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关系干货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关系干货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关系干货大家还记得“斯坦福监狱实验”吗?今年是这个实验做成45周年了,经典是不朽的,至今广受争议也广为称赞,争议的是其伦理道德部分,称赞的是其发现了路西法效应。

2016年4月12日,菲利普·津巴多在北京大学演讲,主题是“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一票难求。

由于津巴多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博仁老师今天奉献给大家《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方面的干货,心理学考研的你,好好地学习社会心理学对你之后的工作和人生都有很大裨益,庆幸我们生活的时代还有一位活着的传奇。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关系一章的详细内容,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一.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一)人际关系1.含义广义: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均为人际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情感关系等)。

狭义: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而形成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关系之间的区别人际关系并没有明确对应的社会职能,不受外在的力量强迫。

任何外加的力量,都不能左右已经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情感。

而社会角色关系则是一种人的类与类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1)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过程或互动过程中建立的,而且它并不能脱离社会关系的制约(2)人际关系的交往双方可以实际感受到其存在社会心理学思维导图(3)人际关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体现了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吸引或排斥3.人际关系的建立原则(1)交互原则: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的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使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关系得到解释。

这样,当别人对我们作出一个友好行动时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回答(2)功利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

它不仅有物质的交换,同时还包括非物质品,如情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交换。

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关系也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3)增值交互:情感卷入较多,重情谊轻物质,因此回报时倾向于超出别人的期望,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4)减值交换:重外在物质利益,对交换媒介的价值估计往往低于交往行动的发起者,总觉得自己吃亏,是个恶性循环过程。

(5)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因此应该注重保护他人的自我价值。

(6)增减原则:人们倾向于对对自己的态度逐渐变好的人有好感,而对于态度逐渐变差的人,即便是起初极其赞扬,也会导致关系的淡化。

4.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1)定向阶段——对可能的交往对象进行注意、选择、初步沟通(2)情感探索——仍属非正式交往,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仍避免涉及个人隐密;(3)感情交流——信任感、安全感确立,较深的情感卷入,自我暴露程度较高,正式交往的压力已趋于消失,关系一旦破裂,心理压力较大。

(4)稳定交往——心理相容性很高,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

(5)冲突阶段(衰退阶段)(6)疏离阶段——关系结束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熟悉——熟悉可以增加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程度(2)个人特征①才能:才能与被人喜欢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超出一定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②犯错误效应:196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武装分子在古巴猪湾登陆,试图从事武装颠覆活动,结果遭到惨败。

总统肯尼迪的声誉非但没有下降,相反却大大提高。

心理学家猜想,这是因为猪湾事件使得人们相信,即使是被当时的新闻媒介描绘得几乎无可挑剔的总统,也难免会犯错误。

这使总统的形象更接近普通人,从而赢得了过去并不喜爱他的人的拥护。

③外貌:Sigall & E.Aronson,1969男性看重漂亮女性的评价结果:肯定——对主试喜爱程度最高;否定——对主试喜欢程度最低。

询问是否继续参与研究:他们表示非常愿意再与漂亮的主试交往。

④真诚:Aderson,1961方法:大学生,555个品质形容词,要求被试按“喜爱程度”排序;最前面词: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最后面:说谎、装假、不诚实、不真实。

结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⑤相似相似性决定了被试对别人的喜欢程度以及是否选择别人作为自己的工作伙伴。

能引起人际吸引的“相似”情形:态度、兴趣、信仰、价值观;共同的语言、种族、国籍、出生地;民族、文化、宗教背景、居住地;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会阶层;身体特征⑥互补与补偿互补—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

(双方面)补偿—他人某一特点满足了某人的需要,使某人增加了其对他人的喜欢程度。

(单方面)⑦爱情喜欢:①人际吸引的双方彼此有共同的理解;②喜欢的主体对喜欢的对象有积极的评价和尊重。

爱情:①依恋——孤独时会高度特异地去寻求自己恋人的伴同和宽慰。

②关怀与奉献——非常关怀对方的情感及其他情况;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高度宽容对方的不足;③亲密行为——最初的身体(手)接触是泛化的高度依恋需要的反映,是对父母之爱的泛化。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二)人际沟通1.含义人际交往是运用语言符号或语言符号相互之间的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亦即人际沟通。

包括工具性交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告之对方,并影响之。

满足需要的交往:表达感情、解除内心紧张,求得对方理解同情。

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1)协调作用:在一群体中,为了能有序地生活,就要避免矛盾与冲突,就要按照共同的规则来行事。

这就需要人际交往来达到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调节情绪、增进团结;(2)保健作用:社会交往是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通过交往获得安全感、亲密感,满足了人的归属需要。

(3)发展个体的社会性意识:婴儿出生后通过各种社会交往,社会意识逐渐由高到低发展,直到形成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2.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1)包容需要:即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的需要(2)控制需要:在权力或权威基础上建立并维持好良好关系的需要(3)感情需要:在感情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联系的需要舒茨指出,一个人满足以上三种基本需要的方式具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主动表现,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一是被动接受,期待他人与自己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主动被动包容需要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控制需要支配他人期待他人支配自己感情需要对他人表示亲热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热3.人际沟通的类型(1)语词沟通与非语词沟通(①目光、表情等;②姿势、衣着、空间距离等;③音调、停顿等)(2)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效率高,但影响力低于口语)(3)有意沟通(闲聊属于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不自觉地传递信息)(4)正式沟通(存在面具效应,举止上会变得更符合社会期望)与非正式沟通(5)个人内沟通(即用内部言语自我沟通,是一切沟通的基础)与人际沟通(5)群体沟通(小群体沟通,公众沟通和组织沟通)与大众沟通4.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常会受到某些因素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人际沟通的进行。

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影响信息来源的因素①发出信息的人使用的传播技术,包括发出信息的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考力、手势、表情等的表达优劣程度;②发出信息的人的态度,包括自信、尊重对方、竭力使对方对沟通感到兴趣等;③发出信息的人的知识程度,包括丰富的知识、社会经验、人情世故等;④发出信息的人的社会地位;(2)影响信息的因素①语言及其他符号的排列与组合次序;②信息的内容;③信息的处理情况;(3)影响信息渠道的因素同一信息经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传递,其效果可能大不一样。

(详细可参见说服部分)(4)影响接收者的因素①接收者的心理选择性,如有些信息接收者乐意接受,而一些则不一定;②接收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如处于喜悦情绪状态的人容易接受他人向其提出的要求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上述四方面的因素通常是联合发生作用的。

二.亲密关系★★(一)亲密关系当两个人的相互依赖性很大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即为亲密关系。

主要包括:亲情、友谊、爱情。

其特点包括:1.相互依赖,即双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影响;2.共同活动,双方来往频繁,喜欢经常呆在一起;3.感情卷入很深及高度相互依赖,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方成为个人心理自我的一部分;4.交往动机的转变,由注重交易转变为追求共享;5.亲密感,即心理上的亲密感,表现为广泛的自我表露,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接纳。

人类最初的亲密关系表现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

(二)爱情定义与分类斯腾伯格的三元理论:在斯腾伯格看来,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和承诺(Commitment)。

其中激情指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指心理上的喜欢的感觉;承诺指心里或口头的预期。

这三种成分的组合构成了7种爱情形式:1.喜欢式爱情:主要是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关系2.迷恋式爱情: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3.空洞式爱情:以承诺为主,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4.浪漫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5.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6.愚蠢式爱情: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如一见钟情7.完美式爱情:三者俱有(三)亲密关系的维持1.平等: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按照公平理论,人们的付出应该与其收益成正比;2.归因:幸福的夫妻经常做强化对方的归因;而不幸福的夫妻则经常做抑郁式的归因;3.沟通:走向破裂的婚姻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埋怨,并对对方的关怀置之不理;4.嫉妒:在亲密关系中,嫉妒一方面是浪漫爱情健康的标志,它反映了个体对这种关系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嫉妒也常常引发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损害双方关系的。

(四)亲密关系的终结当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失去其价值的时候,人们往往采取四种不同的对待方式:1. 真诚:表现为被动地去弥补出现的裂痕,采用这种策略的人由于害怕对方的拒绝行为,所以很少说话,耐心等待,希望自己的真诚能使对方回心转意(被动、建设性)。

2. 忽视:这是许多男性经常采用的一种消极策略,他们会故意忽略对方,与对方在一起时经常挑剔对方的缺点,这种策略经常被那些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或不想改善但也不想终止这种关系的人使用(被动、破坏性)。

3.退出:当人们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采取的方式(主动、破坏性)。

4.表达:双方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妥协并尽力维持亲密关系(主动、建设性)。

三.偏见与歧视★★★★(一)含义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