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目录 (1)第一章温度元件检修规程 (6)第一节工业用热电偶维护检修规程 (6)1 总则 (6)2 完好条件 (6)3维护 (7)4 检修 (8)5投运 (9)6安全注意事项 (9)第二节工业用热电阻维护检修规程 (9)1总则 (9)2 检修项目与检定内容 (11)3修理 (11)4 检查与校验 (11)第三节双金属温度计的维护检修规程 (14)1概述 (14)2双金属温度计的检修调校项目 (14)3检修 (16)4投运 (16)5 安全注意事项 (16)第四节压力式温度计维护检修规程 (17)1 概述 (17)2 技术标准 (17)第五节温度开关维护检修规程 (17)1. 概述 (17)2. 技术标准 (17)3. 检查与校验 (18)第六节一体化温度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 (18)1. 概述 (18)2. 技术标准 (19)3. 检查校验 (19)4. 使用与维护 (20)第七节智能温度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 (20)1.概述 (20)2.技术标准 (20)3.检查校验 (21)4使用与维护 (22)第二章压力元件维护检修规程 (22)第一节弹簧管压力表维护检修规程 (22)1.范围 (22)4压力表的选型及安装 (23)5技术要求 (23)6仪表的检修与校验 (24)7检修 (25)8校验: (25)9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26)10调整方法: (27)11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27)12投运 (27)13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28)第二节压力开关检修规程 (28)1 总则 (28)2 完好条件 (29)3维护 (29)第三节活塞式压力计维护检修规程 (30)1 用途 (30)2 技术特性 (30)3 准备工作 (30)4 操作步骤 (31)5 检定结果数据处理 (31)6 维护保养 (31)第四李膜盒压力表检定规程 (31)1 范围 (31)2 概述 (32)3 计量性能要求 (32)4 通用技术要求 (32)5 计量器具控制 (33)第三章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 (36)第一节3051型压力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 (36)1.总则 (36)2.完好条件 (36)3.维护 (36)4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38)5.检修 (38)6.投运 (38)第二节压差变送器的检修维护规程 (39)1 概述 (39)2.完好条件 (39)3.维护 (39)4变送器的校验 (40)5投运 (40)6故障检修 (41)第四章流量仪表的检修维护规程 (41)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41)1.2编写依据 (42)2 节流装置 (42)2.1概述 (42)2.2技术标准 (42)2.3检查安装 (43)2.4 使用和维护 (44)2.5 检修 (44)3 椭圆齿轮流量计 (45)3.1概述 (45)3.2技术标准 (45)3.3检查校验 (45)3.4使用和维护 (47)3.5 检修 (47)4.转子流量计 (48)4.1概述 (48)4.2技术标准 (48)4.3检查校验 (48)4.4使用和维护 (50)4.5检修 (51)5 电磁流量计 (52)5.1概述 (52)5.2 技术标准 (52)5.3检查校验 (52)5.4使用和维护 (54)5.5检修 (55)6 旋涡流量计 (55)6.1概述 (55)6.2技术标准 (56)6.3检查校验 (56)6.4使用和维护 (57)6.5检修 (58)7 涡轮流量计 (59)7.1概述 (59)7.2 技术标准 (59)7.3检查校验 (59)7.4使用维护 (62)7.5检修 (63)8 靶式流量计 (63)8.1概述 (63)8.2技术标准 (64)8.3检查校验 (64)8.4使用和维护 (65)9 超声波流量计 (66)9.1概述 (66)9.2技术标准 (67)9.3检查校验 (67)9.4使用和维护 (68)第四章物位仪表的检修维护规程 (70)1浮子钢带液位计 (70)1.1概述 (70)1.2技术标准 (70)1.3检查校验 (70)1.4日常维护 (71)1.5检修 (72)1.6安装注意事项 (73)2 电动浮筒液位计 (73)2.1概述 (73)2.2主要技术指标 (74)2.3检查校验 (74)2.4使用和维护 (76)2.5检修 (76)3 电动浮球式液位变送器 (77)3.1概述 (77)3.2主要技术指标 (77)3.3检查校验 (77)3.4使用和维护 (78)3.5检修 (78)4同位素物位计 (78)4.1概述和测量原理 (78)4.2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79)4.3检查校验 (80)4.4使用与维护 (81)4.5维修 (82)4.6安全防护要求 (82)5 料位开关 (83)5.1概述 (83)5.2工作原理 (83)5.3技术标准 (83)5.4安装方法 (84)5.5检查、校验 (84)5.7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85)5.8检修 (86)6 超声波液位计 (86)6.1概述 (86)6.2重要技术指标 (86)6.4使用与维护 (88)6.5故障处理 (88)6.6安装注意事项 (88)7 磁致伸缩液位计 (89)7.1概述 (89)7.2主要技术指标 (89)7.3检查校验 (90)7.4使用和维护 (90)7.5检修 (90)8 雷达液位计 (90)8.1概述 (90)8.2技术特点 (91)8.3主要技术指标 (91)8.4校验 (91)8.5使用维护 (91)8.6检修 (91)8.7安装注意事项 (91)9 射频导纳料位计 (92)9.1概述 (92)9.2主要技术指标 (92)9.3检查校验 (93)9.4使用和维护 (93)9.5检修 (93)10 双法兰式差压变送器 (93)10.1概述 (93)10.2主要技术指标 (93)10.3检查校验 (93)10.4使用和维护 (95)第一章温度元件检修规程第一节工业用热电偶维护检修规程1 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工业用热电偶的维护、检修、投运及其安全注意事项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装置中在线使用的镍铬—镍硅(K型)热电偶(以下简称热电偶),其他型号热电偶亦应参照使用。
1.2 基本工作原理热电偶基于热电效应原理工作。
1.3 构成及功能热电偶主要由热电偶元件、保护套管和接线盒构成。
热电偶元件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热电势的变化。
保护套管用于隔离工艺介质,保护热电偶。
接线盒用于与二次仪表连接。
1.4 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1.4.1 性能指标基本误差:I级≤±1.5 >400±0.4%︱t︱℃Ⅱ级≤±2.5℃>400±O.75%︱t︱℃注:t为测量端温度。
热偶名称分度号等级测温范围℃对分度表允许偏差℃镍铬-镍硅(铝)K Ⅰ-40~1100 ±1.5或±0.4%t Ⅱ-40~1300 ±2.5或±0.75%t镍铬-铜镍 E Ⅰ-40~800 ±1.5或±0.4%t Ⅱ-40~900 ±2.5或±0.75%t注:t为温度测量端温度。
镍铬镍硅采用镍铬-镍铝分度表1.4.2 规格测量范围:-40~1200℃热电极直径:0.2~3.2mm各种规格1.5 对维修人员的基本要求维修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1.5.1熟悉本规程及相应的产品说明书等有关技术资料;1.5.2了解工艺流程及该热电偶在其中的作用;1.5.3掌握数学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化工测量仪表及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1.5.4掌握热电偶的维护、检修、投运及常见故障处理的基本技能;1.5.5掌握常用测试仪器和有关的标准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完好条件2.1 零部件完整,符合技术要求,即:2.1.1铭牌应清晰无误;2.1.2零部件应完好齐全并规格化;2.1.4端子接线应牢靠;2.1.5保护套管应无泄漏;2.1.6新制热电偶测量端焊接要牢固,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灰,呈近似球状;2.1.7新制热电偶的电极直径应均匀、平直、无裂纹,使用中的热电偶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明显缩径等缺陷。
2.2 运行正常,符合使用要求,即:2.2.1运行时,热电偶应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2.2.2正常工况下,热电偶工作温度应在该热电偶测量范围的20%一80%;2.2.3热电偶接线端子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应超过100℃。
2.3 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符合工作要求,即:2.3.1热电偶保护套管应清洁、无锈蚀、漆层应平整、光亮、无脱落;2.3.2线路标号应齐全、清晰、准确;2.3.3补偿导线不得靠近热源及有强磁场的电气设备;2.3.4穿线管和软管应敷设整齐。
2.4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符合管理要求,即:2.4.1说明书、合格证、入厂检定证书应齐全;2.4.2运行记录、故障处理记录、检修记录、校准记录、零部件更换记录应准确无误。
3维护3.1 日常维护3.1.1 巡回检查每班至少进行两次巡回检查,内容包括:3.1.1.1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热电偶运行情况;3.1.1.2检查接线盒是否盖好,保护管、软管及管线是否破损断裂,连接处是否松动;3.1.1.3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巡回检查记录。
3.1.2 定期维护每周进行一次热电偶外部清洁工作。
3.2 定期校准3.2.1 校准周期校准周期为12个月。
3.2.2 校准仪器直流电位差计:0.05级二等标准铂铑—铂热电偶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0—50℃管式高温炉:—1300℃冷端恒温箱多点转换开关油(水)恒温槽3.2.3 校准接线3.2.4 基本误差校准热电偶校准可以多支同时进行,根据使用需要确定3—5个校准点。
校准顺序为由低温向高温逐点升温校准。
增加管式高温炉温度,当炉温升到校准点温度并稳定后进行电势测量。
测量顺序如下:参考端→标准→被校l →被校2→被校3→被校4→被校5参考端←标准←被校1←被校2←被校3←被校4←被校5测量过程中,炉温变化不得超过5℃,并做好记录。
被校热电偶热电势误差△e 用下式计算: 分被测标测标证被测e S S e e --⨯+=∆δδ式中δ被测——被校热电偶在校准点温度下(参考端为0℃时)测得的热电势平均值,mV ; 式中δ标测——标准热电偶在校准点温度下(参考端为0℃时)测得的热电势均值,mV e 标准——标准热电偶证书上校准点温度的热电势值,mV ;e 分——在热电偶分度表上查得的校准点温度的热电势值,mV ;s 标、s 被——标准热电偶证书上校准点温度的热电势值,mV 。
校准时,若参考端温度未处于0℃,可用下式计算参考端温度为O ℃时的热电势值:E(t ,t0)=E(t ,t1)+E(tl ,t0)式中E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mV ;t0——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为O ℃t1——热电偶参考端的实际温度3.2.5 校准质量标准校准后的热电偶应达到第1.4.1条规定的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