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指导课件:第1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指导课件:第1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考纲展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Ⅱ)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及公式.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复习目标
3.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与竖直上抛运动规
律.
4.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 加速度 不变的运动.
第 2 s 位移 2 m„„第 n s 位移
1+n 则 n s 内位移 s=1+2+3+„„+n= n 2 得 10 s<n<11 s 1+n 前 10 s 位移 s=1+2+3+„„+n= n=55 m, 2 10 s 末速度 10 m/s
1 2 根据位移公式 x=v0t+ at 2 1 2 得:L-s=v0t+ at 2 带入数据得 t=0.5 s 运动总时间 10.5 s.
zxxk
• 【变式训练】2.如图是木星的一个卫星——木卫 1上面的珞玑火山喷发的情景,图片中的英文 单词Eruption意思是“火山喷发”.经观测火 山喷发出岩块上升高度可达250 km,每一块石 头的留空时间为1 000 s.已知在距离木卫1表 面几百千米的范围内,木卫1的重力加速度g木 卫可视为常数,而且在木卫1上没有大气.则 据此可求出g木卫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g取 10 m/s2)的关系是 ( )
• 1.一物体在与初速度相反的恒力作用下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v0=20 m/s,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 • (1)物体经多长时间后回到出发点; • (2)由开始运动算起,求6 s末物体的速度.
1 2 解析:(1)由 x=v0t+ at ,v0=20 m/s,a=-5 m/s2 得, 2 当物体回到原出发点时, x=0,可得:t=8 s. (2)由 v=v0+at 可得: v=20 m/s-5×6 m/s=-10 m/s. “-”表示 6 s 末物体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40 m 未达到危险区域
• [易错分析]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容易 出现以下错误: • (1)涉及直线运动的具体问题时易忽略位移、 加速度、速度的方向;易将速度、位移、加速 度的正负号的意义混淆,代入公式中出现混乱; • (2)易错误地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的特殊规律运用到一般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
• • • •
②位移公式h= . 2gh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匀减速直线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 自由落体 运动,下降阶段做 运动.
1 2 gt 2
• (2)基本规律 v0-gt • ①速度公式:v=
1 2 v0t- gt 2
.
• ②位移公式:h= . -2gh •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
• 2.以35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 A.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速度为0 • B.小球到最大高度时的加速度为0 • 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1.25 m • D.小球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为3.5 s
解析: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a=g,v=0,A v2 352 0 对,B 错.由 H= 得 H= m=61.25 m,C 对.上升 2g 2×10 v0 阶段所用的时间 t= g =3.5 s,D 对.

竖直上抛运动解题时应注意的问
题 • 竖直上抛运动分为竖直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阶段,解题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 (1)可用整体法,也可用分段法.自由落体运 动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 律及特点. • (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 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
解析:汽车加速时间 t1=v/a=4.0 s 1 2 40. s 时间, 0 汽车能行驶的位移 x= at1+v(t-t1)=380 2 m 由 x=nL 可得 n=63.3 根据题意,能有 64 辆汽车通过路口.
答案:64

• • • •
(2013·福建六校联考)一位同学在某星 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则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 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 答案:10.5 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范求解 1.一般解题的基本思路 画过程 判断运 选取 选用公式 ―→ ―→ ―→ ―→ 示意图 动性质 正方向 列方程 解方程 并讨论
• 2.应注意的问题 • (1)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 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 的纽带. • (2)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涉及v0、 v、a、x、t五个量,每一个基本公式中都涉及 四个量,选择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已知量和 待求量,根据所涉及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公式 求解,会使问题简单化.
答案:ACD

(2013·河南四校联考) 一个物体原来静 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t=0开始运动,在 第1、3、5„„等奇数秒内做加速度为2 m/s2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4、6„„偶数秒内 以前—奇数秒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问经 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60.25 m?
zxxk
解析:第 1 s 位移 1 m nm
解析:设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为 g,由自由下落在第 5 s 1 1 2 内的位移是 18 m,可得 g×5 - g×42=18 m,解得 g=4 2 2 m/s2.物体在 2 s 末的速度是 v=gt=8 m/s,选项 A 错误;物 体在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18 m/s,选项 B 错误;物体在前 1 2 s 内的位移是 g×22=8 m,物体在第 1 s 内的位移是 2 m, 2 物体在第 2 s 内的位移是 8 m-2 m=6 m,选项 C 错误;物 1 体在 5 s 内的位移是 x= g×52=50 m,选项 D 正确. 2 答案:D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 同向 . (2)分类: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 反向
.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1)三个基本公式 v0+at • ①速度公式:v= .
• ②位移公式:x= 2 2 . v -v0 • ③位移速度关系式:
1 2 v0t+ at 2
=2ax.
(2)两个有用的结论 ①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 位移之差为一恒
解析: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t0, 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 度 a=-5 m/s2 v-v0 则由 v=v0+at0,得 t0= a =4 s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 4 s 就已停下,其后的时间内 1 2 汽车是静止的,由运动学公式 x=v0t+ at 知,刹车后经过 2 1 2 5 s 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x=v0t0+ at0=40 m 2 即汽车此时恰好未到达危险区域.
• 【变式训练】1.(2013·江西联考)某学校学生进 行“交通信号灯”的课题研究中发现在公路的 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若拦停的汽 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 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 的距离均为L=6.0 m, 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0 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 间t=40.0 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 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 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
z xxk
• ①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 降; • ②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 抛出点下方. •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 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 (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 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 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 (3)能量对称性: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 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AB.
aT2 量,即:Δx=x2-x1=x3-x2=„=xn-xn-1= (m-n)aT2 可以推广到 xm-xn=
.
.
②在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 中间 时刻的瞬时速度, v0+v 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 v =v t = 2 .
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①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 1∶2∶3∶…∶n 度之比为 • v1∶v2∶v3∶„∶vn= . 12∶22∶32∶„∶n2 • ②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 比为 • x1∶x2∶x3∶„∶xn= . 1∶3∶5∶…∶(2n-1) • ③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 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 x ∶x ∶x ∶„∶x = .
答案:(1)8 s (2)10 m/s,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知识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重力 静止 • (1)定义:物体只在 作用下,从 开始 下落的运动. • (2)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匀加速直线 的 运动.
• (3)基本规律 gt • ①速度公式v=
zxxk
•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 1∶( 2-1)∶( 3- 2)∶„∶( n- n-1) 比为 • t1∶t2∶t3∶„∶tn= .
•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点说明 •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 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 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0=0时,一般以a的方 向为正方向. • (2)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 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 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应用基本公式求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