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游洞至喜亭讲解词

三游洞至喜亭讲解词

三游洞——至喜亭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古洞三游洞,我是你们的导游,很高兴能够和您一起品味唐宋遗韵,体验荆楚奇观,希望我的服务能够让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好的,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洞天福地三游洞,品尝了清澈甘冽的陆游泉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叫做望乡台,出现在我们正前方这里有一座亭,这座亭就叫做至喜亭。

至喜亭属于仿唐宋式的建筑。

什么叫仿唐宋式建筑呢?仿唐宋式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对称飞檐斗拱。

而我们至喜亭正是我们仿唐宋式建筑当中的杰作。

至喜亭高18米,上层为叠亭两座,下层为三亭,成品字形排列,外部为黄色琉璃瓦亭面,青石雕花栏杆,内部为旋转式螺旋楼梯直登楼顶,登楼凭栏,西看西陵的巴山蜀水可一览无余,东望,葛洲坝的雄姿风采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天水相接,看大江东去,顿时使人心旷神怡。

走进至喜亭,我们发现正亭中立有石碑一块,上书峡洲至喜亭记的碑文,而碑文的作者想必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根据史料记载,宋仁宗景佑三年,欧阳修被贬我们夷陵县的县令,当时任峡洲知洲的朱庆基,在今西塞门外的江津渡口处修建了一座亭,并取名为至喜。

并请欧阳修书写碑文,由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碑刻,亭以碑显碑以文著,因此,我们的峡洲至喜亭也成为夷陵三大胜景之一,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的至喜亭虽说不宏伟,但因为有欧阳修等文人墨客的绝世佳作也是天下无人不知,历经岁月的沧桑,碑文现如今虽已经失去原貌,但它的作者欧阳修对我们夷陵所做的历史贡献却永远都不会磨灭。

北宋时期的夷陵地壤偏僻,民众贫穷,洲居无郭郛,通衢不能容车马。

往往是一屋之内,堂上坐父子,堂下蓄养家畜,居民的住房也是简单的用稻草毛竹所搭建。

欧阳修到任之后对我们夷陵进行了全面的治理。

始树木,增城闸,别灶林,异人畜,以变其俗。

同时他还改革制度命令法律,亲自解决诤讼,欧阳修在任期间,洲属各县风调雨顺,洲民安居乐业,所以欧阳修也被我们夷陵百姓比之父母,深受人民的爱戴,所以我们宜昌今天有如此繁荣昌盛的景象,这些和欧阳修当年的历史功绩都是分不开的。

然而我们现如今看到的这座至喜亭却是移地重建的,原峡洲至喜亭至今已经有965年的历史了,起初取名为至喜,是因为过去的长江三峡滩多水急,而船工纤夫从四川顺江而下,经历惊涛骇浪,穿越峡江激流,能够化险为夷可谓是九死一生,故曰至此而喜,正如欧阳修在碑文中所写的“且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化为平夷,故舟人至此者无不沥酒相拜以为更生,”这不仅道出了长江三峡天险的波澜壮阔,更描绘出我们峡江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勤劳与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现如今,由于葛洲坝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川江航道,使长江三峡的险滩恶水变成了一片通途,今天我们登上至喜亭,看船舶过往川江,应该是另一番至喜之情吧。

欧阳修诗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我想今天的各位朋友来到这里欣赏祖国的湖光山色,不仅意在山水之间,更意在感叹社会的繁荣昌盛,感叹人类的创造智慧,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
好的,各位游客,至喜亭我们就先欣赏到这,接下来我们将参观楚塞楼和碑林,我将为您做进一步的讲解。

——于濠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