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修订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修订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 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 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 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 应对考试,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 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 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 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 的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依据全教会确立的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努 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改革创新的目标,同时也 依据对调查中收集到的意见的研究分析。
修订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加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进一步突出本 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 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根据儿童认 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 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针对语文 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 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根据社会和教育发 展的需要,提出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于语文能力的要求也是 在发展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 要,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例如,关于 “非连续文本”: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 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第四学 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长久以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 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 题。近些年,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 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作出明 确的回答。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 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 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修订的大致情况如下: 1.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修订,修订 幅度有所不同。 2.从课程标准的构成部分来看,改动幅度较 大的地方主要是: (1)“前言” 导语完全重写;“课程性质”的表述有重要的 补充;“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也有 较多的修改。
(2)“课程目标与内容” “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 在内容方面和语言表述方面也有较多修改。 (3)“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具体建议;“评 价建议”也补充了具体建议,结构上有较大的 调整;“教材编写建议”有所补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再如,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 如何做到“有感情”?“教学建议”和“评价建 议”中指出: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 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 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 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 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学习语文,的确要展开技 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 言运用的规范、书写的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 作唯一的学习方式。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 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 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 生获得充分的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
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 “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 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 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 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 为也都应该紧扣这一核心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大家都注意到一些背离语文 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 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 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语文课 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 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 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 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方面 保持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精神 和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则又根据十年来 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课程 改革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作了较大的修 改和调整。
下面从四个方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 二、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大致情况。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与调整的主要 内容。 四、当前语文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和环节。
(4)“附录”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比“实验稿”增 加16篇,在具体篇目上略有调整;“关于课 外读物的建议”例举的书目有所增补和调整; 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 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5)结构体例与标题 课程标准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 尽可能和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取得一致。如, “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 念”“课程设计思路”都与其他学科保持一致。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的排列顺序也与其他学 科的排列相同。
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
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 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2.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 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
3.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
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全方位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 质的良好发展。
针对语文教学中一些较突出的偏差,课程标准 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如: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 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 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 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 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 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 的渗透 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 主流意识形态给予特别的关注。我国是社会主 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 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 行阅读鉴赏、交流沟通的实践性课程,承担 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同时也承担 着育人的宗旨。所以,课程标准的修订,根 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 助下,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补充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 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 息和交流沟通。 追求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 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 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 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 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 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
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 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 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 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 习中、并准备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 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根据千百年来的经验,以及广大语文 教育工作者对于“读书”在语文学习和 思想文化修养中关键作用的认识,此次 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 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 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 方法和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 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 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 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 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 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 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 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课程标准还十分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掌握好积累 的工具、途径和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 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在 语文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
在修订中,根据广大语文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 经过系统的梳理,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目标 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目标更加切合 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课程目标”“教学建 议”和“评价建议”增强可操作性。
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 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 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 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 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 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 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 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在“课程目标”方面,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 目标难度偏高,修订后难度适当降低; “实 施建议”中,修订后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 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强调 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 对“目标”“建议”的表述作了较多的修改, 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 加清晰。
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 的问题之一。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及成人,错别字情况严重, 书写质量偏低,另外,有的地区反映,小学低 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做 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