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影响

谈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影响

谈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影响
摘要:在人口密集的现代大都市,时效高、运量大、便捷可靠的轨道交通,早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就比较高的是欧、美和日本等国。

其中欧洲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时间最早。

法国巴黎市中心区的列·阿莱地区再开发,以及美国休斯敦和加拿大多伦多的地下人行网络系统,都被认为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典范。

这些地下空间的开发不仅扩大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和城市的功能设施空间,它的更大意义在于:在建设了如此巨大的城市空间的同时,为城市提供了更加优美的环境,并与周围许多古老建筑取得了和谐统一。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小汽车进入家庭后,仍然实施的是“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模式。

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目前,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在建,武汉、长春、沈阳、大连、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都在准备上马轨道交通。

2.1北京
北京地铁是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1969年10月北京地铁第一期
工程投入试运营,目前,北京地下铁道现总长41.6公里,30个运营车站,客运量日平均125万人次,北京地铁的满载率和单车运行均居世界第一。

2.2天津
天津地铁是中国大城市中建成的第二条地铁,始建于1970年6月,1984年12月建成通车,全长7.4公里,沿途共设8个车站。

2.3香港
香港地铁开通于1979年,是中国第三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共有3条线路,总长43.2公里,平均每个车站至少设置七八个出入站口,最多的达14个,从1994年开始每年赢利都在10亿港元以上。

2.4上海
上海是中国第四个拥有地铁的城市,1990年9月开工建设地铁一号线,1995年4月全线通车,1996年7月1日一号线与5.25公里南延伸线连通,使线路总长达21.51公里,共16个车站。

2.5广州
广州是中国第五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1993年12月破土动工,至1997年6月一号线西郎至黄沙5.5公里的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试运营。

目前,广州地铁一号线全长18.48公里,设16个车站。

2.6台湾
台湾地铁于1988年动工,1995年基本建成试运营。

其地铁共规划五条线路,全长73.1公里,设70个车站。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建设项目与一般的建设项目有很大区别,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投资大一项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元,京、沪、穗近年来修建地铁的综合平均造价已高达每公里六亿至八亿元人民币。

投资的巨大使得工程的资金风险很大。

工期长一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从筹划运作开始到运营使用一般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如受政府审批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时间会更长。

涉及面广轨道交通项目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城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她除能解决沿线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外,还能促进房地产市场、旅游市场的开发,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城市交通、建筑、市政、环保等方面,甚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及建设的意义,是一般建设项目远不能及的。

系统、专业多,接口繁杂轨道交通项目包括土建、机电、运营管理和投资经济四大系统,下有二十几个子系统三十多个专业,有多个单独的分项分部工程,各系统、专业接口复杂。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上述特点,首先运作项目的业主必须具备专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宽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决策能力,但仅靠业主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充分发挥设计咨询公司在城市
轨道交通交通建设项目中的作用。

4 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4.1有助于消除大城市结构缺陷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大城市生产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结构性缺陷暴露得更加充分,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人均居住面积狭小、停车场地缺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内外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评价。

大批出行者以自行车为通勤工具,速度慢,舒适程度低,并且妨碍其他机动交通工具的通行,影响整个交通运输体系效率的提高,城市经济运
行的效率普遍受到不利影响。

快速轨道交通能根据不同路段的地面交通和土地供应状况,从
地面、高架、地下三种通行方式中选择一种,尽量少与其他建筑物和运输方式争夺用地。

因而特别适合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高、高峰期对交通量需求大、污染严重的特点。

通过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不仅能直接弥补我国大城市的交通结构缺陷,而且可以为其空间布局、功能、需求、产业等多方面内部结构的升级提供动力,从而有助于消除大城市结构缺陷。

4.2有助于扩大内需的直接作用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轨道交通线连接的边缘区迁移,会形成新
的房地产增长点,住宅投资的增加将直接提高建材、建筑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扩大对电力、交通运输的需求。

在轨道交通线到达的大城市边缘兴建新的居住区、工业区或商贸区,还将带动配套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停车场、供电、供水、管道煤气、邮政通讯、环境卫生和排水系统、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系统等,及一些社会基础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的建设。

这同样会扩大投资需求,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4.3 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可有力解决大城市中心的拥挤问题,改善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的生态条件,提高城市的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

通过城市市区的地下铁路与郊外的地面铁路和高架轨道交通连接起来,并向外延伸,把城市中心区与周围郊区和卫星城镇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那些居住和工作在中心区的居民,将居住或工作地点转移到边缘区,有效降低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及交通需求密集,改善大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环境。

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向外扩散,在减轻市中心区压力的同时,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与卫星城的发展,既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又方便了居民就近就业、购物、社交,减少对机动交通的需求,减少交通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将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城市轨道交通从过去到现在
从历史上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受到抑制的,没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我国各城市申请建设地铁、编制城市轨道网均经历了漫长的路程,最短的七八年,最长的甚至超过了20年。

继1995年国务院发布第60号文件(《暂停审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之后,2002年10月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各城市地铁的立项问题又被冻结。

杭州,沈阳及上海的m8号线都被勒令停止。

实际上我国的很多城市规模已经很大,人口稠密,有着强大的交通出行需求。

在韩国,人口50万的城市就拥有地铁,首尔更是有10条地铁线路形成的轨道交通网。

更不用说东京、纽约、巴黎这样的国际都市。

在国外的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量占客运交通量的比例很高,纽约占到47.2%,伦敦占到36%,莫斯科占到41%,巴黎占到52.6%,并且地铁长度都大大超过100公里,年客运量都在一、二十亿人次上。

而我国北京在2000年时才有两条地铁线路,共53.5公里,远远落后于北京的城市发展,也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现在,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依然屈指可数,严重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这种现状和过去的我们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由于轨道交通的投资大、效益低、施工技术复杂,政府一度认为修建轨道交通不符合我国国情,因而抑制轨道交通的发展。

如今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鼓励轨道交通的发展,全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可以说,现在轨道建设的热潮是对原有不足的一种弥补,是刚性需求得到释放的一种表现。

6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城市发展有三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大大提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交通矛盾;二是引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尤其是支持大型新区建设;三是通过对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晶华.以国家战略提升广州交通功能[n].广州日报,2010.1.11
[2]张日明,贺福海.地铁建设如何兼顾人民防空需要[n].中山日报,2009.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