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08年馈线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08年6月目录一总则 (1)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三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4)四馈线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5)1.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产品分类 (5)2.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的技术要求 (5)2.1内导体 (5)2.2绝缘 (8)2.3外导体 (9)2.4护套 (10)2.5成品电缆的性能要求 (11)2.6标志 (16)2.7封头 (16)2.8交货长度 (16)3.试验方法 (16)4.检验规则 (16)4.1出厂要求 (16)4.2产品检验 (16)4.3出厂检验 (17)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8)5.1标志 (18)5.2包装 (18)5.3运输和贮存 (19)五工程、技术服务及其它 (20)5.1.工程技术服务 (20)5.2.维护服务 (21)5.2.1保修 (21)5.2.1服务响应 (21)本技术规范书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就向其提供基站用馈线、室内分布用馈线的投标人提出的技术要求,作为投标人制定技术应答书的依据。
一总则1.1投标人应据此规范书提出相应的技术投标书,技术投标书要求提供2套书面文件,并必须提供全套文件的电子文档(见附件五:电子版应答格式),技术投标书及其附件应采用中文书写。
具体参见《投标人须知》。
1.2投标人应对本规范书所提出各项要求进行逐条逐项答复、说明和解释(必须在引用规范书的基础上逐项应答)。
投标人应根据其各项产品实际情况如实应答本技术规范书内提出的各项指标情况。
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作出“满足”(应为本期工程提供产品或本期工程提供该功能)、“不满足”等应答,然后对必要的内容作出具体、详细的说明。
“部分满足”视同“不满足”。
1.3投标人应提供其投标产品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报告有效期为从招标日起向前追溯1年)。
检测项目应不少于本规范书要求性能指标。
1.4对于本规范书中未能提出的系统性能指标和不合理的功能配置,投标人应在建议书中加以补充说明,并提供有关详细资料。
1.5投标人应根据招标项目的要求提出完整的设备配置和实施方案,如有缺漏,由投标人免费补足。
1.6招标人有权在签定最终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本规范书。
规范书的最终解释权在招标人。
1.7馈线使用经验为本项目提供的馈线类型必须是经过工程实际使用并通过竣工验收、同时必须是为两个以上电信运营商提供一年以上满意服务的馈线类型。
1.8投标方应如实、准确填写附件一:2006-2007年供货记录汇总表,招标方保留核实的权力。
1.9本技术规范书根据投标人的应答,经完善后将作为商务合同的附件之一。
1.10采购清单表1名称型号单位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1/2"普通馈线米1/2"超柔馈线米1/2"超柔阻燃馈线米1/2"普通阻燃馈线米7/8"普通馈线米7/8"低损耗馈线米7/8"超柔馈线米7/8"超柔阻燃馈线米7/8"普通阻燃馈线米7/8"低损阻燃馈线米以上列表包含了移动通信基站用馈线、室内分布用馈线的常用品种。
实际采购的品种及最终采购规模以中国移动实际需求为准。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092-2004 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2.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119-2001基站用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超柔射频同轴电缆2.3GB/T 17737.1-2000 射频电缆第一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三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3.1投标人应提供有效期内的ISO9000、ISO14000或其他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文件。
3.2投标人应提供其投标设备在防水、防潮、抗老化、阻燃等系统设计、安全性方面的可靠性文件。
3.3投标人应编制并提供本次投标产品在生产、服务等方面的质量保证计划和实施方案。
3.4投标人应提供其投标设备的主要原材料采购来源和材质证明等资料,投标方应如实、准确填写附件二:馈线主要原材料表,招标人有权随时对此进行验证。
3.5招标人必要时可对投标人的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设计、生产、装配、测试记录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等。
3.6招标人在招标和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权对投标人提供的任何批次产品进行随机抽检。
3.7要求投标方提供至少以下技术服务。
----技术文件----保修期及保修期外的服务四馈线主要技术指标要求1.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产品分类下表所示为移动通信中常用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的类型及其型号。
表2 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类型馈线类型馈线型号1/2"超柔馈线91/2"普通馈线127/8"超柔馈线217/8"普通馈线227/8"低损耗馈线231/2"超柔阻燃馈线91/2"普通阻燃馈线127/8"超柔阻燃馈线217/8"普通阻燃馈线227/8"低损阻燃馈线232.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的技术要求2.1内导体各种规格代号电缆产品所需求的内导体外径、种类应符合下表规定:表3-1 各种规格代号电缆产品内导体外径及种类规格代号单位9 12 21 22 23内导体标称外直径mm 3.55 4.8 9.4 9 9.45 厂家应答--内导体种类-- 铜包铝线螺旋形皱纹铜管光滑铜管2.1.1 铜包铝线内导体铜包铝线内导体应为符合SJ/T 11223-2000要求的CCA-10A型或CCA-15A型。
2.1.2 光滑铜管内导体成品电缆中的光滑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规定:表3-2 光滑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规格代号单位22 23铜管外径mm 9.00 9.45厂家应答--管壁厚度mm 0.64 0.50厂家应答--最小抗拉强度Mpa 200厂家应答--最小断裂伸长率%30厂家应答--最大椭圆度% 1.5 2厂家应答--外观—铜管外观应光亮,无氧化、变形、碰伤等目力可见的缺陷厂家应答--注:厂家应答“铜管外径”及“管壁厚度”时,需要应答出具体尺寸及生产误差。
例如,铜管外径为9mm,生产误差为±0.04,则应答为:9.00±0.04。
2.1.3 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成品电缆的螺旋形皱纹内导体及其焊缝应连续、平滑、无针孔等缺陷;其规格尺寸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3 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要求规格代号单位21波峰标称外径mm 9.4厂家应答--波峰外径偏差mm ±0.20厂家应答--波谷标称外径mm 7.3厂家应答--螺旋形皱纹标称节距mm 7.6厂家应答--螺旋形皱纹节距偏差mm ±0.30厂家应答--管壁最小厚度mm 0.21厂家应答--2.2绝缘电缆的绝缘层应为连续地同心挤包在内导体上的泡沫聚乙烯组合绝缘层。
其材料应是含有稳定剂的绝缘级聚乙烯。
2.2.1 泡沫聚乙烯绝缘层要求1)绝缘附着力:绝缘层应易于从内导体上剥离,但其附着力应不小于98N2)绝缘热收缩:绝缘的总收缩量应不超过6.4mm3)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老化前的氧化诱导期应不小于30min,老化后的氧化诱导期应不小于21min2.3外导体电缆的外导体由环形皱纹铜管或螺旋形皱纹铜管构成。
螺旋形皱纹铜管的螺纹方向应为右向。
2.3.1 电缆外导体类型及主要结构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4 外导体类型与结构尺寸规格代号单位9 12 21 22 23外导体类型-- 螺旋皱纹铜管环形皱纹铜管环形皱纹铜管环形皱纹铜管环形皱纹铜管波峰标称外径mm 12 13.9 24.9 24.9 25.4厂家应答--波峰外径偏差mm ±0.25 ±0.25 ±0.30 ±0.30 ±0.30 厂家应答--波谷标称外径mm 8.9 11.7 21.6 21.6 21.9厂家应答--皱纹标称节距mm 3 5.1 7 7 7.2厂家应答--皱纹节距偏差mm ±0.30 ±0.30 ±0.30 ±0.30 ±0.30 厂家应答--管壁最小厚度mm 0.21厂家应答--2.3.2 电缆外导体外观电缆外导体焊接应连续、平滑、无针孔等缺陷。
2.4护套2.4.1 护套要求1)在同一护套截面上,护套最小厚度、最大外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表5 护套最小厚度、最大外径要求规格代号单位9 12 21 22 23护套最小厚度mm 0.5 0.8 1 1.1 1.1厂家应答--护套最大外径mm 13.9 16.4 28.3 28.8 29.3厂家应答--2)成品电缆护套应符合YD/T 322-1996中的3.7.13规定的聚乙烯护套机械物理性能要求。
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烃护套应符合YD/T886-1997中的4.13规定的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烃护套机械物理性能要求3)电缆护套外表应光滑、平整,无孔洞、裂缝、气泡和凹陷等缺陷4)电缆护套生产过程中应进行交流火花试验,试验后应无击穿点2.4.2 护套料聚乙烯护套料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
聚乙烯护套料应符合GB/T 15065-1994规定的要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应符合YD/T 1113-2001的规定。
2.5成品电缆的性能要求2.5.1 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1)低温下弯曲对电缆的低温下弯曲试验应按YD/T 1092-2004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完成实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它损伤。
在进行检查之前,允许试样恢复至室温。
2)温度循环对电缆的温度循环试验应按YD/T 1092-2004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完成实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它损伤;试验后测试的“电压驻波比”仍应符合表9中对相应“工作频段”的“电压驻波比”要求。
3)温度冲击对电缆的高低温冲击试验应按YD/T 1092-2004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完成实验后,电缆试样内导体轴向尺寸变化应不大于1.6mm,绝缘层轴向尺寸变化应不大于3.2mm。
4)重复弯曲对电缆的重复弯曲试验应按YD/T1092-2004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金属部件应无裂纹;试验后测试的“电压驻波比”仍应符合表9中对相应“工作频段”的“电压驻波比”要求。
5)抗压性对电缆的抗压性试验应按YD/T 1092-2004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完成试验后测试的“电压驻波比”仍应符合表9中对相应“工作频段”的“电压驻波比”要求。
6)阻燃电缆的耐燃烧性阻燃电缆的耐燃烧性应能通过GB 18380.1-2001中规定关于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的要求,用于基站设备内部的电缆应满足GB/T 18380.3-2001成束燃烧试验的C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