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2

第三讲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2


• 4、保险的项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 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 伤残的后顾之忧。
• 5、保障的覆盖面大,几乎包容了社会 全体成员。
• 6、完全社会统筹。无个人账户互济互 助,共担风险。
1. 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 全面建立
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在签署《社 会保障法》时声明:“我们美国计划的 主要目标之一,是保障我国男女老少免 受生活中的某些不测风云和兴衰变化的 影响,今天,持续多年的这一愿望得以 实现。”
• 2.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由英国工党首先倡导建立。
1942年11月贝弗里奇提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 的报告,工党艾德礼政府在1946―1948年提出并 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立法,包括《社会保险 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 《住房法》、《国民救济法》及《家庭补助法》 等。这些法律以及其他措施构筑了现代英国福利
我国四种主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区别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对象
工薪劳动者
生活在社会基本 水平以下的贫困 地区和居民
社会成员各类 残疾人生活无 保障人员
军属烈属、 复员专业军 人、伤残军 人
方式 通过法律强
制实施
政府实施
政府实施 政府实施
内容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城镇最低生 活保障
• 瑞典:居住权→高水平+普通型; “三高”:高
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特点:
–第一,保障项目齐全,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
–第二,高税收维持高福利,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 国家税收;
–第三,无所不包的社会福利;被评为“从摇篮到 坟墓”的保障制度 ;
–第四,重视移民福利待遇;
–第五,保障机构由国家设立的机构统一管理,并 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
奥托·冯·俾斯麦
生于1815年4月1日 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 治家和外交家, 被称为“铁血首相”。
8
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
俾 斯
宗旨:维护社会安全、国民经济的稳定及在均 衡发展条件下,进而开发人力资源。它虽有公 平的内容,更强调自助和安全。

型 社
主要特点:实行“自助”原则,强调资金来源 的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和雇员共同 交纳;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
1947年通过 1946年通过
《国民救济法》
《国民保险法》 《国民工伤保险法》 《国民保健事业法》
1942年通过
《家庭津贴法》
16
• 到1958年,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都基本 上完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设 立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项目和管 理机构。
美国 1935年 罗斯福《社会保障法》。
• 第一,在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 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 机剧增。
• 瑞典福利制度的结构 • 福利项目
• 1、社会救助。保证公民的最低生活得以维持。 • 2、国民基本年金。 • 3、国民附加年金。 • 4、国民健康保险。 • 5、失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分为失业津贴与失业救
助两种。
• 6、工伤事故保险。规定工伤或患职业病后的90天内,按国 民健康保险享受保险待遇,90天后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代表国家: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的资本 主义国家
• 基本内容:这类社会保障制度实行“选择 性”的保障原则,即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适 用不同的保障标准,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 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社会保障的待遇 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社会保障 缴费相联系,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障 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经济比较发达、整 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 比较全面的保障制度,其目标在于对公民由生 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病、灾害、老 年、生育、死亡以及鳏、寡、孤、独、残疾人 都给与安全保障,远远超出一般社会保险保障
范围。代表国家:瑞典、挪威等西欧和北 欧部分国家
•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
• 第二,政治上:罗斯福新政。危机→政府 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3.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福利国家大 发展的时期。 原因: (1)经济增长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经济 基础和物质保障。 (2)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国际上与社会主义国 家进行制度竞争的压力。 (3)西方社会改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流行 。 (4)国家保证“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正常进行所 必要的条件。
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1)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由联邦和州政府合办,资 金以主要向雇主强征失业保险费募集。
(2)老年保险制度。根据有关法案,凡在就业后交 纳社会保障税,年满65岁的公民,都可领取老年退 休金。保险费是以税收为形式的强制保险费,雇员 的保险费由雇主与雇工共同承担。
(3)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失业救济、医疗补助 和其他社会救助等方面。
• 补充养老金在1960年开始实施。是与收入水平相联系。 在支付方面,补充养老保险的90%与个人贡献结合起来, 实行现收现付。部分养老金是对60至64岁的投保职工由 于工作时间缩短而收入减少给与的补偿。
• 医疗保险
• 1947年议会通过了 一项实施人人必须参加 的医药保险制度的立法,直到1955年才付 诸实施。按照规定,每位在瑞典居住一年 以上,拥有居民号的人不论国籍都可享受 这里的医疗保障。凡去医院看第一次病, 可以得到一张医疗卡,全国通用,可选择 一位家庭医生。
• 德国认为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 ,是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 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主体 对象 依据
主要功能
国家 社会的 由国家立法 提供救助和 政府 全体成员 加以保护 补贴。
我国国内:指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 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 补贴的一种制度。
民政福利 职工福利 其他福利
优待抚恤
地位 最基本、最
较低层次
核心地位 的保障
最高保障
特殊的社会 保障方式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慈善事业→1601年《旧济贫法》 →1834年《新济贫法》) • 1.社会成员的互济行为; • 2.慈善事业:恩赐;世俗以及宗教慈 善事业 • 3.社会救济:国家的介入,形成了社 会政策。
• 其根据“普遍性”原则建立。 • 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化 • 典型国家有: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及其他北欧
国家。
14
贝弗里奇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
1.强调对象的普遍性的保障项目的全面性
2.以公平为主、效率次之,在二者不能兼顾时即以牺 牲效率来维护社会公平 3.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借助于财经政策来调剂,为了 高福利不惜推行高税收政策
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其他国家的社会 保障制度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其明显特点:
• 1、社会保障政策是福利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依 法实施依法实施,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 督执行 。
• 2、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服 务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
• 3、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
• 4、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 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
• 5、保障的目的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 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
第三讲 西方国家的社 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一、社会保障概念 • 1.1935:美国的《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 • 2.1941:《大西洋宪法》两次提出该概念; • 3.1944:《国际劳工组织大会》、《费城宣言
》 • 4.1948.12: 联合国《人权宣言》正式被使用

•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 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的保 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 、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4)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主要是住房补贴和 教育保障。
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在筹资方式上,采取了多元筹资支撑下的“三条 腿凳子型”社会保障模式;体现了享受社会保障 必须遵循权力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保障面不够宽 ,制度很不完全,对受惠者有严格的条件。另外 ,在美国,各州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方面有相 当大的自主权。一方面维护了全国各州在社会保 障制度上协调和整体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了保护 州的特权而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与欧洲相比,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明显滞后。
• 7、儿童补助。每个儿童从出生到16岁,享受补助,生孩子 越多,补助越多。
• 8、培训补助。子女抚养贷款、带薪假期、免费教育。
• 瑞典老年人的福利状况
• 瑞典对于65岁的老年人实行退休和养老制度。给予老年 人基本退休金、补充退休金和部分补助金。 还有其他一 些住房补贴等特别的帮助。老人享受优厚的退休金。退 休金分为基本退休金和附加退休金。每个在瑞典居住满 40年的公民,都可享受到全额退休金。附加退休金与固 定收入有关。
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不等,文化历史各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 间长短不一,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 制度。按照常用的分类标准,当今世界各国的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20社会保障 制的主要类型福利型
传统型
储蓄型
救助型
21
(一)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 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 1881年11月,在俾斯麦的劝告下,德皇威廉一世
在《黄金诏书》中宣布通过社会立法推行社会保 险制度 ,并于1883年通过了《工人疾病保险法》 ,1884年又颁布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 年又颁布施行了《伤残与养老保险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