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设计

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设计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设计目录1 工可编制标准化大纲 (1)2 初步设计编制标准化大纲 (17)3 专业设计原则 (35)3.1总图专业 (35)3.2环卫动力专业 (35)3.3建筑专业 (40)3.4结构专业 (45)3.5给水排水专业 (46)3.6通风和空调专业 (47)3.7电气专业 (48)3.8自控与通讯专业 (49)3.9技术经济专业 (50)4 专题设计方案 (51)4.1主工房布置方案 (51)4.2主工房防臭方案 (53)4.3电梯及参观通道方案 (56)4.4卸料门方案 (57)4.5垃圾吊方案 (60)4.6垃圾抓斗方案 (63)4.7炉排漏渣输送机方案 (66)4.8沼气进炉方案 (67)4.9空预器方案 (68)4.10锅炉清灰方案 (72)4.11锅炉给水方案 (74)4.12中温、高温过热器材质方案 (75)4.13汽轮机旁路系统方案 (76)4.14SNCR工艺方案 (77)4.15SCR工艺方案 (80)4.16变频器选用方案 (87)4.17ECS系统设置方案 (88)4.18DCS系统设置方案 (89)4.19垃圾坑渗沥液系统导排格栅设计 (90)4.20关于余热锅炉采用激波清灰点的设置 (92)4.21关于焚烧厂污泥协同处置方案 (95)4.22关于污泥干化使用蒸汽的说明 (96)4.23关于干化污泥的进炉方式 (97)4.24关于常用电缆的型号规格 (97)4.25上海环境集团垃圾焚烧(发电)厂色彩统一规定 (98)4.26设备采购技术规格化标准模板 (98)1工可编制标准化大纲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文件应同时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建质[2004]16号)和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DL/T5374-2008)要求,其内容及格式可按以下目录编排: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建设单位1.1.3 项目建设地点及边界条件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5 建设规模1.1.6 垃圾焚烧处理工艺1.1.7 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1.1.8 引进技术的范围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 编制依据1.2.1 主要法规政策1.2.2 工程技术和产品技术标准1.2.3 其它1.3 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1 项目背景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1.4 可行性研究范围及编制原则1.4.1 可行性研究范围1.4.2 编制原则1.5 主要结论1.6 工程主要特点1.7 需说明的问题第二章生活垃圾概况2.1 生活垃圾来源2.2 生活垃圾产量预测2.2.1人口预测2.2.2 人均垃圾产量2.2.3 生活垃圾产量2.3 垃圾特性2.4 焚烧炉设计垃圾热值范围确定2.4.1 处理对象垃圾特性设定的基本方针2.4.2 标准垃圾的热值设定2.4.3 进炉低质垃圾热值和进炉高质垃圾热值的设定2.4.4 燃烧图第三章焚烧工艺论证3.1 工程选址论证3.1.1 工程选址要求3.1.2 厂址的选择3.2 焚烧炉炉型选择3.2.1 机械炉排炉3.2.2 流化床焚烧炉3.2.3 热解焚烧炉3.2.4 回转窑焚烧炉3.2.5 几种常见垃圾焚烧炉性能的比较3.3 部分焚烧炉技术简介3.4 焚烧生产线的配置3.5 余热锅炉过热蒸汽参数的确定3.6 烟气净化方案3.6.1烟气排放指标的确定3.6.2 酸性气体脱除工艺的确定3.6.3 半干法处理技术工艺比选3.6.4 除尘工艺的确定3.6.5 NOx去除工艺的确定3.6.6 重金属及二恶英去除工艺的确定3.7 垃圾处理工艺流程3.8 引进原则和内容3.8.1 技术引进的原则3.8.2 技术引进的内容第四章工程设计方案4.1 总图运输4.1.1 项目概述4.1.2 总平面布置4.1.3 方案比选4.1.4 景观和绿化设计4.1.5附表4.2 垃圾接收及储存4.2.1 垃圾接收4.2.2 垃圾贮存4.2.3 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4.2.4 垃圾卸料厅及垃圾坑除臭措施4.3 垃圾焚烧系统4.3.1 垃圾给料装置4.3.2 焚烧炉本体4.3.3 点火及助燃系统4.3.4 排渣机4.3.5 焚烧炉液压传动系统4.3.6 燃烧空气系统4.4 余热锅炉系统4.4.1 余热锅炉型式选择4.4.2 系统组成.4.4.3 技术参数4.4.4 主要设备配置4.5 汽轮发电系统4.5.1 系统组成4.5.2 技术参数4.5.3 主要设备配置4.6 烟气净化系统4.6.1 烟气净化工艺方案4.6.2 工艺流程4.6.3 设备布置4.6.4 主要设备选型4.6.5 原材料消耗4.6.6 主要设备表4.7 电气系统4.7.1设计依据4.7.2设计范围4.7.3概述4.7.4 电气系统设计4.7.5 电气主接线4.7.6 厂用电接线4.7.7 厂用负荷4.7.8 主要设备选择及布置4.7.9 直流电系统及励磁系统4.7.10 二次接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4.7.11 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设施4.7.12 设备及主要材料表4.8自动化控制系统4.8.1 概述4.8.2 热工自动化水平和系统构成4.8.3 DCS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4.8.4 工业电视4.8.5 大屏幕液晶显示屏4.8.6 热工自动化设备选型4.8.7 其他辅助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及设备4.8.8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及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4.8.9 综合布线系统4.8.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8.11 电源和气源4.8.12 附表4.9 给水排水4.9.1 设计依据4.9.2 给水4.9.3消防给水系统4.9.4 河水处理系统4.9.5 排污系统4.9.6 雨水系统4.9.7主要设备表4.10 渗沥液处理系统4.10.1 概述4.10.2渗沥液处理工艺的选择4.11 灰渣处理系统4.11.1 炉渣输送及储存4.11.2飞灰输送及稳定化处理系统4.12 辅助生产系统4.12.1 循环冷却水系统4.12.2 化学水系统4.12.3 压缩空气站4.12.4 点火及辅助燃油供应系统4.12.5 辅助沼气供应系统4.13 土建工程4.13.1 建筑4.13.2 结构4.14 通风及空调工程4.14.1 编制依据4.14.2 设计参数4.14.3 设计范围4.14.4 通风部分4.14.5 空调部分4.14.6 除臭、防臭4.14.7 设计指标4.14.8 主要设备表第五章环境保护5.1 本工程依据的环境保护标准及规范5.2 本工程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5.2.1烟气排放标准5.2.2 渗沥液排放标准5.2.3 残渣控制标准5.2.4 噪声控制标准5.2.5 臭气控制5.3 主要污染物分析及治理措施5.3.1 废气处理5.3.2 渗沥液的处理5.3.3 炉渣和飞灰的处理5.3.4 噪声控制5.3.5 臭气排放限制5.4 环境管理及监测5.4.1 环境监测机构5.4.2 环境监测计划5.5 环境保护投资第六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6.1 设计原则6.2 劳动卫生标准及规范6.3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6.3.1 主要职业危险、危害综述6.3.2 自然危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6.3.3 生产危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6.3.4 其它安全防范措施6.4 职业卫生6.5 安全监督及其他第七章消防7.1 有关规范及标准7.2 厂区总平面布置7.3 建筑防火设计7.4 消防给水系统7.4.1 消防水源7.4.2室外消防系统7.4.3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7.5 电气防火7.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八章节能8.1 评价标准和规范8.2 能源消耗状况8.3 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8.3.1节能措施8.3.2节能效果第九章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9.1 组织机构9.2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0.1 项目实施10.2 进度安排第十一章应急预案11.1应急计划区确定及分布11.2应急处置要求11.3应急组织11.4应急报警11.5应急处置预案11.6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第十二章工程质量安全分析12.1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源头控制12.2严格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12.3切实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12.4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第十三章投资估算13.1 投资估算13.1.1 编制说明13.1.2 投资估算结果13.2 资金筹措第十四章经济评价14.1 概述14.1.1 项目概况14.1.2 编制依据14.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14.2.1 项目财务评价计算期14.2.2 项目总投资14.2.3 运营成本费用估算14.3 财务分析与评价14.3.1 收入及利润预测14.3.2 税金14.3.3 利润估算14.3.4 贷款偿还14.3.5 盈利能力分析14.3.6 项目清偿能力分析14.4 经济分析(定性分析)14.5 不确定性分析14.5.1 敏感性分析14.5.2 盈亏平衡分析14.6 结论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15.1 结论15.2 建议附表:投资估算表—格式及内容附表单位:人民币:万元外币:万美元附图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图纸(1)区域位置图(2)总平面及布置图(至少2个方案)(3)人流物流图(4)工艺方框流程图(5)燃烧图(6)物料平衡图(7)热量平衡图(8)燃烧系统流程图(9)热力系统流程图(10)原则性热力系统图(11)烟气净化系统流程图(12)飞灰稳定化系统流程图(13)厂区水量平衡图(14)厂区给水及循环水系统原理图(15)除盐水制备系统流程图(16)废水处理流程图(17)压缩空气站系统图(18)主工房各层设备布置平面图(19)主工房设备布置剖面图(20)综合楼各层平面图(21)电气主接线(至少2个,推荐1个)(22)计算机控制系统图附件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落实以下编制条件:(1)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2)用地预审批复(3)环境影响评价批复(4)电力接入系统设计申请批复函(5)炉渣及飞灰接受协议(6)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审核意见(7)节能评估审核意见(8)交通组织评价意见(9)水资源论证报告初步方案2初步设计编制标准化大纲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同时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建设部建质[2004]16号)和《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DL/T5427-2009)的要求,根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可将初步设计文件按以下格式编排:一、卷册编排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可按如下分四卷编制:第一卷工程技术说明第二卷设备及材料清册第三卷工程概算书第四卷图纸二、各卷编制格式及内容各卷编制格式内容要求如下:第一卷工程技术说明目录1 总论1.1 项目概况1.2 设计依据1.3 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1.4 设计原则1.5 技术引进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