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第五章传输层一、习题1.在TCP协议中,采用(A )来区分不同的应用进程。
A.端口号B.IP地址C.协议类型D.MAC地址2.下面信息中( B)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
A.目标端口号B.序号C.源端口号 D.校验号3.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络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 C)。
A.点到点连接B.操作链接C.端到端连接D.控制连接4.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B)。
A.1-255 B.0-1023C.1-1024D.1-655355.假设某应用程序每秒产生一个60B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封装在一个TCP报文中,然后在封装到一个IP数据报中。
那么最后每个数据报所含有的应用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是(注意:TCP报文和IP数据报的首部没有附加字段。
)(C)A.20%B.40%C.60%D.80%6.如果用户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那么(D )层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
A.数据链路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7.有一条TCP连接,它的最大报文段长度2KB,TCP拥塞窗口为24KB,这时候发生了超时事件,那么该拥塞窗口变成了( B )。
A.1KBB.2KBC.5KBD.7KB8.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连接的功能是(1)__A____的;采用(2)___C____技术来实现可靠数据流的传送。
为了提高效率,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协议规定重传(3)____B___的报文段,这种报文段的数量最多可以(4)___D_____;TCP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可以实现(5)____A___。
(1)A.全双工 B.单工C.半双工D.单方向(2)A.超时重传 B.肯定确认C.超时重传和肯定确认D.丢失重传和否定性确认(3) A.未被确认及至窗口首端的所有报文段B.在计时器到时前未被确认的所有报文段C.未被确认及至退回N值的所有报文段D.未被确认的报文段(4)A.是任意的 B.1个C.大于发送窗口的大小D.等于发送窗口的大小(5)A.端到端的流量控制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网络的拥塞控制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9.OSI 7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 C )。
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10.传输层为( B )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A.主机B.进程C.路由器D.操作系统11.( C )是TCP/IP模型传输层中的无连接协议。
A.TCP协议B.IP协议C.UDP协议D.ICMP协议12.假设在没有发生拥塞的情况下,在一条往返时间RTT为10ms的线路上采用慢开始控制策略。
如果接收窗口的大小为24KB,最大报文段MSS为2KB,那么需要( B )发送方能发送出一个完全窗口。
A.30msB.40msC.50msD.60ms13.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 D )。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C.使用滑动窗口来为此可靠性D.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丢失14.下列关于TCP协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TCP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协议B.TCP提供了无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C.TCP将来自上层的字节流组织成IP数据报,然后交给IP协议D.TCP将受到的报文段组织成字节流交给上层15.一个TCP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如果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值由2000变为3000,意味着发送端可以( C )。
A.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3000个TCP报文段B.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1000BC.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3000BD.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2000个TCP报文段16.下列关于因特网中的主机和路由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主机通常需要实现IPB.路由器必须实现TCPC.主机通常需要实现TCPD.路由器必须实现IP17.下列有关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速度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D )。
A.面向连接的网络数据传输的快B.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慢C.二者速度一样D.不可判定18.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TCP和UDP都是无连接的B.TCP是无连接的,UDP是面向连接的C.TCP适用于可靠性较差的网络,UDP适用于可靠性较高的网络D.TCP适用于可靠性较高的网络,UDP适用于可靠性较差的网络19.TCP报文包括两个部分,它们是( C )。
A.源地址和数据B.目的地址和数据C.首部和数据D.序号和数据20.UDP报文头标不包括( A )。
A.目的地址B.源UDP端口C.目的UDP端口D.报文长度21.在TCP协议中,发送方的窗口大小是由( C )的大小决定的。
A.仅接收方允许的窗口 B.接收方允许的窗口和发送方允许的窗口C.接收方允许的窗口和拥塞窗口D.发送方允许的窗口和拥塞窗口22.下列关于UDP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给出数据的按序投递B.不允许多路复用C.拥有流量控制机制D.是无连接的23.通信子网不包括( C )。
A.物理网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网络层24.TCP中滑动窗口的值设置太大,对主机的影响是( A )。
A.由于传送的数据过多而使路由器变得拥挤,主机可能丢失分组B.产生过多的ACKC.由于接收的数据多,而使主机的工作速度加快D.由于接收的数据多,而使主机的工作速度变慢25.传输层中的套接字是( A )。
A.套接字是IP地址加端口B.它是使得传输层独立的APIC.它是允许多个应用共享网络连接的APID.它是使得远端过程的功能就像在本地一样26.下列关于传输层协议中面向连接的描述,( C )是错误的。
A.面向连接的服务需要经历3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连接释放B.面向连接的服务可以保证数据到达的顺序是正确的C.面向连接的服务有很高的效率和时间性能D.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数据流27.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B。
在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输,那么应该分为( D )IP数据片。
A.3个B.4个C.5个D.6个28.UDP数据报比IP数据报多提供了( C )服务。
A.流量控制 B.拥塞控制C.端口功能D.路由转发29.下列网络应用中,( D )不适合使用UDP协议。
A.客户-服务器领域B.远程调用C.实时多媒体应用D.远程登录30.假设拥塞窗口为20KB,接收窗口为30KB,TCP能够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多少( B )。
A.30KBB.20KBC.50KBD.10KB31.下列( D )不是TCP服务的特点。
A.字节流B.全双工C.可靠D.支持广播32.TCP使用“三次握手”协议来建立连接,握手的第一个报文段中被置为1的标志位是( A )。
A.SYNB.ACKC.FIND.URG33.TCP的通信双方,有一方发送了带有FIN标志位的数据段后表示( B )。
A.将断开通信双方的TCP连接B.单方面释放连接,表示本方已经无数据发送,但是可以接受对方的数据C.终止数据发送,双方都不能发送数据D.连接被重新建立34.如果主机1的进程以端口x和主机2的端口y建立了一条TCP连接,这时如果希望再在这两个断口间建立一个TCP连接,那么会( A )。
A.建立失败,不影响先建立连接的传输B.建立成功,并且两个连接都可以正常传输C.建立成功,先建立的连接被断开D.建立失败,两个连接都被断开35.假定TCP的拥塞窗口值被设定18KB,然后发生了网络拥塞。
如果紧接着的4次突发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拥塞窗口将是多大?假定最大报文段长度MSS为1KB。
37.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39.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70和100。
试问:(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3)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
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
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40.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多少字节?为什么?如果用户要传输的数据的字节长度超过TCP报文段中的序号字段可能编出的最大序号,问还能否用TCP来传送?43.一个TC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的十六进制表示为:07 21 00 45 00 2C E8 27。
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
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还是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一、习题答案35.解析:由于在拥塞窗口值被设定为18KB时发生了网络拥塞,慢开始门限值被设定为9KB,而拥塞窗口则重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长,然后重新进入慢开始阶段。
在慢开始阶段,拥塞窗口值在一次成功传输后将加倍,直至到达慢开始门限值。
因此,超时后的第1次传输将是1个最大报文段长度,然后是2个、4个、8个最大报文段长度,所以在4次突发传输成功后拥塞窗口的大小将变成9KB(第4次没有成功前,应该是8KB)。
37.解析:发送方UDP对应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层。
UDP对应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对IP层交上来的UDP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的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所以说UDP是面向报文的。
而发送方TCP对应程序交下来的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的字节流(无边界约束),但维持各字节,所以说TCP 是面向字节流的。
39.解析:(1)第二个报文段的开始序号是100,说明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是70~99,所以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30B的信息。
(2)由于主机已经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即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应该是99,所以下一次应当期望收到第100号字节,故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00。
(3)由于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说明已经收到了第179号字节,也就说明第二个报文段的序号是从100~179,所以第二个报文段有80B。
(4)确认的概念就是前面的序号全部收到了,只要有一个没收到,就不能发送更高字节的确认,所以主机B应该发送第一个报文段的开始序号,即70。
40.解析: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65495B,此数据部分加上TCP首部的20B,再加上IP首部的20B,正好是IP 数据报的最大长度(216-1=65535B)。
当然,若IP首部包含了选项,则IP首部长度超过20B,这是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将小于6549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