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会议讲话稿各位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代表,全国基地医院院长,各位专家同道:大家上午好!2015 年度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会议在xx 这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召开,同时举办 xx 国际临床(技术)论坛,值此,我谨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向多年来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政府、疾控部门、专家学者及医院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 年底发布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指出,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 2.6 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
慢性病中的脑血管病是国民第一位的死因,给我国居民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等严峻形势,防控工作仍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从2009 年原卫生部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以来,在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基地医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创造了条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下面我就 2015 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进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以期与大家共享取得的工作成绩,分析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进展(一)国家一级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构建基本完成。
在 2011、 2012 两年的工作基础上,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xq 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脑卒中防治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组织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地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工程委员会要求各基地医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多学科专家为成员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鼓励院内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关注慢性病防治的交叉学科,建立了“院前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预防”、“院中高危筛查和多学科联合干预”、“院后随访管理减少发病”的规范化工作模式。
同时,许多基地医院积极和当地基层医院与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打造基地医院----协作医院 ---- 基层医疗单位职责清晰、合作共赢的区域性脑卒中防控联动医疗体。
今天我们将向经过各省区市推荐并考评合格的79 家医院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称号。
至此,286 家省级和地市级区域龙头医院及20 家部队综合医院已成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
按照工程委员会制定的第一阶段三年工作目标,基地医院遴选和协作网络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初步构建了分布均匀、覆盖全国的国家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
(二)积极鼓励基地医院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探索建立院内脑卒中防控工作的科学流程和模式。
一是全国基地医院“中风预防 / 筛查门诊”数量由2010 年 71 家增加到 2012 年的123家,门诊就诊总人数也由全年69 万人次增长到113 万人次,增长 63.8%。
全国基地医院“卒中随访门诊”随访人数也由40 万人次增长到73万人次,增长82.5%。
二是目前已有 75 家基地医院开设卒中急诊绿色通道这一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抢救措施,获益总人数由2010 年 3.5万人次增长到 2012 年的 6.3 万人次,增长80%。
三是截至 2015 年 9 月,基地医院共建立卒中中心 29 家,年收治脑卒中患者 3 万余人。
四是积极推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的开展,使得有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力的基地医院由2010 年 41 家增长到2012 年 70 余家。
据 180 家基地医院的统计,2010 年实施 CEA 手术 247 例, 2012 年实施 CEA 手术 1310例,数量增长了 430% 。
五是积极开展脑卒中的规范化诊治。
2012 年统计的 180 家基地医院开展静脉溶栓 7920 例,比 2010 年的 4632 例增长 69.7%。
按照基地医院应建立高危人群新发TIA登记制度的要求, 180 家基地医院2012 年共进行 TIA 评估 40 余万人次,住院治疗 6.4万人次。
(三)积极开展医改重大专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于 2011 年被列为国家医改重大专项,2011 年度 6省市 41 家基地医院完成了 80 万例 40 岁以上人群的筛查干预任务。
2012 年度,在 16 个省区市,完成了 144 万例项目工作任务。
地方政府、卫生厅局高度重视,认真开展项目工作。
山东省疾控中心、陕西省疾控中心等积极协调,组织动员辖区内项目单位落实筛查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积极探索创建各具特色的筛查和干预模式;天津市环湖医院、徐州医院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扩大群众参与度,提高了筛查干预工作质量。
通过项目工作的开展,各级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病协同防治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慢性病防控意识进一步增强。
2015 年度项目工作于今年8 月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及xq 生产建设兵团 200个项目地区正式启动 ,要求完成 120 万例筛查和干预任务。
为了将项目工作做的更好、更细,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方法。
一是在项目工作开展前期,从筛查点的数量、筛查人群的覆盖率、人口比例、年龄段比例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在项目工作开展中,国家卒中数据中心将对各基地医院上报的筛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若上报数据的某项指标不合格,超过预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提示,国家工程办也会将这一情况及时反馈到各省市卫生厅局,由省级项目负责人或专家组长反馈项目医院进行工作质控核查。
相信通过以上全程质控方法, 2015 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将能够达到预期的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
(四)认真实施脑卒中防治新技术推广培训项目。
“脑卒中防治新技术推广”项目获得财政部专项经费保障。
2012 年度项目获得专项支撑经费 2690 万元,在全国180 余家基地医院开展内科、外科、介入、超声、影像、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各地项目医院积极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培训基地组织的专业培训。
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等多家培训基地严格按照《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各个培训环节。
截止2015 年 7 月,各基地医院已选派相关科室主任及技术骨干 3000 余人参加了专科技术培训;基地医院组织院内及基层医疗单位培训12000 多人,多学科联合开展培训8000 多人。
2015 年度项目获得专项支撑经费 2380 万元,培训工作已于今年8 月在全国 200 余家基地医院全面开展,计划完成 30000 余名医务人员培训任务。
(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民众的健康生活理念。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在积极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工作的同时,重视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在全社会推动心脑血管病的科普和宣传工作。
2012 年,全国 180 家基地医院共举行科普宣传 3650 场,受益群众 62 万余人;举行义诊 1849 场,受益 38 万余人;同时,在医院、社区、村镇举行健康讲座2036 场,听众达49 万余人。
二是指导生活调理232 万余人,指导药物调整192 万余人,救助贫困脑卒中患者1081余人。
三是结合“世界卒中日”主题,各基地医院积极开展“卒中周”系列活动,推广“为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致民众的一封信”和“中风危险评分卡”。
2015 年“世界卒中日”系列宣传周活动刚刚结束,在我们收集的基地医院开展宣传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甘肃省白银.页脚方、知识手册、环保袋以及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宁德市医院联合当地媒体全程跟踪宣传周活动,在全市营造脑卒中防治氛围。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总院及 3 个分院、 4 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医护工作者进行了脑卒中相关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
南昌市第一医院联合慈善机构在八一广场举行义诊活动,在滕王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了社区筛查启动仪式,同时启动脑卒中患者俱乐部,在医院网站上开通医患互动。
南京军区总医院免费为群众进行血压测量、血脂检查、臂踝指数测量及卒中相关宣教,在南京及周边省市产生了较大反响。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举行了“脑健康国内名医义诊”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为本地群众义诊,并进行脑卒中防治新技术专题讲座。
丽水市中心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筛查与防控专题培训,市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还与CDC 共同组织全市社区(骨干)责任医师进行了高血压防治知识竞赛,组织专家开展义诊活动近10 场。
还有许多基地医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卒中周”活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脑卒中防控项目工作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少数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基地医院对现场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组织、指导不力,致使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不能按期完成,质量低下。
少数省、市的筛查结果严重偏离了脑血管病的流行规律,说明这些省、市的疾控部门没有认真参与筛查质控工作,没有落实整群抽样的原则和对筛查覆盖率的要求。
另外,在2012 年度项目开展过程中,个别省份出现了滞留经费、甚至到项目工作结束时也未能下拔经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项目单位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防控工程的进展。
(二 )脑卒中防治新技术推广项目需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脑卒中防控适宜技术普及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是影响“工程”顺利开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012 年 169 家基地医院上报的数据表明,虽然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CEA )手术的医院数量和手术量有明显增长,但不能开展CEA 手术的基地医院还超过半数,熟练掌握血管超声筛查的医务人员还比较少,及时组织开展急性期溶栓技术和多学科合作治疗脑卒中的医院还不多。
因此,推广脑卒中防控适宜技术和培训专业人才应是当务之急。
但少数省市卫生厅局在接到培训项目通知和资金后,未能及时制定培训专项经费分配方案,导致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拨付经费到各项目医院,培训工作开展受到很大的影响;部分项目医院在接到培训项目启动通知后未给予足够重视,医政、科教等部门没有专人负责项目的督导、实施、质控等;有些培训基地的开班准备不充分,培训计划变动大,反复更改开班时间,不利于各基地医院做好外出培训人员的安排;有些培训基地未按照大纲要求开展培训,授课周期太短,影响了培训质量。
(三)科普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群众脑卒中防控知识知晓率不高、参与面不广。
我国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多种原因,然而广大民众,甚至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对于心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预防知识及卒中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干预重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