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

(2)、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二、重点难点1、重点:乙酸的组成和结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难点: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三、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激学法、实验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引发学案,准备演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编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传说在古代山西, 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

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

黑塔率族人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市。

在那里,他们觉得酿酒后酒糟扔掉可惜,就放在缸里浸泡。

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

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呢?【生】醋。

【师】对,它就是“酉”加“二十一日”一一醋。

那么醋中主要成分是什么呢?【生】乙酸。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乙酸。

【板书】乙酸【师】乙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有机酸,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可以用乙酸除去热水瓶里的水垢,喝点醋可以醒酒,烧鱼时放点醋可以去腥等。

这些应用都是由乙酸的性质决定的,那么物质的性质由什么决定呢?【生】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乙酸的分子结构【板书】一、分子结构【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分子结构。

【展示】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师】模型中黑色球表示碳原子,蓝色表示氧原子,黄色表示氢原子。

由模型可以看出乙酸由哪些元素组成,各种元素原子在乙酸分子中各有几个?【生】乙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组成为C2HO2。

【板书】1.分子式:CHQH 0I IIII—c—c—O—III2.结构式:113.结构简式:CHCOOH【师】根据结构简式思考一下,乙酸可以看作是由哪两种基团组成的?【生】甲基和羧基。

【师】乙酸可以看作是由甲基和羧基所组成的,羧基是乙酸的特征基团。

【板书】特征基团:羧基—COOH【师】乙酸和乙醇一样都含有一0H但由于受其他基团影响,羧基中的羟基表现得更为活跃。

在性质上与乙醇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乙酸的性质,先来看一下它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其分子结构的讲解,加深对乙酸分子结构的记忆。

)教学环节二:乙酸的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展示】乙酸样品。

【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1.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师】实验:水和乙酸混合、乙酸和乙醇混合。

【生】观察现象。

小结:乙酸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板书】2. 乙酸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投影】乙酸沸点117.9 C,熔点16.6 C。

【师】乙酸的熔点较低,无水乙酸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板书】3. 无水乙酸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师】实验中遇到瓶内乙酸结成冰状,如何将其取出?【生】加热使它融化。

【师】很好,那么能否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该怎么做?【生】不能,用水浴加热。

(设计意图:通过该题的设置,加深对冰醋酸的认识。

)教学环节三:乙酸的化学性质【板书】三、化学性质【师】乙酸的特征基团是羧基(一C00)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羧基决定。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乙酸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向试管中加入3mL稀醋酸溶液,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问题1.上述实验说明乙酸具有什么性质?【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小结:乙酸显酸性。

【师】乙酸师一种有机弱酸,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

【板书】1.酸性CHCOOH CHCOGH【师】乙酸在水溶液中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一小部分发生电离,所以呈弱酸性。

碳酸也是一种弱酸,那么乙酸的酸性和碳酸相比哪个的酸性更弱呢?【演示】实验:向试管中加入3mL稀醋酸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

【师】演示实验。

问题2.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还是弱?为什么?【生】观察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小结:乙酸酸性比碳酸强。

【板书】酸性:CHCOOH> 2CO2CHCOOH+NCO ・2CHCOONa+O+C砂【师】乙酸是一种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它包括哪些性质?【生】1.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4.与碱反应。

5.与某些盐反应。

【投影】练习:写出化学方程式。

1.Mg +2CHCOOH^2.2CH B COOH+3.CH3COOH + NaOH>4.CuO+2C3COOT【生】思考回答。

【师】家庭中经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CaCO的暖瓶或水壶,以清除水垢。

这就是利用了醋酸的酸性。

【师】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香醇,特别鲜美。

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演示】实验:在1支试管中加入两小块碎瓷片、3mL乙醇。

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课本图3―― 17连接好装置。

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师】演示实验。

【生】观察实验。

现象:试管内分层,产生水果香味的油状液体。

【师】反应中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物质是乙酸乙酯。

像这种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板书】2.酯化反应CHCOOH+HOC CHC0QC5+H0结合我们以前的知识,水可以看作是由一个羟基和一个氢原子组成的,酯化反应是酸与醇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

乙酸和乙醇中都有羟基,那么到底是哪一个脱去羟基哪一个脱去氢呢?根据分析有两种可能。

【投影】1.醇脱羟基酸脱氢。

2.酸脱羟基醇脱氢。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确认哪一个反应过程是正确的呢?科学上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研究确定。

【投影】酯化反应实际断键方式。

【师】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确定产物H20中的氧原子的来源对象。

根据CH3COOH-+ta)(2H5 △CH a CO8OC5+HO ,证明产物水中的氧来自于乙酸,这说明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生】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结合生成水。

【师】从反应类型上看,酯化反应又可以看作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CH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一OH,也可以说是乙醇中的氢原子被乙酰基(CHCO-)所取代。

酯化反应的产物是酯,可用作香料。

酯化反应的逆反应称为酯的水解。

【板书】(1)反应机理:酸脱羟基,醇脱氢结合生成水。

(2)酯化反应可看作是取代反应,也可看作是分子间脱水的反应。

【师】根据本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投影】1.混合酸的顺序。

2.浓硫酸的作用。

3.加热的目的。

4.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5.导管的作用。

【生】讨论,得出结论:1•混合酸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

2•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 年才能达到平衡。

3.加热的目的:提高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有利于收集及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乙酸,溶解乙醇,以便闻乙酸乙酯的气味。

(2)冷凝酯蒸气、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便使酯分层析出。

5.导管的作用:导气、冷凝。

不能将导管插到液面下,防止发生倒吸。

【师】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越香美,这是因为产生了酯类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酯化反应实验的详细分解,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对酯化反应记得更深刻,更久远。

)【投影】练习1.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四元酸B.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溶液C.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D.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冰醋酸答案:C练习2.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 属于氧化反应B. 属于取代反应C. 酸去氢,醇去羟基D. 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答案:B教学环节四:乙酸的用途【板书】四、用途: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生】阅读相关资料,总结乙酸的用途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四、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第5、6、7题板书设计第2课时乙酸、分子结构1.分子式:GHQ3.结构简式:CHCOOH特征基团:羧基一COOH、物理性质重点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2.结构式:H 0I I 1(1.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乙酸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3.无水乙酸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三、化学性质1.酸性CH a COOH CHCOOH酸性:CHCOOH> 2CO2CHCOOH+NCO ・2CHCOONa+O+C砂M L S?2.酯化反应CHCOOH+HOC CHCOOC5+HO(1)反应机理:酸脱羟基,醇脱氢结合生成水。

(2)酯化反应可看作是取代反应,也可看作是分子间脱水的反应。

四、用途: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且将一堂课的重点突出来。

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健康发展。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