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权及其发展
二、辩护制度的基础
辩护制度与民主
民主制度要求广泛地组织公民参与公共事 务管理,并且在个人、个人权利同国家的 关系中,给予前者突出的地位 只有在民主体制下,刑事审判真正成其为 一种诉讼,而非专制压迫的工具,刑事辩 护制度才能找到其生长的社会基础 刑事辩护所具有的说理性而非压制性的、 说服性而非强制性的特征,都是与民主制 相通的
三、辩护权及其正当性
律师辩护的不可或缺性
1、自我辩护难以实现 2、法律的专业性太强 3、公平裁判理论认为,设立刑事辩护制度,警察、 检察官单方发现事实的规则进行有争论的说明, 以抑制政府的有利地位和确保政府不强迫被指 控人进行供述 ,否定话语霸权 4、权利理论认为,依靠司法机关的自我约束与谨 慎从事是难以保障被告人的权利的,刑辩制度 旨在为政府提出和赢得起诉设置障碍。有利于 发现案件真实作为其存在的根据
5、大陆法系近代的刑事辩护制度的产生: 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的无罪推定原则, 为刑辩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根据,1808年法国 刑事诉讼法典确认辩护权的诉讼原则 6、辩护权成为国内法原则,以及联合国人权 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国际刑事司法准则
我国辩护制度的发展
(1)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讼师 讼学与教唆词讼罪 (2)清末律师制度引入 (3)1949-1979年,受虚无主义思想影响,中 国律师制度完全被取消 (4)1979年恢复 (5)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6)刑事诉讼法修正
辩护权的种类
种类:自行辩护、委托辩护、指定辩护
原刑事法规定:指定辩护只适用于审判阶段 * 此后增加了法律援助条款 N34-1、最高法解37、 * N34-2 增加了盲聋哑或者审判时为未成年人而同 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应当指定 * N34-3 被告人有可能被判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 法院应当指定 * 指定辩护应当从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中指定
指定辩护
将第三十四条修改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 困难等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 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而没有委托辩 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 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辩护权及其发展
1、狭义上的辩护权是指被指控的人针对指控进行 反驳、辩解以及获得辩护帮助的权利。通过陈述 权、提供证据权、提问权、辩论权、获得辩护人 帮助权等得以具体化。 2、广义上的辩护权除包括狭义辩护权之外,还包 括其延伸部分,如证据调查请求权、上诉权、申 诉权等,是被指控人所有诉讼权利的总和 辩护权是被指控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 行使的辩护权;或者包括辩护人为其当事人进行 防御所拥有的各项诉讼权利。
律师法对阅卷权的 修订
பைடு நூலகம்
2007年《律师法》34:(2007年修订)受委 托的律师自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查 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 案卷材料。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被人民法 院受理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 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
修正案 第38条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 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 犯罪事实的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 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 材料。”
问题一:无法查阅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 问题二:查阅关键证据受限 问题三:阅卷规定过于复杂
2012年N172: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 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 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 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 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 法院
辩护制度与诉讼模式
在弹劾式诉讼中,控辩双方是平等的,可 以互相辩论,由此发展出律师辩护制度。 在纠问式诉讼中,辩护权之所以被限制, 甚至被取消,主要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 妨碍了对犯罪的追究
辩护制度与诉讼价值
——正当程序和犯罪控制模式之辨 正当程序模式主要考虑防止无辜者被宣告有罪, 将个人权利置于效益之上,如果法院监视了个 人的权利和宣告无辜者有罪,法院的合法性将 受到最大的威胁。 犯罪控制模式则基于对犯罪行为的控制,强调 有效地处理案件,如果法院被认为纵容罪犯或 不能有效地镇压犯罪,则构成对刑事法院最大 的威胁。
一、辩护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辩护制度的发展
1、弹劾式诉讼下,古希腊时期的自我辩护 2、古罗马时期:弹劾式诉讼中,职业辩护 人的出现到律师辩护制度 3、纠问式诉讼制度下,刑事辩护不复存在 4、英国中世纪,刑事辩护制度得以保留与 发展:从中间人到辩护人,由亲朋好友到 法律专家,从而实现辩护人职业化
会见权
N36:会见的时间——自侦查机关第一 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 托的律师可以会见和通信,在押的犯罪 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 况
会见的批准: N96: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犯罪 嫌疑人,除涉及国家秘密案件外,不需批准。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委制订的《关于刑 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侦查机 关应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
刑事诉讼中,控方和辩方只有平等,才 能全面收集证据,更利于发现案件事实真 相。律师的参与与帮助,使得犯罪嫌疑人 与侦查机关之间的平衡关系得以很大程度 的实现。律师在侦查阶段行使辩护权,可 以有效限制侦查权的扩张,增强辩方的力 量,实现控、辩平等。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权的运行现状及其完善
N33:“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 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N82:“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 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 定人和翻译人员。”
修正案: 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九条:“辩护人认 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 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 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可以申 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有关证据。” 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条:“辩护人收集 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 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 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 民检察院。”
辩护权与律师伪证罪
1979年刑法中并无关于律师伪证罪的设置。 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提前介入到侦 查阶段,N38: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 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 伪造证据、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 或者作伪证以及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 动的行为。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 究法律责任。 1997年刑法确认伪证罪
法律界对取消 306条的抗争
2000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以陕西代表 团张燕律师为首的30位全国人大代表正式提 出了“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6 条的规定”的议案。 全国律协提出了设立我国“律师执业案件 追诉立案听证审查程序”的建议,
律师豁免权问题的争论
(1)律师在刑事辩护中发表的言论,不受法 律追究。 (2)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向法庭提供或出示之 文件、材料失实的,不受法律追究。 (3)在刑事诉讼中,律师之人身自由、人身 权利不受侵犯。
5、无罪推定的逻辑是:不能证明有罪即是 无罪,因此,无罪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 证明的是有罪 ,因此 辩护权具防御性,辩 护权的行使旨在对抗控诉方的指控、抵消 其控诉效果,辩护权是被指控人进行自我 保护的一种手段。 6、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没有控诉也就没有辩护,两者缺一不可
四、辩护权的行使
“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 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 办理案件的司法机关。”
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六条:“辩护律师在 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 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 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调查取证权
N37:“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 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 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 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 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经人民 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 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 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法律地 位
修正案将第三十三条修改为:“犯罪嫌疑人在被侦 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 为辩护人。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 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犯罪 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 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 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没 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对指定辩护的修正
辩护人范围 N32 (1)律师 (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 在单位推荐的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N32: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
原N36-2 律师在审判阶段阅卷的规定----本 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 这一款受到原N150的限定为:人民法院对 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 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 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 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 复印件。 六机关实施意见:主要证据包括(1)起诉 书中涉及各证据种类中的主要证据(2)多 个同种类证据中被确定为主要证据(3)作 为定罪量刑的情节的自首、立功、中止,
辩护权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