是好的,但是个别的几套真的很过分(比如我当年遇到一套题,把一试题当作二试题出,全组一试的平均分不超过30分,一半同学0分或者8 分),你需要自己判断。

最后补充几句话,这一阶段通过练习联赛模拟题,预期的效果当然把你前期的积累转化为联赛的分数,说白了就是找找联赛的感觉。

除此之外,你的一试还会有很大的提升或者巩固,所以你务必把你的一试错题整理收集,一定要保证所有的一试题是以下几种情况:正确完成;算错了的重新计算;不会的看过解答,弄xx 了。

另一方面,你的二试不会有硬实力的提高,所以如果你遇到了一些看不太xx 的二试题,就让它去吧。

Period 5 :xx 联赛结束——xx 结束暑假的前中期高二的联赛是一个分水岭。

如果你的竞赛目标是强省的省队,国赛金牌,集训队甚至更远,下面的推荐适合你。

如果你的目标没有这么远,剩下的内容你可以完全忽略,前几个阶段的事情,你大可放慢速度。

情况就是这样:我之前的推荐那些书,真正看好,就已经能够达到弱省省队和强省省一等奖的层次。

xx 联赛的准备,你的一试、平面几何基本达到了联赛要求,这两块也不会是你xx 这一年的准备重点,你的重心需要转移到剩下的三个内容上来,尤其是数论和组合。

先说任务量稍轻的一块吧。

关于代数,尽管多项式的内容在近几年的各类大型考试中几乎销声匿迹,但是你也要提防,我的建议是刷完余红兵老师的《奥数教程》xx 年级多项式部分即可。

关于不等式,如果你想要练,建议是《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5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由xx 和xx 两位老师合著。

之前说过的《奥数教程》高二年级的部分主要是针对重要的不等式,这一本书则是针对不等式的技巧方法,全面细致。

以上关于代数部分的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不想刷也没关系,但是以下关于数论和组合的部分是必看的。

数论方面,只需做好一本书,不用再看其他的书,就可以达到xx 的难度要求,甚至走得更远。

这本书就是《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人讲座——初等数论》,由xx 编写,xx 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知识讲解几乎可以忽略,远没有余老师的书出色,但是这本书涵盖了大量的习题,简直就是数论这一块的黄金题库,题目的质量实在是太高(大多数都是很难的,尤其是第一章难度最高),一道道刷过来,数论的能力会有质的飞越。

组合方面,我推荐三本书,推荐首先阅读第一本:《xx 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组合问题》,这是组合这一块综合性的大百科全书,除了第一二章可以略看,后五章要认真刷完,题量大,题目质量很高,对于组合能力的提升要很大的帮助。

剩下的两本书,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本刷。

两本书是《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高中卷13 组合极值》以及《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组合构造》,都是由xx 老师编著。

上面收集的问题同样很精彩,尤其是后者,难度很大,有能力可以两本都刷,组合多练一些绝对错不了。

最后一个建议是,如果你平时有机会进行一些模拟考试,推荐这一阶段不要考联赛模拟题,难度要上升,需要尝试去考CMO,xx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有能力甚至可以去试试国家集训队测试、国家队选拔、罗马尼亚大师杯和IMO(在《走向IMO〉系列丛书中都有收录)。

如果说高二的联赛你是够着去考的话,xx 这一年你需要以俯视的姿态回归。

有意的拔高难度,才能够做到在联赛的考试中游刃有余。

Period 6 :xx 结束暑假的后期——xx 联赛这一阶段,是你在一系列拔高练习之后的回归期。

这一阶段你要做好两件事。

首先,把你之前刷过的所有书都要过一遍,作为复习。

这一个习惯很重要,而且很多人都没有这个习惯。

第一遍看书时难免走得坑坑洼洼,有些题压根没看,有些题当时没看懂,现在是时候回过头来料理它们的时候了。

你现在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观点,去审视原来的问题,想想这道题是怎么来的?它的背后蕴藏了什么xx ?这类技巧还经常在哪些题中出现?当时我为什么没有做出来……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你都可以去思考,然后把你的感悟记下来,这就是总结,它可以帮助你完善知识网络,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你形成解题的经验。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当你发现当年把你虐得死去活来的问题不过就那么回事的时候,心情真是倍儿xx。

其次,xx 暑假出来的那一本《中等数学〉的增刊你需要完成,这一点无需我多说,你已经x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