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林委锋)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林委锋)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对问题敏感的直觉思维
2.培养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引发学生的惊奇感(物理学中的现象)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及时消除“认知困惑”、避免习得性无助 引导自己多问“为什么”?
3、培养学生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势

诸葛亮的两个项目:火烧赤壁和草船借剑 大英图书馆搬家

辩证思维培养(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对立统一)
6、多象思维

指引思维方向 其本质是要冲破传统思想、理论、观念、方法的束缚 发散思维与突破定势
和吉尔福特等人所定义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 独创性、 精致性的 区别 7、多象思维能力培养 同中求异(求异思维) 正向求反(逆向思维) 正向求异(批判思维、顿悟的研究) 多向辐射(发散思维) 多个角度(转换思维、卖茶叶蛋的老太太和北约混蛋)
2.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课程首先在北美兴起,几十年来, 已经发展为许多国家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美国学者多拉·豪维尔 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从 1991年开始,美国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2、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世界 宣言:观念与行动》。其中第一条就把“培养批判性和独立态度” 视为高等教育培训和从事研究的使命之一,并指出,高等教育机构 应当教育学生成为见多识广和有强烈进取心的公民。近年来,培养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越来越成为国际教育的核心理念。融让梨你们怎么看? 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 吗? 老师:„„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 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不愿吃不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那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 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 他难道没 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 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
2、“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巴黎,1998年10月5—9日)发表的《面向 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 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
3、第五条“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中指出,
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强烈上进心的 公民。他们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 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的 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 造性分析的技能,独立思考,集体工作的技能。
8、批判思维的人具有的素质指引思维方向

强烈的认知好奇心 善于打破思维定势


独立而偏执
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 较高的元认知能力或直觉思维
1、批判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认知好奇心 培养学生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独立而偏执的个性 培养学生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

漳平李超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
漳平二中 林委锋
1.
7月2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学研 讨会上,一个题为《由孔融让梨故事在中美学生中的不同遭 遇看批判性思维》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 响。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 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育子女怎样懂得礼仪谦让的典范。 可到了去年这个老故事在一位中国小学生那里却遭遇了一场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风波,从那时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国孩 子对这个故事会怎样反应,最近终于在丫丫中文学校的学中 文班里有机会得以见识,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在8-12岁,学 中文时间不等,以下是老师讲完孔融让梨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老师: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 机会。 学生: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catch22,美国俚语),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 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 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 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四岁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 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 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3、在中国,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多年来一直被严重忽视。 20 世纪8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介绍到中国,随后被用来改造高校的逻 辑课程。 4、2003年,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开设了这门课。2008 年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开设了以探究创新为导向的批判性思维 课程。但就全国来看,目前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高校仍然只有很 小的比例。
中美学生关于“孔融让梨”讨论水平 的巨大差异让人震惊,同时又完全在意料 之中。中美学生最大的差异在于批判性思 维的有无。缺乏批判性思维,不会提问题, 正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
1.
批判性思维由来已久,至少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 希腊。在英语中,“批判的”一词为“critical”,源 于希腊文kriticos和kriterion,从语源上说,该词暗示 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 苏格拉底可谓是批判性思维的鼻祖。批判性思维的第一 个模型就是“苏格拉底方法”,或可称为“助产术”— —由苏格拉底本人所开创的一种探究性质疑。
7、中国教师报对此项活动也做了相关报道
1、2012年6月1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两院”的大会上指出:“批判思维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 是一种独立思考精神,它不迷信任何权威,只尊重真理和规律„„” 他还强调:“批判思维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批判,不可能有创造。”
4、R. J. Sternberg成功智力理論 分析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 5、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部分

多元思维培养 (同中求异,正向求反,多向辐射)


直觉思维培养(大处着眼,总揽全局,只抓关系)
形象思维培养(积累表象,启发联想,大胆想象) 逻辑思维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5、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指出,中国学生目前特别缺乏的 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三种能力,突出地表现为不善于 提出问题,更不要说提出好问题了。“我们的问题是在思维能力上 缺乏思考,缺乏不同的思维,缺乏批判性思维,这就是我们的企业、 我们的国家缺乏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根本原因。”
6、2010年5月,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 坛上,对中国留学生进行点评时说,“跨学科知识广度和批判性思 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
1、《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促进与培养》杨东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2015.3.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