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5条班规读后感

55条班规读后感

55条班规读后感(一)
在李振村校长的博客上看到克拉克的介绍,尤其是他制定的《55条班规》颇有兴趣。

随即在上搜索了一下,反响还真的挺大,马上在当当上订购了一本。

三天后书就到货了,我认真读了起来,深深被这举世闻名的55条班规的魔力吸引了。

在书中克拉克详细介绍了他集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的班规。

克拉克说,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当孩子们变成了一家人——大家都相互尊重,以礼相待,相互支持——学习才会在教室里发生。

他的这些规则很多都是关于集体组织的,为学生的成功营造了一个家的氛围。

有了这些规则,学生不再只顾自己,只关心自己的目标,而是凝聚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

“我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家,这样我们所有人都要对每一个人的成功负责,我们总是相互提携。

教室里每天都充满了鼓励和激情。

当孩子处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他们就会更加努力,他们想学到更多东西,他们的学习成果就会体现在考试分数上。


这些规则起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克拉克说:“我所知道的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明确,收到的效果就越好。

无论是纪律还是学习。

”批评者通常以为学生会讨厌这么多规则,但克拉克坚持认为,学生喜欢确切地知道哪些事情有利害关系,以及在特定的情景下该如何做。

任何规则的制定实施,都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恒心、决心,在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中,我看到了这一切。

同时更看到了自己在规范学生方面存在的缺陷,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规范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55条班规读后感(二)
在这55条班规中,我们不难看到从中折射出的美国地域文化和文明。

读后不由产生一些思考:
一、关注文明。

班规中详细而具体地规定了一些生活交往中的文明礼节、文明言行,甚至细到眼神中透射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想想我们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是不是缺少了这些灵与肉的内涵?
二、关注个性。

这是具有美国特色的内容,张扬个性,重视人权。

“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也回问他问题”“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坚持”等,都体现了对个体的尊重。

三、关注心理。

在班规中对尊重他人、关注他人心理方面的要求提得更多,更具体。

比如“同学受罚的时候,不要看着他”“接到奖品和礼物,不可以嫌弃”等。

如此细致的要求着实令人感动。

四、关注规范。

班规一经制定,就应该遵守。

因此,这里也有许多硬性的规定,而且强调对班规的执行。

班规不仅是在班级遵守、在学校遵守的规范,而是学生做人的标准和分寸,这里有习惯的养成,有用餐的礼节,有意志的培养,有心理的关爱。

如此实行,定然培养出文明守纪、谈吐有礼、关心他人的文明公民,从而积淀成厚重的班级文化、学校文化、民族文化。

让我们都站在提升民族素质的高度看待班规的制定与执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55条班规读后感(三)
早就听人说过美国罗恩克拉克有举世闻名的55条班规的魔力,今天,读了此文,感触颇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55条班规的约束力,克拉克的学生就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拉克也不可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在克拉克看来,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于是他创造了集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的班规。

从最初的5条、8条、12条、22条、28条,到最终的55条,克拉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并在教学过程中扎实落实。

我们学校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班都以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当然,如果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就会秩序井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