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植进姓名:叶植进性别:男籍贯:广东丰顺出生年月:1921年现住址:广东省丰顺县口铺村军校学历:黄埔军校6分校18期3总队步科原属部队军衔军职:(需要志愿者跟进了解)故事经历:从小丧父。
1944年入伍。
(临时记录:抗战经历不清,71军、195师、207师是老人谈及的几个番号,战斗只记得四平。
但与四平相关的部队有十个师,难辨归属!我们将71军及207师的几位官长写给老人,似乎都无印象。
结合老人谈及越南,只能估计在52军195师服役,但来东北的线路又与史实不符。
老人有芷江受降纪念章,又似207师。
)后来回乡务农。
曾巽德姓名:曾巽德性别:男出生年月:93岁(生于1920年)籍贯:广东梅州现居地:广东蕉岭新铺镇同福村人军校学历:黄埔第十七期第六分校,分在第十七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步科,(总队长曾天节,中队长戴明廉)。
故事经历:1337年在同声公学教书(17岁),教了两学期,觉得对教书并无兴趣,想去广州学手艺。
1937年10月从家里出发,经梅县、兴宁、紫金、在惠州遭日机轰炸,躲在防空洞中,第二天听到鬼子已经快打进惠州城,从城西离开。
到达广州后,日军就要攻打广州,广州已施紧急疏散令,人心已乱,只有走去西江(广西容县)。
1939年夏天,来到韶关,听说秋天黄埔军校在梅县招生,回到梅县报考军校。
考到黄埔第十七期第六分校,分在第十七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步科,(总队长曾天节,中队长戴明廉)。
毕业后,分派到肇清师管区粤保暂二军任准尉连附,(军长邹洪)。
曾老不想做个三等军人,故告假回家,回去听到把兄张毅夫为国捐躯,更是铁了心想上前线,得知同村曾粤汉将军部队(新20师师长)驻扎在湘阴关王桥,投奔。
1942年元旦到新20师任特务连少尉连附,部队在新墙河与日军对峙(期间调任防毒中尉军官)。
第四次长沙会战,在安仁县九如山跟日军交战,任特务连上尉连长,后任师部少校参谋,在茶陵给日本飞机炸伤左大腿。
长沙失守后在郴州南边一带防守。
抗战胜利后部队到郴州受降,后到江西临川整训,新20师番号取消后调到第四军。
张其宇姓名:张其宇年龄:1929年2月原籍:广东梅州现居住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原所属部队:1943年5月考取通讯兵1943年分配53军130师司令部参加战役:参加腾冲战斗家庭状况:生活稳定。
张其宇—张老是陈晋堪老兵介绍我们联系的战友,一见面,我就觉得他很年轻,“我才83岁,是最年轻的远征军了,出生于1929年2月,1943年5月才14岁,虚报18岁报考通讯兵(那年在梅州招了500名通讯兵,和陈晋堪同批),招兵后先到广西柳州,割茅草,盖茅房住啊,然后在到昆明黑林铺培训,后被分配到远征军53军130师司令部,该师原来是张学良的部队,官兵整天骂老将!师长姓张,后来的叫王*旺了,我们师部通讯排一个排26人,全是少尉军官。
44年翻越高黎贡山真苦啊,没给养,没盐吃,吃岩盐,下大雨,没地方住,部兵兄弟冲锋后山上死尸遍野!打怒江、打腾冲。
,抗战胜利后到了沈阳,因不想干了,听说207师可不用打仗,就开了小差跑到了207师青年军,军长叫罗佑伦!海外的父亲寄来200元叫我到北京读书,偷跑出来到北京后200元已买不到东西了,于是于48年底回到梅县考入南华大学读会计,毕业后解放了,留在梅县教书,先后在南口中学,梅县师范教书,89年在高级讲师的位置上退休,退休金4000多元!文革受到小冲击,是第一届梅州市的政协委员,"目前身体健康,谈吐清楚,三子二女都事业有成,老伴身体也健康!“我这一辈子很欣慰,一是在民族危难时抗击日寇,二时教书育人38年,桃李满天下”,临走时,张老自豪地对我们说!赖树炯赖树炯姓名:赖树炯出生日期:1920年籍贯:梅州市蕉岭县现居住地:美国军校经历:黄埔军校第3分校16期政治科所属部队及军衔职务:第四战区158师473团见习官(上士),后至第七战区自述经历:1940年1月,黄埔3分校16期政治课毕业,派到韶关曲江第四战区158师473团见习官(上士),司令长官张发奎,师长林廷华。
当时行军穿草鞋,身背6斤米,3炒3生(因为常有日军飞机在侦查,见有烟火就会进行轰炸,所以要带上炒熟的米,以应不时之需)第二次粤北会战时,472团、473团掩护474团执行炸桥任务以阻止日军进攻,刚炸掉桥,就被赶到的日军2个中队用3架飞机6门钢炮围攻,474团全团覆灭。
后来日军由粤汉铁路和公路进攻韶关,所在部队经龙门、新丰,退至翁源大坑口,被日军包围。
12集团军司令余汉谋命令突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派2个师(“还我河山”部队)增援,日军发现后撤离,因当时通信落后,不知日军已撤退,穿黄军服的广东部队,与穿蓝军服的增援部队差点交火(两军仅距60米)。
两军会合后奉命追击日军,获得大捷。
后来部队在惠州整编,中央命令去支援香港的英军,但不到2天,香港的英军就投降了。
部队就在广州花县驻扎,后来回到韶关。
1942年升上尉,调到暂二军,军长邹洪(五华人),师长张君崧。
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奉命去支援,但还没到战事结束了,部队回广州休整。
有次随所在团的加强营去袭击日军,从清远步行120华里到广州九佛(萝岗区九佛镇), 由于汉奸报信, 日军派3架飞机侦察,部队隐蔽直至次日凌晨3点多由九佛撤出。
然后突袭番禺太和, 用掷弹筒攻击敌人,消灭日军200余人,受到12集团军司令部嘉奖。
后来第四战区改在广西, 在韶关曲江成立第7战区, 余汉谋任司令, 蒋光鼎任副司令, 就到第7战区。
赖老提到亲眼看到日军的残暴, 日军撤退时, 赖老所在团负责追踪, 至太岭下发现当时还有50多具中国人的尸体的燃烧. 但当时没有随军记者, 所以不能把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
1944年离开部队,调到重庆战时运输队,后到广州花县。
徐隆淼徐隆淼姓名:徐隆淼性别:男出生年月:1920年10月籍贯:广东梅州现居地:广东蕉岭县城碧水西街军校经历: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科曾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第5军,后至陆军总部第2处。
从军经历:1920年10月出生(黄埔会员证写1919年7月),广东蕉岭县城碧水西街人,7岁随母移居泰国,16岁回到家乡接受中学教育。
1940年往兴宁县考入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科学习,录取后徒步至韶关转火车到广西金城江(注:今河池市),再步行到贵州独山县校部报到学习,1942年结束军校学习,分配至时从缅甸远征退回驻扎昆明的第五军,当时军长为邱清泉。
到达昆明后,徐老遇到一位当时在军校学习时的广东潮州籍的教官,该教官认识南京特派昆明的一位搞对日情报的专员,在徐老没有正式编入第五军服役情况下,将其抽调出来加入该专员下属的情报组织,负责带兵保护该情报组织人员的警卫工作,徐老带兵保护情报人员经过玉溪,普洱,思茅,车里等地,配合保护情报人员在滇南边境一带收集泰国,缅甸,新加坡一带日军活动情况。
1945年再回到昆明,适逢8月15号日本宣布投降参与庆祝活动,其时他加入陆军总部第二处工作,随车从昆明赴湖南芷江(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1945年抗战胜利前驻芷江,目前遗址尚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受降纪念馆的一部分,何应钦时为陆军总司令),经芷江空军基地转飞机到南京负责9月份在南京投降日军的善后卫戌等工作。
抗战胜利后1946年分配至江苏泰州任接兵连长,负责新兵接待工作,大约一年后返回故乡蕉岭,工作不稳定,1948年到广州,经一位在63军186师任营长的熟人(徐老说也是当年在军校的旧相识)介绍加入186师师部任参谋,驻扎南雄,始兴一带。
1949年解放军大军南下,12月该师退至现广西合浦后被冲散,小部分人撤至海南岛,徐老至此脱离部队,经湛江,广州再次返回故乡蕉岭定居至今。
王明胜姓名:王明胜出生日期:1917年6月16日籍贯:广东省蕉岭现居住地: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原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第四军102师通讯连通讯兵从军经历:王明胜于1943年抓丁进入陆军第四军(铁军)102师通讯连,为通讯兵。
司令长官薛岳、军长张德能、师长陈伟光、副师长王作华、连长左书鸿、班长张治国。
参加了1943及1944年的长沙第三、第四次会战。
第三次胜利,第四次因敌强我弱、战情混乱而失败,被迫放弃长沙。
师长撤退过了长沙河后仍有306团和一部分散兵被日本鬼子包围在长沙城内,后经历重重困难突破日寇包围,转向湖南浏阳株陵,茶陵,打破日本大包围后胜利到达湖南郴州。
时任师长梁渤召开全师大会表扬306团宁死不屈的战斗英雄,每人记大功一次,奖金五十元。
1945年王明胜随部队在广东乐昌湖南宜章边界继续作战直到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奉命到乐昌城江西九江市接受日本投降军械物资。
1946年调至汉口。
1948年转移到广西桂林,1949年转移到广西柳州市奉命解散,回到老家,后加入了共产党,在文革中幸未收冲击。
徐德城姓名:徐德城性别:男出生年月:1921年7月籍贯:广东梅州现居地:广东省梅州地区蕉城镇谷场村军校经历: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科曾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边防总队总队长,后至79军。
从军经历:1939年18岁在兴宁考上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兵科。
在黄埔受训一年半的时间,毕业时成绩优异(第三名),留校当区队副队长,接收黄埔第19期学生,时任步兵科教官(当时教官分总队--分队--3个区)。
1943年第四分校学员编为边防总队开赴广西金城江驻防,防止日军攻入贵州(注:今河池市),徐老时任总队长(团长)当时校主任:韩汉英;当时62军军长黄涛,79军军长方靖,两位长官争着要徐老去当参谋。
1945年抗战胜利前各分校解除,合并,徐老随后去了重庆,找校主任方军长,后留任重庆。
2个月后到四川泸州任排长。
后到79军当排长、连长。
1949年在四川郫县起义,转到浙江杭州整训,后转南京(军政大学)学习一年到1950年,后期返回家乡,在蕉岭小学任教,以营级少校转业,当教导主任。
1958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平反。
曾竹清姓名:曾竹清,现年94岁地址:广东省梅州市蕉岭新铺镇同福村。
毕业:黄埔17期6分校步科第3小队。
作战回忆:1941年军校毕业被编入暂2军特务连任少尉排长(军长古鼎华,师长温鸣剑,团长涂澄清)。
长沙第3次会战在株洲入口处遭遇日军骑兵小队。
曾老所在连被派保卫军长。
布防为连长、排长在外围,特务兵在第2围,只等待日军来个瓮中捉鳖。
当时士兵使用的是捷克轻机枪,65步枪。
待日军至,曾老参与指挥集中打骑兵,对方全军覆没。
军长听到战果兴奋之至连呼三声:好!好!好!有一次,军队在长江边发粮,曾老正指挥搬米时被日军发觉。
日军技术颇好,炮弹在曾老前后左右如雨纷飞。
幸无恙。
第4次长沙会战时日军采用流水式战术,边打边行军。
至湖南衡阳时前方变后方,暂2军全军打游击,没有供给,军队自己养活自己,有时靠百姓接济直至抗战胜利。
在兴宁起义。
战后经历:1945年回乡,后被判至青岛劳改9年,1961年回乡仍受管制,又曾被发配至新疆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