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__年__县全面加入全国县域课改联盟为契机,按照__县新课改目标导向“三出发及统领下的十要点”即从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发;从学生学习力提高出发;从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出发,提升教师素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深化集体备课、加强教学设计、夯实小组建设、强化主体学习、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培育优秀人才的要求,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决定从__年春季学期全面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导学案教学”课堂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

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

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

导学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

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一)“导学案教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导学案教学”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学案教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导学案教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

”号。

“导学案教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

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成为主角,昔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教师由先前课堂上给学生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角色逐渐演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学设计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导学案教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导学案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培训1.理念的转变(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转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转变课堂就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单纯认知的圈子,改变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的现象,树立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思想。

(2)转变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改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3)转变教学无轻重、无深浅、经验出成绩的观念,改变工作浮躁、自以为是的工作态度,树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孜孜以求、潜心研究、诲人不倦的思想。

2.导学案培训,学校的培训抓好以下四点:第一,加强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导学案相关理论等,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导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导学案,研究导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抓好对学生的培训。

让学生了解导学案,熟悉“导学案教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导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究课,研讨交流“导学案教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导学案教学”的优化。

(二)使用导学案的使用范围是一——六年级语、数、英、综合、五心等学科。

一、二年级和艺体科可适当放宽政策和降低标准,但必须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同步推进。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具体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诱导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情境创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交流研讨—归纳总结—练习应用;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质疑—探究—小结—应用;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技能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导学案教学”的主要过程是:制定导学案,指导自学;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当堂训练。

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完善“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

学校要通过校本教研研究“导学案教学”,通过研究导学案来指导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做好导学案与本校实际结合的文章,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学校主要领导及业务主管领导紧盯课堂,通过听、看、评、查等来监督、指导“导学案教学”的推行。

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弄清“导学案教学”的概念、内涵、意义及方法步骤等,抓好“导学案教学”的落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有本校或本人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导学案教学”向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及格式要求1.导学案的编写程序(1)每学期开学前两天内,由各年级各学科负责人制定学案编写计划,上报教研组或教导处,并组织专题会议,布置学案编写任务。

计划书要明确模块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明确教学时段、周数、总课时数,确定各章节的教学时数;平均、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及相应的课时数分配给组内教师,确定备课进度和时间。

(2)鼓励教师要建立各自的教师博客,加入学校工作QQ群和网站会员,在上课前一周将备好的学案及将实施的备课内容个人预设等(电子版)发到博客或QQ群中,以备其它备课成员登陆、查看、评论、建议、实施互备。

(3)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应将学案稿提交备课组,即教研组,组织讨论,修改后定稿,此为“组备”。

(4)主备教师原则上将修改后定稿提交教导处主任或分管教务副校长、审查,方可使用。

(5)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做相应的调整,并做好调整与反思记录。

使用后的导学案教师应根据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2.导学案的格式要求(1)学校统一制定学案的制作模板或纸张,学案模板由教导处统一制定,教师下载或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中即可使用。

(2)导学案页面为 A4纸张,双面打印,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教师二次备课,便于学生做答案、修改和记笔记。

(五)导学案的管理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要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

利用常规检查、学科教研、备课活动等,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课堂教学随机观课、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

要在管理、落实上下功夫,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是导学案的撰写。

各年级、各学科任教师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认真研讨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以保证教师的二次备课及学生的课前预习。

二是导学案的使用。

课前要加强检查,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安排相关处、室、组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要坚持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堂要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

课后要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三是导学案的检查。

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导学案,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检查要细,记录要全,建议要准。

四是导学案整理归档,教研组、教务处要定期收集、整理教师优秀导学案,以备下一学年度教师借鉴和各项专项检查调研之用;教师指导学生定期收集、整理相关导学案,供复习、备考使用。

(六)“导学案教学”的评价学校在“导学案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原则,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尤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中。

做到一个前移,即评价重心前移,由花费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前移到指导导学案的优化,变途中的督查为事前的指导、服务,加大对事前的控制力度,优化事前的策划和准备。

力求三个及时,一是评价时间必须及时。

评价的间隔和周期不宜过长,特别是对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周为单位;二是反馈必须及时。

评价结束必须及时反馈,必须提出指导整改的意见建议;三是措施必须及时。

必须跟上落实性的督查措施,将监测、评估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评估体系,作为学校评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

各年级组、备课组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推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

一要研究“导学案教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导学案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