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新发展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必要因素。
本文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的热点,从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式与方法以及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有全面的认识,进而希望促进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促进教育改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是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二是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三是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四是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长期努力过程,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
我国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将其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并推出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以支持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说到底,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是必然的参与者,教师参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求与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
因此,加强教师心理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师本身的特点,是寻求教师专业发展可能性出路的有效途径。
钟祖荣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是教师职业和教师个体获得和提升些专业特征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概述“综观世界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目前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可归纳如下:①根据最新发展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②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和教育研究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使教师能吸收课程或教学实践方面的主导性革新;③使学校能开发和运用课程和教学实践方面的新策略;④使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术机构、企业家等之间交流信息和专业知识;⑤帮助能力差的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而定的,一直以来在内容选择上存在两种主要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强调教师的知识更新。
认为学科知识的丰富是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要求教师与学生相比,在知识的掌握上要占优势,因此,要进行定期知识更新,尤其教自然科学或技术科目的教师。
另一种倾向是强调教师学习新的技能与技术。
终身学习要求儿童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儿童教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对教师学习新的技能与技术提出了要求。
这一要求已经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得到了逐步体现。
而焦建丽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使教师职业和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
而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为教师的交流和反思提供帮助。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系,就如同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一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不同学者对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焦建丽教授认为: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它构成了通过发展意欲提升的教师技能中的一部分或一大类。
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内容,通常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教师运用技术变革教学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第二,技术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和环境。
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手段、方式、方法,是指借助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
[3]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命题,二者相互影响。
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在中国似乎还是个比较新的话题,但是业已有部分学者对信息化背景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变化进行了探讨。
通常,研究者使用的术语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远程教育”、“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等等。
其中,“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点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教师远程教育”侧重的是利用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教师教育,应当视为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或方式;“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则突出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
上述这些概念和命题均与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与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综合形成的新问题仍然有一些差别。
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将信息技术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而且也视为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在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远程教育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是面向信息化的,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目标,更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策略.因此,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过程。
其目标在于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培训、校本教研和教师个人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上述三种方式,还催生了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1、教师培训: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
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19][20],通常由高校专家或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来设计学习内容并承担授课任务[21][22]。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各级政府机构—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学校—设置了各个级别、各种类型的培训,技术则为这些培训提供了支持手段[23]。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目前教师培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24][25],网络也被广泛用于教师的学习支持中,用以扩展面对面学习的不足[26],天网与地网结合、辅以学习光盘,则成为解决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经费和力量不足的有效办法[2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培训课程逐渐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28][29]。
除了政府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也有一些企业赞助资金支持教师培训,如英特尔培训项目、微软携手助学项目、欧盟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等等。
这些项目中的培训模块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因此,尽管培训的主要形式是面对面学习,但都使用了网络作为辅助学习的平台。
传统的面对面集中培训尽管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例如,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接受了培训的学员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后续的支持,加之工作环境变革缓慢,很容易慢慢失去继续探索和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学习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一些培训者尝试通过网络开展集中面对面学习与远程指导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以便为学员提供持续的、长期的学习支持[30]。
2、教师网络联盟:自下而上的群体行为。
我国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发生在2000 年前后。
由于网络技术门槛和互联网使用费用的降低,越来越多教师开始了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乃至其他地区教师交流的探索。
他们主要是通过搭建某个学科的教学网站,以各种教学资源为依托,吸引同类学科的任课教师共同参与[31],如潘华东老师的“先得化学联盟”、曾惠萍老师的“地理家园”等,这些教师也成为中小学教师中的网上明星。
教学网站的兴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通过这些网站,教师们不仅可以看到优秀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教学设计,重要的是通过网站还可以与来自全国各地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利。
但是,这些教学网站缺乏资金、技术和政策的支持,往往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32]。
由于这些网上的工作常常得不到教师所在学校的鼓励或认可,加上网络教学的发展进入“高原期”[33],在教学的形式和效果上都难以获得明显的进步,许多教学网站开始步入发展的停滞期,甚至消亡。
从2005 年后,尽管也不断有新的教学网站出现,但在质量上并没有超越第一代教学网站。
也有一些教学网站通过引入商业模式为自己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教师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一旦被网站审核接纳,就获得相应的若干下载点数,可以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也可以直接花钱购买下载点数。
这种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共建共享”机制的作用,也实现了资源的商业价值,但这种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相互交流。
3、教师个人学习:单个个体的行为。
培训大多数是由具有官方背景的机构组织实施的,因此,受训学员的覆盖面和代表性有限,还有很多需要和期望获得学习机会的教师无法实现目标。
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34],技术的普及则为教师获取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方式以及加强与同行的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早期软件市场上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光盘为教师了解和掌握技术产品、软件工具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指导[35],优秀视频课例的评选也为教师观摩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36]。
网络的发展则在更大范围上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可能,一方面是通过网络,教师可以看到同行的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另一方面,网络的交流功能也可以为教师间的协作教学与指导提供支持[37]。
技术支持教师个人自主学习的成效,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教师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但是技术可以为那些愿意学习的教师提供帮助,减弱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依赖性,为更多教师在信息时代脱颖而出提供了可能。
4、教师博客群:混合式发展途径。
前述三种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可以归于两类,即行政部门推动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和教师自发的(自主学习)、自组织的(网络联盟)行为。
前一类无论从影响力、所占比重还是受益人数等方面来看,都是目前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然而,由于受训学员的筛选、教学内容体系的制定以及培训者的选择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因此,对受训者学习需求的考虑以及学习特点的关照必然不够,也必然影响到部分受训者的学习热情和培训的效果[39]。
教师自主学习与自组织形成的网络联盟,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些自发的行为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往往缺乏深入发展的后劲。
2003 年,博客被引入中国的教育教学领域[40],人们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博客,并逐步意识到博客是促进教师反思性学习的极佳工具[41]与成长的路径[42]。
2005 年始,博客逐步取代教学网站成为教学信息化的新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