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掌握押韵、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因声求气,从音韵格律方面品读鉴赏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精彩,初感韵律
1.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清袁枚一首小诗《苔》,初次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诗歌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的。
诗要适合于吟诵,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言万语总关音》之《第四课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
二、讨论探究,掌握规律
1.感受三首不同体裁的诗歌,朗读、齐读。
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⑶长征(毛泽东)
2.为什么这些诗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还不理解意思时就能记忆深刻呢?是因为押韵、平仄、
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
要想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就要了解什么是平仄、押韵。
押韵与平仄的运用最突出的体现在近体诗中,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是古体诗。
3.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歌都算是古体诗。
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多用五、七言。
特点:字数多样、句数不限、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古体诗赏析:
四言古诗:《诗经·卫风·氓》
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
七言古诗: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杂言古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同古体诗相对,所谓“今”“近”都是指唐而言,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⑴特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规定。
⑵字数:主要为五言、七言;偶有六言。
⑶句数:四句(绝句)、八句(律诗)、十句以上(排律).
⑷平仄: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①古代汉语(中古音韵)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
可以粗略地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第一、二声看作平声,第三、四声看作仄声。
②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五七言格律诗的第一、
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依据格式平仄相间。
五七言绝句则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③对与粘:格律诗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对:格律诗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
粘:指两联之间,即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同,即平粘平,仄粘仄。
标注李白《客中作》的平仄,明确格律诗平仄运用的特点。
⑸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且平仄统一,使诵读时产生铿锵和谐之感。
这些使用了同韵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⑹对仗:指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当、词性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对。
播放音频《声律启蒙·一东》,感受平仄、押韵、对仗的运用对语言音乐美的提升。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5.律诗、绝句的格律要求。
⑴律诗:
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重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韵,限用仄声字。
对仗: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示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杜甫《春望》。
⑵绝句:亦称“截句”“断句”“绝诗”,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为四句,故名。
以五绝、七绝为主,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一般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字。
对仗:可对可不对,可一、二句对仗,可三、四句对仗,亦可全篇对仗,甚是不拘。
示例:卢纶《塞下曲》、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杜甫《绝句》。
三、学以致用,小试身手
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宫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柳色参差掩画楼,。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A.晓莺啼送满宫愁
B.深锁春光一院愁
C.斜晖脉脉水悠悠,
D.寂寞空庭春欲晚
答案:A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3.将后面的诗句还原。
野老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
,。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A、片云何意傍琴台
B、渔人网集澄潭下
C、长路关心悲剑阁
D、贾客船随返照来
答案:B、D、C、A
4.下面是王禹偁的《村竹》,打乱了次序,请重新排序: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答案: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总结规律:一找出“韵脚”,二找对仗句,三确定首联和尾联,四验平仄(一般只要验证第二字即可),五理清诗意,确定颔联和颈联。
四、余音绕梁,提升自我
我们的童年就因押韵、平仄、对仗而拥有那么多动听的儿歌,从此生活不再孤独;我们的少年又因押韵、平仄、对仗而记住那么多古老的诗词,从此记忆不再空白;我们的青年更因押韵、平仄、对仗而领悟那么多新生的体会,从此人生更加精彩。
但这对丰富的诗词文化来讲仅仅是冰山的一角,还需我们不断的继承、挖掘并用一颗热爱的心来发扬才能使之不断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