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与空调作业

制冷与空调作业


教学重点难点


3.8 制冷系统的排污、试压、真空、制冷剂试漏等 安全操作。 3.9 水质的检验与投药安全操作。 3.10 制冷系统紧急事故(制冷剂大量泄漏、中毒、 窒息、冻伤、火灾、爆炸等)处理的安全操作。 3.11 制冷系统一般常见故障(制冷机房突然停电、 压缩机湿冲程、异声、超压、超温、压力表指针剧烈 跳动、冰堵或脏堵等)的判断与安全操作。 3.12 防护用品的检查、使用与保养。
1.3 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 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 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 不变。
1.3 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①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 到高温物体(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 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是按照热传 导的方向来表述的)。
1.4 制冷剂的性质、危害、贮运及安全 防护的方法

因此,氨制冷装置中不能使用铜及铜合金 材料,并规定氨中含水量不应超过0.2%。
1.4 制冷剂的性质、危害、贮运及安全 防护的方法

氨的比重和粘度小,放热系数高,价格 便宜,易于获得。但是,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 燃性。若以容积计,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 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 中毒,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 %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因此,氨制冷机房必须 注意通风排气,并需经常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及 其它不凝性气体。
1.1 介绍有关制冷、空调的安全生产法规、 规章的安全知识

作业和思考题: 1、为什么制冷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2 基础知识

物质与工质、压力、温度、物质状态变化、热 能、热重与比热、沸腾、蒸发、冷凝、饱和状 态及其参数、液体过冷、蒸汽过热、传热的基 本方式等
1.2 基础知识

1、什么叫温度、摄氏温标、华氏温标以及热 力学温标
1.2 基础知识


9 焓与熵 焓 是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参数,1kg工质 的焓称为比焓,用h表示,单位是 J/kg 熵 在热力学中是表征工质状态变化时与外界 热量交换程度的物质状态的参数,通常用符号 S表示 单位质量物质的熵称为比熵,用符号s表示, 单位为J/(kg· K)
1.2 基础知识
1.2 基础知识

冷凝 又称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 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
蒸发 (吸收热量)
液体
冷凝 (放出热量)
气体
1.2 基础知识

冷凝和蒸发是相反过程,在一定压力下,蒸气 的冷凝温度与液体的沸腾温度相同。
1.2 基础知识

8 、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过冷与过热 (1)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 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是气液平衡中的术语

对同一种物质,饱和压力的高低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能量越大,越容易脱离 液体而气化,相应的饱和压力也越高。一定的 温度,对应一定的饱和压力,二者不是独立的。 因此,在饱和状态下,饱和压力所对应的温度 也叫“饱和温度”。
1.2 基础知识


过冷与过热 当湿蒸气中的水全部汽化即成为饱和蒸气,此 时蒸气温度仍为沸点温度。如果对于饱和蒸气 继续加热,使蒸气温度升高并超过沸点温度, 这种状态称为过热,此时得到的蒸气称为过热 蒸气。 饱和液体在饱和压力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冷却 到饱和温度以下称为过冷,这种液体称为过冷 液体。

1.3 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制冷装置的热传递中,起决定作用的热传递 方式是热传导和对流,一般不考虑热辐射。
1.3 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作业和思考题: 1、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什么 2、起决定性作用的热传递方式是什么
1.4 制冷剂的性质、危害、贮运及安全 防护的方法
1.1 介绍有关制冷、空调的安全生产法规、 规章的安全知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哪些特征 1、较强的科技性
2、广泛的社会性
3、具有强制性
1.1 介绍有关制冷、空调的安全生产法规、 规章的安全知识

了解宪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
1.1 介绍有关制冷、空调的安全生产法规、 规章的安全知识

3、介绍行政法规中与特种作业和安全培训有 关的内容 (1)特种作业包括制冷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 法》第一章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特种作业人员 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制冷作业》
制冷与空调作业

授课对象 拟取得制冷与空调运行操作、安装及维修 作业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具备该工种作业 人员上岗基本条件的劳动者。 教材和资料 «制冷与空调作业»课本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被教人员掌握制冷与空调 设备运行操作、安装及修理作业的安全技术理 论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达到独立上岗的工作 能力。


传热学基础 热传递是通过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 实现。在实际的传热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 是伴随着进行的。 毛皮以及液体和气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石棉 的热传导性能极差,常作为绝热材料。
1.3 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气体 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明显。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 强迫对流两种。能极差,常作为绝热材料。
教学要求: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安全操作技能的 培训。 2、实际操作训练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 措施。 3、注重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基本理论和实 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

1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内容。20学时 1.1 有关制冷、空调的安全生产法规、规 章的安全知识。 1.2 基础知识:物质与工质、压力、温度、 物质状态变化、热能、热重与比热、沸腾、蒸 发、冷凝、饱和状态及其参数、液体过冷、蒸 汽过热、传热的基本方式等。

作业和思考题: 1、显热与潜热有何不同 2、蒸发和冷凝的定义与区别 3、焓与熵的定义
1.3 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又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 量不灭定律,它是指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 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 的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在这 一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1.3 能量转换与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热 力学第二定律。 1.4 制冷剂的性质、危害、贮运及安全防 护的方法。 1.5 载冷剂和润滑油的性质、安全使用要 求。 1.6 与制冷、空调相关的电气、电气焊、 防火、防爆等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2. 安全技术理论。40学时 2.1 单级和双级压缩式制冷原理。 2.2 制冷空调设备的分类、作用、工作原 理和结构。 2.3 安全控制装置(压力控制、温度与液位 显示控制、安全阀与易熔塞、断水保护等安全 装置)的作用、结构、安装要求、参数设定值 与常见故障的判断。
1.1 介绍有关制冷、空调的安全生产法规、 规章的安全知识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 办法》第十九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无证上岗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用人单位和作 业人员进行处罚。
1.1 介绍有关制冷、空调的安全生产法规、 规章的安全知识


4、制冷与空调作业主要安全标准语规范有哪 些 5、制冷、空调作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

1.2 基础知识

4、表压力、绝对压力和真空度的定义。 绝对压力、大气压力和表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 Pa = B + Pe 在相同的大气压下,真空度越大,绝对压力越 小
1.2 基础知识

识读压力表
1.2 基础知识
4
密度与比容
(1)比容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 称比容(也称比体积)。用υ表示,单位是m³ /kg。其数学表达式为:υ=V/m (2)密度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用ρ表示,单位是kg/m³ ,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 式中 V - 体积 (m³ ) m - 质量 (kg)




2.4 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及水质的安全 要求。 2.5 制冷与空调作业的危险性。 2.6 制冷与空调作业事故(制冷剂大量泄漏、 燃烧、爆炸、冻伤、窒息)发生的原因、预防 与处理方法。


2.7 常见系统故障(压缩机及系统的超压、超 温、制冷剂泄漏、断电、断水、液击及异常声 音等)发生的原因、判断与排除方法。 2.8 冷藏库作业的安全要求。 2.9 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1.2 基础知识
7 沸腾、蒸发、冷凝和液化 举例说明 沸腾:1个大气压下水的沸腾点为100˚C,这 是最为常见的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 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基础知识

蒸发和沸腾的联系: 它们都是液体汽化的方式,即都属于汽化现象, 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制冷技术中,习惯上把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 的沸腾称为蒸发。
教学重点难点

3. 实际操作。40学时 3.1 制冷压缩机(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 制冷压缩机)及其冷水机组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3.2 制冷压缩机的开、停机操作。 3.3 正确读出系统运行时的参数。

3.4 对系统运行时的参数调整。 3.5 制冷剂的充注与回收、加油、放油、 油再生的安全操作。 3.6 制冷系统不凝性气体排放的安全操作。 3.7 冷库的扫霜和冲霜的安全操作。
2、摄氏温标、华氏温标 以及热力学温标之间的 换算关系:t=5/9(F-32) T=273.15+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