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8.1 考点归纳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一、真理的本质和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本质
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认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理解。
(1)前马克思主义时代的真理观
①符合论,认为认识或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其与对象相符合。
②融贯论,认为一个命题是否为真,并不在于它是否同事实相符合,而取决于它在命题系统中是否与其他命题相一致或融贯,即无矛盾性。
③工具论,认为“有用即真理”“真理即效用”,思想、概念、理论等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于人们达到预期目的有用、能够使人们获得成功便是真理。
(2)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实现,也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②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真理观上都必然承认和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坚持客观真理论。
c.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真理的客观内容惟一。
d.真理又具有多样性,它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理论形式来表达。
2.真理的具体性与全面性
(1)真理的具体性
①真理的具体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脱离条件的抽象真理并不存在。
②具体真理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这并不否定真理的普遍性。
任何真理都有普遍性,只是这种普遍性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普遍性。
具体真理是包含着具体历史条件的丰富的普遍性。
(2)真理的全面性
真理的全面性是指对事物本质规定的综合,如实地反映事物的诸矛盾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的全面性意味着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终极真理。
作为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
3.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1)真理是客观的
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即客观真理,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为它们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
符合。
真理当中不能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
②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
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以不同的人或不同阶级的利益、愿望、好恶、意志等为标准,检验它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就某个确定的问题和客观的对象而言,真理只有一个,即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
(2)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与辩证法
①就真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而言,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②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统一,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每个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或者说,每个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同时又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①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
a.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是真理。
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b.按其本性来说,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不断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正确知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②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具有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a.从客观世界来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其某一部分、层次、方面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客观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已获得的正确认识只是对其某一部分、层次、方面的认识,并且是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认识,因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和有限的。
承认了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人们的认识有待扩展,也就是承认了相对真理。
b.从特定的事物来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对象一定方面、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换言之,对事物反映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近似的性质。
承认人们的认识有待深化,也就是承认了相对真理。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1)只有从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的统一中去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才能真正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②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物质活动,而且还能把一定的认识、理论变成直接的、实实在在的现实。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决定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正确地理解已被实践所证实的理论的作用。
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①正确的理论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
超出它的适用范围,以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会把人类超出原有范围的新的认识判定为谬误。
②适用范围极其广泛的普遍真理,并不可能穷尽事物的各种特殊规定性,不能用它来判定对特殊事物的认识是不是真理。
(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正确地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深刻地理解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
①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a.唯有实践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即使有些认识不能为当前的实践所检验,但将来的实践终究能够检验出它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唯一”包含着归根到底和最终的意思。
b.凡是被实践证实为真理或判定为谬误的认识,它与其反映的客观事物相符合或不相符合的关系就不会被将来的任何情况所改变。
②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a.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的一切认识。
b.历史的具体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③方法论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否认实践标准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对把被某一具体实践证实的认识绝对化的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2.逻辑证明与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并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推理,从而对某一认识的正确性进行论证。
逻辑证明是解决命题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问题,不是解决命题内容是否真实的问题。
这
里所说的逻辑推理,主要是指传统的和现代的演绎逻辑推理。
(1)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特别是科学认识的真理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逻辑证明是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实践检验的必要先导。
②逻辑证明是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实践检验的必要补充。
③逻辑证明能够发现和校正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实践检验中出现的误差。
④有些认识的真理性主要是靠逻辑证明来论证,而不是直接地诉诸实践来检验。
(2)逻辑证明并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①逻辑推理所展现的仅仅是命题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它并不涉及命题的内容。
②逻辑推理规则本身的正确性是逻辑所不能证明的。
③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也还要由实践来检验。
3.科学预见与实践标准
科学预见是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从已有的理论出发,从某种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理论和先行条件出发,推导出关于未知事实的认识活动。
科学预见对于人的认识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科学预见的内容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1)科学预见是科学发现和人类社会认识的重要形式。
(2)科学预见是真理发展的重要形式。
(3)科学预见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
离开实践基础,人们既不可能作出科学预见,也不可能对科学预见作出真正的检验。
①人们借以进行科学预见的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
②科学家们的科学预见能力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形成。
③科学预见是否正确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