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潮公上祖世系版权申明:本稿来源于江津燕窝穴QQ群世系表制作人:杨材棣整理上传:杨小勋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任何转载、出版、印刷需征得原作者同意,且必须保留本版权申明。
世代名字简介弟兄1 黄帝黄帝:公元前2697-前2599年。
其父少典(又名大迥),母附宝(有蟜氏);祖赤哲(女性,少典轩辕氏),曾祖茴芒(女性,方雷氏),太祖枪术(女性,天鼋氏)。
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因名轩辕;本姓公孙,长于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因改姓姬。
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与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首。
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卒葬桥山(今陕西黄陵县)。
配嫘祖(西陵氏)、女节(方雷氏)、彤鱼氏、嫫母等。
生有25子,其中正妃嫘祖生三子,玄嚣、昌意、龙苗。
2 玄嚣:玄嚣:公元前?-前2526年。
名挚,号青阳(少昊),黄帝长子。
降居江水(今河南安阳),邑于穷商,以金德王天下,卒葬云阳。
传位于弟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生九子,蟜极、昧祖、句芒、蓐收、穷奇、般、倍伐、穷申、瞽目。
玄嚣、昌意、龙苗3 蟜极蟜极:蟜即乔,玄嚣长子。
居河畔,务稼穑。
配握衷(陈锋氏),生二子,帝喾、挥(职弓正,始制弓矢,因赐氏张)。
蟜极、昧祖、句芒、蓐收、穷奇、般、倍伐、穷申、瞽目。
4 帝喾帝喾:公元前2437-前2345年。
号高辛,名夋,蟜极长子。
生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北),居帝丘(今河南濮阳),嗣位于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
卒后葬于顿丘(今濮阳市台阴秋山)。
配姜嫄(有邰氏)、简狄、庆都(陈锋氏)、常仪(訾氏)。
元妃姜嫄生子,后稷。
帝喾、挥(职弓正,始制弓矢,因赐氏张)。
5 后稷:后稷:名弃,帝喾子。
举为尧之农师,尊为百谷之神。
后被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赐复姬姓。
配姞氏,生子,楘玺。
6 楘玺楘玺:后稷子。
袭父职,务稼穑。
生子,叔望。
7 叔望叔望:楘玺子。
袭父职,务稼穑。
生子,不窟。
8 不窟不窟:又称叙望不,叔望子。
时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窋承袭父职,但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北豳)。
生子,鞠。
9 姬鞠姬鞠:不窟子。
因掌纹若“鞠”得名,又称鞠陶。
夏朝末期周族部落首领。
弃祖(农)业,学畜牧。
生子,公刘。
10 公刘公刘:鞠子。
虽于戎狄,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
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
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
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今陕西旬邑县),周道始兴。
生子,庆节。
11 庆节庆节:公刘子。
继承祖业,建国于豳(东到子午岭,南到彬县、旬邑,西到泾川、灵台、镇原,北到环县、华池,成为当时西北势力较强的部落)。
生子,皇仆。
12 皇仆皇仆:庆节子。
父庆节卒,子皇仆立,嗣位豳,成为夏朝时期周部落首领。
生子,差弗。
13 差弗差弗:皇仆子。
父皇仆卒,子差弗立,嗣位于豳。
生子,毁陯。
14 毁陯毁陯:公元前1600-前1546年。
亦作伪榆,差弗子。
嗣位于豳。
生子,公非。
15 公非公非:又称公非递、公卯,毁陯子。
嗣位于豳。
生子,辟方。
16 辟方辟方:公非子。
嗣位于豳。
生子,高圉。
17 高圉高圉:辟方子。
祖乙(商朝第14任君主)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嗣位于豳。
生子,侯侔。
18 侯侔侯侔:高圉子。
嗣位于豳。
生二子,亚圉、夷俟。
亚圉、夷俟。
19 亚圉亚圉:侯侔长子。
盘庚(商朝中后期君主)十九年,命邠侯亚圉,嗣位于豳。
《春秋经传集解·昭公七年》记载:二圉,周之先也。
为殷诸侯,亦受殷王追命者。
生子,云都。
20 云都云都:亚圉子。
嗣位于豳。
生子,太公。
21 太公太公:云都子。
嗣位于豳。
生子,祖绀。
22 祖绀祖绀:太公子。
嗣位于豳。
生子,诸盩23 祖绀祖绀:祖绀子。
嗣位于豳。
生子,类。
24 姬类姬类:史称公叔祖类。
字叔类,诸盩子。
嗣位于豳。
生子,亶。
25 姬类姬类:史称古公亶父。
姓姬,名亶父,周称太王,类子。
居岐之阳,复修后稷、公刘之业。
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止狄扰于岐下,国于豳迁岐(陕西岐山县)。
幽人举国复归,旁国因公仁亦多归之。
配太姜、太差,生三子,太伯、虞仲(后裔建吴国,吴氏始祖)、季历。
26 季历:季历:又为王季、公季,古公亶父三子。
生子有圣瑞,兄泰伯、虞仲知父欲立弟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
商王太丁时,受封为“牧师(牧畜之官)”。
修古公遗道,笃仁义,诸侯顺之。
葬鄂县南山。
配太任,生子,昌。
太伯、虞仲(后裔建吴国,吴氏始祖)、季历。
27 姬昌姬昌:公元前1152-前1056年。
季历子。
被商纣王封于西伯,又称西伯昌,后称周文王,是为西伯文王,迁都于丰邑。
卒葬雍州万年县毕原(今陕西咸阳西北周文王陵)。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礼下贤者,士多归之,被奉为古代著名贤王之一。
配太姒等,生子:伯邑考、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蔡叔武、霍叔处、卫叔康、毛叔郑、冉季载、郜叔、雝叔(雍)伯、曹叔振铎、滕叔绣、毕公高、原叔、丰叔、郇叔。
28 姬发姬发:公元前1135-前1043年。
姬昌次子。
灭商建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是为武王。
即位时,以太公望(姜尚)为师,周公旦(武王之弟)为辅,大兴王师,会诸侯于孟津,以东伐纣。
牧野之战,大败商纣,遂建西周。
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尊。
卒葬文王陵。
配邑姜,生子,姬诵(周成王)、邘叔、叔虞。
伯邑考、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蔡叔武、霍叔处、卫叔康、毛叔郑、冉季载、郜叔、雝叔(雍)伯、曹叔振铎、滕叔绣、毕公高、原叔、丰叔、郇叔。
29 叔虞叔虞:公元前1042-前1011年。
字子于,周武王六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武王之弟)摄政。
时唐人作乱,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成王封叔虞于唐,是为“桐叶封弟”。
以唐为氏,故又为唐叔虞,被尊为周代晋国始祖。
生三子,燮父、姬杼、公明。
姬诵(周成王)、邘叔、叔虞。
30 燮父燮父:公元前1026-前982年。
叔虞长子。
燮父、姬杼、公明承袭候位,迁都于晋水之旁,改唐为晋,是为西周晋元侯。
生子,宁族。
31 ,宁族,宁族:燮父子。
为晋武侯。
生子,服人32 服人,服人:宁族子。
为晋成侯。
生子,福33 姬福姬福,公元前?-前858年。
又作辐,服人子。
为晋厉侯。
卒葬于唐地(今山西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
生子,宜臼。
34 宜臼宜臼:公元前?-前841年。
福子。
为晋靖侯。
晋靖侯十七年(公元前842年),周厉王残暴不仁,周人将其逐出镐京,奔于彘(今山西霍县),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当国,史称“共和”。
生子,司徒。
35 司徒司徒:公元前?-前823年。
宜臼子。
为晋釐侯,亦称晋僖侯。
僖侯十三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卒于彘,太子静立为王,是为周宣王。
周公、召公辅之,发先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称“宣王中兴”。
周宣王四十二年(公元前786年),封其少子尚父于杨,为杨侯,古杨国始也。
生子,籍。
36 姬籍姬籍:公元前?-前812年。
又名苏,司徒子。
为晋献侯。
生子,费王、殇叔。
费王、殇叔37 费王费王:公元前?-前785年。
又名费壬、弗生,籍长子。
为晋穆侯。
配齐女姜氏,生二子,仇(晋文侯)、成师。
仇、成师38 成师师:公元前802-前731年。
又称桓叔,费王次子。
晋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宫涅)宠幸褒姒致宫乱,申侯联合缯、西夷犬戎,举兵攻周,幽王被诛于骊山(今陕西临潼),诸侯乃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
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始。
尚父杨国,毁于此乱。
犬戎之乱既平,平王复封宣王曾孙于杨,续杨侯。
晋昭侯(姬伯)元年(公元前745年),昭侯封其叔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曲沃县),号称曲沃桓叔,因好德而得民心。
生子,鱓、韩武子。
鱓、韩武子39 姬鱓鱓:公元前?-前716年。
又作鳝,成师长子。
春秋时期晋国曲沃的君主,是为曲沃庄伯。
晋孝侯十五年(公元前724年),庄伯弑晋孝侯于翼(今山西翼城),晋人怒逐庄伯回曲沃,立孝侯之子郄为君,是为晋鄂侯。
鄂侯六年(公元前718年),鄂侯卒,庄伯闻之,复兵侵晋,周桓王发兵干预,庄伯退回曲沃自保。
晋人立鄂侯之子光主为君,是为晋哀侯。
生子,称。
40 姬称姬称:公元前746-前677年。
鱓长子。
晋哀侯二年(公元前716年),鱓卒称立,是为曲沃武公。
晋侯缗二十八年(公元前679年),武公灭晋,尽献晋宝于周僖王(胡齐),僖王敕封武公为晋君,位列诸侯,尽并晋地,是为晋武公。
生二子,诡诸(晋献公)、伯侨。
诡诸、伯乔41 伯侨伯侨:公元前724-前?年。
侨亦作桥、乔,又名文实。
晋献公诡诸之弟,姬称次子。
献公晋国,大兴武力,灭国(周边诸侯小国)无数,周宣王少子尚父所建杨国(治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之灭,当在此时。
献公以杨国故地,请赐伯侨,晋国势强,襄王(姬郑)遂应之。
周襄王五年(公元前647年),王念其先人功勋,敕封伯侨于杨,为杨侯。
后其玄孙羊舌肸食采于杨氏,以邑为氏,又名杨肸,而六世孙杨道为避难始以祖地“杨”为姓,被后世尊为“杨氏授姓”始祖,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天下“杨氏”肇姓始祖杨伯桥。
卒谥贤敬。
配于氏,生三子,逊、近(字子恭,为邑宰驻守洪洞杨国)、述(字子宪,晋国令尹)。
逊、近、述42 姬逊姬逊:公元前704-前?年。
又名文,字子谦,伯桥长子。
世袭候爵,晋献公太子舍人,敕封左卫将军。
配卫氏,生子,突。
43 羊舌突突:姬姓,逊子。
时晋成公(黑殿)立,复置公族(同祖裔孙),突为武公曾孙,官拜羊舌大夫(公族),以食邑羊舌为氏,号曰羊舌突。
羊舌,凡三县,铜鞮、杨氏、平阳,辖今山西沁水县、洪洞县、临汾市一带。
生子,职。
44 羊舌职羊舌职:公元前?-前570年。
突长子。
性聪敏,素有贤名。
袭羊舌大夫,任晋悼公中军尉。
配叔姬,生四子,赤(字伯华,袭中军尉、铜鞮大夫。
生子容)、肸、鲋(字叔鱼,食采平阳)、虎(字叔罴,早年被诛)。
羊舌氏极盛,时人誉为“羊舌四族”。
45 杨肸杨肸:公元前590-前525年。
字叔向,职赤、肸、鲋、虎次子。
晋太傅。
公元前557年辅佐晋平公(姬彪)起一直到晋顷公病逝,辅佐了晋国三朝诸侯,因戴晋有功,袭封于祖地“杨”。
食采于杨,其地平阳杨氏县是也。
氏名由“羊舌”而为“杨”,时称杨肸。
为人质朴,虚怀若谷,德才兼备,有古遗风,是早期杨氏先祖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配巫氏,生四子,石、雍、?、夙(季夙)。
46 杨石石:公元前538-前514年。
名伯石,字食石、雍、?、夙(季夙)我,肸长子。
继承父爵,承袭杨邑,任晋上卿。
以邑为氏,号曰杨石。
生子,道。
47 杨道道:公元前514-前?年。
字子容,石子。
晋顷公(弃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夏六月,晋以“相恶于君”之罪灭强宗祁氏、羊舌氏,在其采邑设县,六卿掌权。
其父伯石因党于祁盈被诛。
为避灭族,伯石之妻与族众,举族东渡黄河,逃居于魏献子之领地—华山白羊峰(今陕西华阴)的山洞(羊公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