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四. 常乐
圈椅起源于宋代的汉 族传统家具,圈椅最 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 着扶手,从高到低一 顺而下;座靠时可使 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 的扶手,感到十分舒 适,颇受人们喜爱。 造型圆婉优美,体态 丰满劲健,是我们民 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 式之一。
1.1 正视图分析 正视图竖向以圈椅中线为基准分别向左右两侧划线,横向以椅座面为基准分别向上、下 进行划线。经测量,圈椅靠背板宽度占整个椅子靠背宽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其宽高比为 1∶3;靠背板上段起加固作用的托角牙子的边部与靠背板下部基本平齐[3],其流畅的 曲线,与靠背板上的浮雕装饰以及椅座面下的透雕牙子相呼应,使圈椅线形有变化,不 致呆板平素;椅圈扶手的内轮廓的网格交点A、扶手端点B两点基本在同一条竖线上, 使椅圈弯转有度;椅座面下的透雕三角形牙子两直角边长度之比为19∶9≈2∶1,这个 比例强调出它的力度,三角形轮廓恰当的表达出其加固结构的功能;椅座面下的两横枨 ,其高度为一个方格单位,双横枨使椅子的“腰部”厚实,显示有足够的力量承受压力 。前后腿正视图投影重合,其倾斜角度约为1°,椅子整体都呈现上小下大的收分体势 。 圈椅整体轮廓宽高之比为90∶128≈1∶1.422,恰好接近矩形,矩形被称为动态矩形, 数值接近黄金分割比[4],使得此椅稳重而有变化。靠背板上的浮雕图案包含在一个小 圆内,另作以椅座面中心点为圆心与椅圈相切的大圆,两圆半径之比为 6.4∶63.5≈1∶10,浮雕图案底边中心点X位于以椅座面F-G为底边,底角约为45°的等 腰直角三角形的顶点,悬殊的比例对比和醒目的位置使浮雕图案成为视觉中心点;连接 前后腿的管脚枨于前腿所露榫头位于大圆与矩形对角线相交点的上方,以此可控制管脚 枨的位置;正立面管脚枨与前腿的交点C在大圆上,这种方式可以确定正面管脚枨的位 置。图中H点是圈椅最高点,座面下第二条横枨底边的延长线与圈椅外轮廓的矩形交于 D、E点,连接H、D、E所形成的三角形,底角约为59°,顶角为约62°,非常接近等 边三角形,而椅座面的两端点F、G在此等腰三角形的腰线上,使此椅视觉上更加沉稳 。两个透雕牙子端点连线Y-Z与管脚枨、前腿所形成的负空间(虚线)长宽比约为2∶1 ,是双正方形,使得此空间更稳定有力。以上这种三角形和圆形辅助线在现代家具设计 中也有广泛的使用。
圈椅的尺寸比例关系
常乐
黄花梨圈椅
1 圈椅形式比例分析
使用书中经实际测绘所得各视图图纸 ,以10mm为一个基本距离单位, 10mm×10mm为一个基本方格单位规 划方格网络,将黄花梨圈椅的正视图 、侧视图、俯视图和扶手圈分别归入 其中进行分析。本文所标注尺寸是测 绘图纸在AutoCAD中的经过比例换算 测量尺寸。黄花梨圈椅实际外形尺寸 为620×480×1020mm。各视图分析 主要是对其设计比例进行分析,以探 索其构图规律。
家具设计作业
121406212 李萌
目录
1.形式美法则 2.线给人的感觉 3.面的情感特征 4.圈椅的尺寸比例关系
一.形式美法则
121406212 李萌
作为一种实用艺术,任何一件家具设计中都遵循着一定的 美学规律,形式美法则不可或缺。人类最初的造型由物质 材料及其基本功效产生,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物的形象,并 经过长期造型艺术实践总结出了美学法则,而这种艺术来 源于客观事物本身,是人类审美经验的总结—形式美法则 ,它是一切产品设计的基础。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形态美是 构成家具审美文化的前提,家具造型设计的优劣往往由形 式美的法则来衡量,形式美的特点和规律,概括起来主要 表现为::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节奏 与韵律、模拟与仿生等。
常乐 一.
统一与变化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二. 常乐
对称与平衡
对称与平衡是自然现象的美学原则。人体、动物、植物 形态,都呈现这一对称平衡的原则。家具的造型也必须 遵循这一原则,以适应人们视觉心理的需求。对称与平 衡的形式美法则是动力与重心两者矛盾的统一所产生的 形态,对称与平衡的形式美,通常是以等形等量或等量 不等形的状态,依中轴或依支点出现的形式。对称具有 端庄、严肃、稳定、统一的效果;平衡具有生动、活泼 变化的效果。
1.4 扶手圈分析 如图7所示,作一个与扶手圈外轮廓相切的矩形,以方形中点为基准作 10×10mm基本单位的网格,可以看出椅圈不是正圆。由于扶手圈由多段 弧形弯材使用楔钉榫接合而成,以及手工艺的误差,故存在多个距离相近 的圆心。以原图中a点为圆心作与椅圈大部分外轮廓相切的圆,再作与扶手 前端弯曲处相切的小圆b,小圆直径与外轮廓大圆直径之比为 6.3∶37.5≈1∶6,轮廓优美的扶手圈令椅圈空间饱满。
常乐
1.2 侧视图分析
如图4所示,以椅座面水平线C和其竖向中心线P为基准作10×10mm为基本单位的网格 。斜线A-B是椅圈扶手轮廓线之一,它近似由网格线的多个交点连线而成,在图3(2)中 测得椅圈扶手的倾斜角度约为26°,使扶手在视觉和使用上都很舒适;椅座面与其下两 横枨的高度C-D稍大于牙子高度,牙子高度约为两横枨下边线到管脚枨距离D-F的四分 之一,牙子为近似矩形的素牙子,突出正面透雕牙子的装饰作用。 如图5所示,圈椅侧面整体高宽比为128∶77.6≈1.66,接近黄金分割比,使圈椅的侧面 接近完美。图中鹅脖最前点H、椅座面前端点M和前腿落地点N大致在同一竖线上,显 示出整齐的视觉关系,鹅脖的托角牙子也在此线上,起到加固结构作用的同时与靠背板 上的托角牙子形成对比。前腿的倾斜角度为2°,后腿的倾斜角度为1°,上细下粗,这 使腿足及椅子整体都呈现上小下大的收分,此做法仿自中国古建筑的立柱,此体势使圈 椅承受压力时更加牢固。靠背板侧面曲线是由两圆弧相切形成,切点K与椅圈扶手前端 点大致在同一横线上,靠背板弧线使人的背部自然贴合。正、侧面管脚枨及其下罗锅枨 与座面下的双枨在形状和空间都有不同,张弛的对比突出椅座面下双枨的厚实。两牙子 底边连线、管脚枨与前后腿围合的负空间长宽比为49.5∶28.5≈1.736∶1,非常接近矩 形,与图3中的负空间形成对比,二者比例的不同,产生丰富的视觉变化。
三视图 常乐
常乐
Thanks!
常乐
1.3 俯视图分析
常乐
在图6中,分别以中心竖线a和椅座面中线5为基准画线,形成以10×10mm 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圈椅中轴线的两侧完全对称,其左半部分外轮廓所在 的矩形长宽比为77.6∶44.7≈1.736,近似矩形,则整个椅圈的外轮廓在俯 视图中是两个矩形,使椅圈构图具有精确的比例美感;图中网格线2、8与 椅座面上下边线基本重合,大边和抹头的宽度约为一个方格的宽度,d线与 藤屉的压边木条边线基本重合。从藤屉所占网格数量得出其一半的长宽比 约为4∶3,整个藤屉长宽比约为3∶2,长边是短边的两倍,其视觉构图更 加稳定。
总之,节奏与韵律的共性是重复与变化,通过起伏重复,渐变重 复可以进一步强化韵律美,丰富家具造型,而连续重复和交错重复则 强调彼此呼应,加强统一效果。
常乐
常乐 五.
1、模拟
模拟与仿生
模拟是较为直接地模仿自然形象来进行家具的造型设计手法,是一 种比喻和比拟是事物意象之间的折射,寄寓,暗示与模仿,并与一定自 然形态的美好形象联想有关。在家具造型设计中,常见的模拟与联想的 造型手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局部造型的模拟,主要出现在家具造型的某些功能构件上,如脚架, 扶手、靠板等。 二是整体造型的模拟,把家具的外形模拟塑造为某一自然形象,有写实 模拟和抽象模拟的手法,或介于二者之间。一般来说由于受到家具功能、 材料、工艺的制约,抽象模拟是主要手法,抽象模拟重神拟,不求形拟, 耐人寻味与联想。 三是在家具的表面装饰图案中自然形象作装饰。这种形式多用于儿童家 具和娱乐家具。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韵律也是自然事物的自然现象和美的规律,是人们 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形式美法则。韵律与旋律 和声一起构成音乐上的三大要素。同样,节奏韵律也是构 成家具造型的主要形式美法则。 节奏美是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的艺术形式再现; 韵律美则是一种有起伏,渐变、交错的有变化有组织的 节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节奏是韵律的条件,韵律是节 奏的深化。 韵律的形式有连续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和交错韵律。 连续韵律:是由一个或几个单位,按一定距离连续重复排 列而成。在家具设计中可以利用构件的排列取得连续的韵 律感。如椅子的靠背,橱柜的拉手,家具的格栅等。 渐变韵律:在连续重复排列中,对该元素的形态作有规则 的逐渐增长或减少,这样就产生渐变韵律,如在家具造型 设计中常见的成组套或有渐变序列的橱柜。
模拟与仿生的造型手法,应该是取其意象,而不应过份追求形式, 并且不能滥用,要根据功能,材料工艺、环境要求恰当地运用,功能要 放在第一位。设计方法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最终的目标是创造一件功 能合理造型优美的家具产品。
常乐
蚁椅
蛋椅
水滴椅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直曲结合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等量均衡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常乐 三.
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是与数学相关的构成物体完美和谐的数理美感 的规律。所有造型艺术都有二维或三维的比例与尺度的度 量,按度量的大小,构成物体的大小和美与不美的形状。 我们将家具各方向度量之间的关系及家具的局部与整体之 间形式美的关系称之为比例;将家具造型设计时,根据家 具与人体尺度,家具与建筑空间尺度,家具整体与部件, 家具部件与部件等所形成的特定的尺寸关系称之为尺度。 所以,良好的比例与正确的尺度是家具造型形式上完美和 谐的基本条件。
常乐
2、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