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DB风机液压系统讲解

FDB风机液压系统讲解

油,则必须检查或由厂家 更换刹车器。 同时必须正确处 理废油。
6、偏航刹车器与机架连接螺栓力矩检查 使用合适的液压力矩扳手按规定要求检查偏航刹车器与
机架连接螺栓。
三、偏航轴承
1、偏航轴承密封检查 外观检查偏航轴承密封情况,是否有裂纹、气孔和泄
露。
2、齿轮表面检查:润滑情况、磨损等(每 3 个月) 检查齿轮表面润滑是否良好,齿面是否有磨损、裂纹、
1.2.2 主轴系统控制 换向阀( 14)得电,主轴油路输出压力 ( 100bar),主轴制动器制动。 换向阀( 14)失电,主轴油路 无压力输出,主轴松闸,压力开关( 18)制 动。
1.2.3 偏航系统控制 换向阀( 20)、( 23)、( 24)同 时失电,偏航油路输出压力( 160bar),偏航完全制动; 换向阀( 20)、( 24)得电,( 23)失电,偏航油路输 出低压压力( 15bar),偏航阻尼制动; 换向阀( 20)、 ( 23)、( 24)同时得电,偏航卸压,无压力油输出;
液压站及偏航系统维护
液压站及偏航维护
一、液压系统 1、检查液压油位、油位传感器
检查液压站油位:将空滤器的盖子打开,拧出液位计 , 观测(见钢印:“ H” 标记处), (大约油箱容积 3/4),油 液到位后,盖上空滤器盖子。
油窗型油位应在指示器的中间位置即可,油位计型油 位应在 2/3 以上。
点蚀、断裂、腐蚀等现象。 (如有异常应填写故障报告 单)
3、检查雷电保护装置 外观检查碳刷和气隙,碳刷最小长度=20mm,如有必
要可更换。 检查接触面和弹簧弹力,确保安装牢固。 清除接触面油污,用清洗剂清洗。
4、齿面手动润滑( 油脂型号以风场实际为准) 此项工作现场服务人员也要进行!
每隔半年需对齿面手工涂抹一次,齿面要全部涂抹到;若在半年 周期内,观察及 触摸齿面如发现润滑脂异常(如润滑脂颜色异常、 齿面无油膜等),则需要立即 对齿面进行手工涂抹,齿面要涂抹到 位,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注意: 齿面必须全部润滑,严禁只涂抹部分齿面!
3、检查机组偏航时是否有异响 检查机组偏航时是否有异响,如有必要,取下刹车垫片
修磨。 注意:
不能使用清洗剂对刹车片进行清洗,清洗剂对刹车片表 面有腐蚀!
4、刹车器外观检查:表面清洁、密封等 外观检查刹车器是否渗漏油,如有则清洁油污,同时查
明漏油点并处理。
5、检查并清理集油瓶或集油袋中的油 检查并清理集油瓶或集油袋中的油,如果集有大量液压
5、偏航轴承手动注油( 油脂型号以风场实际为准) 每半年需对偏航轴承手动注油, 手动触发偏航继电器,
机舱处于偏航状态。同时 使用手动注油枪注油,其注油 量为 140g 每个注油口,进行偏航操作的目的是为 了让注 入的油脂在偏航过程中在轴承中充分吸收。
6、清理偏航轴承集油盘的废油脂 清理偏航轴承集油盘中的废油脂,废油脂必须正确处
3.2偏航完全制动:
(偏航、偏航泄压、偏航解缆)同时失电,偏航油路输出压 力(160bar)偏航完全制动
3.3偏航阻尼制动:
偏航、偏航泄压得电,解缆泄压失电,偏航油路通过溢流阀 输出低压压力(15bar),偏航实现阻尼制动。
3.4偏航解缆
(偏航、偏航泄压、偏航解缆)同时得电,偏航卸压,无压 力油输出,实现偏航解缆。
每 5 年更换偏航齿轮箱润滑油。 南高齿:加油至规定油位,油量约 17.5L,输入输出轴处加注油脂,油脂
手动泵操作:可使用手动泵( 25)为系统增压,将手动 杆取下(油箱背部),插入手 柄内,摇动手柄即可。主 轴处 2 位 3 通电磁阀( 14)、偏航在偏航时 2 位 2 通电 磁阀( 24)和偏航零压 时回油 2 位 2 通电磁阀( 23), 均可利用手动操作实现电磁阀得电功能。
具体操作如下: 手动顺时针向下旋转锁紧装置螺钉(行程约 1~1.5mm),电磁阀切换到得 电状态;反向旋转后,电 磁阀恢复到失电状态。
主轴电磁阀 截止阀
溢流阀
压力变送器
主轴减压阀
偏航背压阀 偏航电磁阀
压力开关 偏航泄压 解缆泄压
2.4压力传感器: 是将液压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2.5溢流阀: 原理:是利用作用于阀芯有效面积上的液压力直接与 弹簧力平衡来工 作的。 作用:是 维持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基本恒定 2.6电磁阀: 原理:电磁换向阀借助于电磁铁的吸力推动阀芯在阀体内作相对运动 来改变阀 的工作位置。 作用:控制液流方向(从一个方向变换成另一个方向) 2.7减压阀: 原理:将阀的进油口压力(一次压力)经过减压后使出口压力(二次 压力)降低 并稳定的一种阀。 应用:降低和稳定某支路的压力
4 系统运行指南
4.1 注油 先将空滤器( 6)的盖子打开,注入油液直到较高 液位(大约油箱容积 3/4),拧出液位计 ( 5)观测(见 钢印:“ H” 标记处),油液到位后,盖上空滤器盖子。 注 意:应采用注油机注油,切不可用油桶直接注油,以防止 杂质进入油箱。
4.2 启动 在启动设备之前,打开截止阀( 10)和溢流阀( 9 ), 方法:逆时针旋动内六方; 检查电机旋转方向:启 动电机,检查电机旋转方向是否是顺时针旋转。 注意: 必须保证电机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
FD82B风机液压系统讲解 及维护
液压站构造及系统原理 液压站维护及注意事项 偏航系统维护及注意事项
1 简介
概述 本系统由电机( 2)、泵( 4)、溢流阀( 9)、换向 阀( 14、 20、 23、 24)、减压阀( 16)、 背压阀( 21)、 蓄能器( 13、 19)以及检测元件等构成。工作时,由电机 ( 2)带动泵( 4) 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溢流阀( 9)调定 工作压力,经换向阀( 14)输出到主轴制动器进行 主轴制 动;压力经换向阀( 20)输出到偏航制动器进行偏航制动, 压力经换向阀( 24)、 背压阀( 21)输出到偏航进行偏航 阻尼制动。由压力表( 12)和压力传感器( 11)检测系 统 工作压力,液位继电器( 7)检测油箱液位。油站电机处于 间隙工作状态,电机不工作 时,系统压力由蓄能器( 13) 保持。序号( 25)为手动泵,序号( 18)为主轴压力输出 压力输出压 力开关,序号( 17、 22)为输出压力检测口。
1.2.4 电机控制 压力传感器( 11)输出 4 至 20mA 压力信 号,用户根据需要控制电机启停。
1.2.5液压原理图(附图 A)
2 系统安装及功能
2.1油站外形图(附图 B 和 C) 2.2油站安装:油站由 4-M12 螺栓直接安装到安装基面即 可。 系统连接: 主轴压力油出口, 偏航压力油出口和偏 航回油油口均为 G3/8(G代表是55度非螺纹密封管螺纹 , 3/8是55度非螺纹密封管螺纹的尺寸代号 ) 由用户直接连 接。 2.3电气连接 电机( 2)电压为 690VAC ;检测元件和控 制元件电压 均为 24VDC,全部集中到接线箱,接线请见 油站接线箱图(附图 D)
检查油位传感器:油位传感器功能测试(拔下电缆插 头或检查油位时测试)。
2、检查液压站、液压软管、油管、管接头密封情况 检查液压站至偏航刹车器、主轴刹车器间的油管及油管接
头是否漏油,若漏油, 密封系统。清除流出的液压油并清洗 系统!
3、检查蓄能器氮气压力 外观检查外部是否有损坏,检查储能器压力, 通过手
1.2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1.2.1 正常运行状态 主轴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主轴制动器松闸, 油站主轴油路无压力油输出,换向阀( 14)失 电,压力开关 ( 18)输出信号。 偏航处于停止状态, 偏航制动器制动, 油 站偏航油路输出压力油, 换向阀 ( 20)、 ( 23)、 ( 24) 同时处于失电状态。
4.3 压力调定 启动系统主电机,顺时针方向缓慢旋动截止阀 ( 10),直到截止阀完全关闭,如果关闭截 止阀前压力 超过 160bar,反时针调溢流阀( 9),先让压力降下来。 关闭截止阀( 10)后,旋动溢流阀( 9)来调定系统压力 。 当油压达到 160bar 时停止旋动溢流阀( 9) 4.6手动操作
理。
7、偏航轴承与机架连接螺栓力矩检查 使用合适的液压力矩扳手按规定要求检查偏航轴承与
机架连接螺栓。 注意: 螺钉位置调整好后,必须关闭偏航才能进行操作,防止机 组自动偏航将螺钉拧断。
8、偏航轴承与塔筒顶部连接螺栓力矩检查 使用合适的液压力矩扳手按规定要求检查偏航轴承与
塔筒顶部连接螺栓。
四、偏航控制驱动机构
偏航电磁阀
偏航泄压 电磁阀
溢流阀
减压阀



线圈



阀芯

进油口
排油口
线圈 阀芯
排油口 进油口 进油口
两位三通电磁阀
3主轴及偏航制动
3.1主轴制动: 主轴电磁阀得电,主轴油路输出压力进过主轴减压阀 (100bar),主轴制动器制动。
主轴电磁阀失电,主轴油路无压力输出,主轴刹车松闸 ,压力开关闭合,输出信号。
2.8蓄能器:
原理: 当系统压力高于蓄能器内液体 压力时,系统中的液 体充进蓄 能 器中, 直到蓄能器内外压力相等;反之, 当蓄能器内液体的压力高于系统压力时 , 蓄能器内的液 体流到系统中去,直到 蓄能器内外压力平衡。
作用:用来储存和释放液体的压力也可以吸收系统的压力脉 动和减小压力冲击等
主轴电磁阀
推荐液压油规格
如果需要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更高,取决于液压油的级别 。请不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液压油 混合的油液。除了液压 油的质量,粘度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 说来,每 厘司液压油在 50℃ 时的粘度为 29.3Cst(厘丝) 到
52.9Cst。当然粘度的选择还要以温度为根据。(系统推
荐使用的标准油液是 T-32 低凝点抗磨液压油。)
补充油:直接在液压站上的加油口上加油 (一般情况下, 补充油和泻出油大致相等),加完油后, 合上电源, 复 位系统。 当系统压力达到额定值时,再观察观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