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段的练习【篇一:小学各年段作文训练目标及内容】小学各年段作文训练总目标一年级:1、对写话有兴趣。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二年级:1、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
2、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3、学写简单的日记、留言条、请假条。
4、看图说话。
三年级:1、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能写内容较具体的片段,修改明显错误的句子。
3、尽量限时作文40分钟250字。
4、做到文章结构完整,认识自然段不同的组合方式。
四年级:1、抓住特点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并用连贯的话写下来。
3、运用适当的修辞,运用优美词语。
4、有适当的立意。
5、学写简单书信。
6.限时作文40分钟300字。
五年级:1、学会到作文提纲。
2、审请题,围绕中心选材。
3、学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合理。
4、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5、语言表达的技巧。
6、限时作文40分钟500字。
六年级:1、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2、学写读书笔记。
3、训练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
4、能进行初步的记叙、议论、抒情的综合训练。
5、限时作文40分钟400字。
宁乡县外国语实验小学各年段作文训练目标及内容小学各阶段作文训练目标及内容课题研究任务安排表【篇二:小学作文五项训练】实施五项训练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一)、字词训练。
学习掌握大量字词。
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
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
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
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
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
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
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
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
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
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
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
篇是由段组成的。
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
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
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
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
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
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
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
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
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
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篇三:小学作文片断练习】要把一段话写生动,光靠叙述是不够的,还要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1.学会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如下面例段:小姑娘长一副小的瓜子脸,黄黄的,没有红润色,这是标明着缺乏营养的迹象。
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的癣,围着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长了一圈小胡子。
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又长又浓的眉毛是精神的。
耳边垂着两根编得歪歪扭扭的小辫儿,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在脸上飘来飘去。
她穿着厚实的小皮袄,外面罩着一件紫红色灯蕊绒外衣,可能是不够长了,袖口和衣襟下边都接了一截相同颜色的新布。
这个例段是人物外貌的描写。
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肖像的特征进行描绘:瘦小的瓜子脸,黄黄的;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小的癣;小嘴……呈青色;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两根歪歪扭扭的小辫,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飘来飘去。
通过上述描写,一个家庭穷苦,严重缺乏营养的农村小女孩儿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下面例段。
我家有盏漂亮的台灯。
它的灯座是块黑色的玻璃盘,放在写字台上,稳稳当当,显得朴素而又庄重。
在玻璃盘上,镶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开关旁边竖立着台灯的身躯--灯柱。
灯柱分为三节: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黑色玻璃菱体,乌亮照人;中间一节是个白色的圆球,晶莹闪亮。
从底盘开始,有一根克罗米银色铁管。
穿过三节玻璃体,直通顶部的灯头,就像脊椎骨一样。
再上面就是一个圆圆的脑袋--灯泡了。
一个用彩色尼龙绸做的美丽的灯罩,像顶大帽子,歪戴在它那光光的脑袋上。
这盏台灯陪伴我三年多了,它是我的好伙伴。
我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这是描写台灯的一个段落,作者主要是抓住台灯的形状、颜色和材料的特点进行描绘的。
按照台灯的结构:灯座--灯柱--灯头--灯罩,有次序地从下写到上,每一部分都抓住形状写。
如灯座是玻璃球,灯柱是六角形的菱体,灯炮是圆圆的脑袋。
除了形状描绘,还注意了色彩的描绘。
如写玻璃的颜色是黑的,白的,管子是银色的,灯罩是彩色的。
形状描绘的色彩描绘结合起来,把台灯写得非常形象具体。
描写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状物时,就要抓住物体的特点,写出物体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给人一种具体、真切、生动的印象。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春天到了。
春风吹拂着大地。
这时,泡桐树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蕾。
阳春三月,花蕾便争先恐后地绽开了。
那花瓣是淡紫色的,里面还有许多小黑点,花心正中长出三、四根像蜗牛触角似的细丝,这是花蕊。
近看泡桐花,像一个酒杯,一股浓郁的香气朴鼻而来,像是使人陶醉的美酒。
远看泡桐树,好像一个巨人,长着比千手观音还多的手,拿着数不清的鸡毛掸子,仿佛要扫净空中的灰尘似的。
①这一段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按要求在段中找出有关句子分别写下来。
描写泡桐花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泡桐花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泡桐树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观察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或花草,抓住它的茎、叶、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注意用词写句生动形象。
2.运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
通过打比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
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鲜明。
例《第一次跳伞》中的一段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空中。
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就像一座座盖着白雪的小山。
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汽车像甲虫,公路像一条线,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这段话写的是从飞机的高空往下看自然景物的情况。
一切都变小了,小得什么样子呢?作者在段中用了四个非常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把房屋比作鸽子笼,绿树比作小草,汽车比作甲虫,公路比作一条线。
通过这些比喻,把地面景物变小的样子写得生动有趣极了。
又如下面例段傍晚,天边飘来一朵褐色的云。
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
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
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阴中轻轻地飘着。
一群刚放学的孩子撑着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来往的汽车,就像穿梭奔忙的小船……这一段是雨中街景的描写。
段中运用了三个比喻:马路比作绸带;雨伞比作花瓣;汽车比作小船,把雨中街景描绘得真真切切。
读一读,练一练:(1)读例段,做练习。
我站在梅关上,举目眺望,山峦重叠,漫山的树林郁郁葱葱。
雄伟的梅岭像一条银色的龙在飞舞,气势磅礴。
在这万绿丛中,一棵棵火红的枫树挺立着,像一把把火炬,像一片朝霞。
一阵金风拂过,满山红叶像千万只彩蝶在翩翩起舞。
①用标出段中的比喻句。
②第一个比喻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第二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第三句是用______比喻______。
③想一想:这些比喻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写一段话,用上至少三个比喻。
3.学会拟人。
拟人,就是把要描写的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如下面例段:夏天来了。
校园操场周围的小樟树更显得可爱了。
一片片叶子绿油油、光亮亮,好像竖起无数只机灵的小耳朵,倾听着教室里小朋友们的琅琅读书声和清脆甜美的歌儿。
小樟树陶醉啦,舒展着枝条翩翩地随风起舞。
段中描写的樟树,虽然是有生命的植物,但是是不会思想的。
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赋于小樟树以丰富的思想感情。
能像人那样用机灵的小耳朵,倾听教室里小朋友们琅琅的读书声,能翩翩起舞,能陶醉……。
这样写,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到描写的景物之中,收到借物喻人的效果。
特别是我们小朋友采用这种拟人的方法,文章更能充满儿童情趣,更显得生动、活泼。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一读,按要求做练习。
秋天,花果山的景色迷人。
青石铺的小路,由山脚盘旋回转,在树林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一条龙在波浪中玩耍。
黄、橙、红、绿各色树林尽收眼底。
那粗大的银杏树,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穿着一身金袍,很神气地立在山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