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诗词中周易思想

中国古典诗词中周易思想

中国古典诗词中周易思想: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开端,对我国的天文、哲学、宗教、政治、伦理、史学、数学、医学、美学、文艺与建筑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乃至面对着今天昌明而发达的社会,古老的《周易》依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学习研究《周易》,吸取其深邃而隽永的博大智慧,对于我们很好的创造未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与启示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当前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发掘、继承与发展,更使得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可不学、不可不知、不可不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

《周易》作为书名,其“周”字,自古就有两种解释。

一种观点是东汉郑玄《易论》为代表,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另一种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为代表,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而对“易”解释来源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易,蜥蜴、蝘蜓、守宫也,象形。

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

一曰从勿。


从金文和篆文中“易”字的书写来看,确实取象于蜥蜴,说明“易”字本意就是指蜥蜴。

蜥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故卜筮之书皆称易。

而郑玄在《易论》中又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即是描摹宇宙的事物存在于三种状态,一是“简易”所表述的宇宙整体的包容性与全息状态;二是“变易”所描绘出的宇宙无时无刻皆在变化之中的演变状态;三是宇宙亦呈现一种保持动态恒常的“不易”,即天地间的规律性与循环性的相对稳定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