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施工方案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施工方案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施工方案新建取水井、蓄水池各一座,各类阀门井二十六座,集中供水房十四座,埋设输水干管1条长15.189Km,配水支管2条长6.845Km。

配水管长3.140Km,管材采用DN32PE管,工作压力为1.6Mpa。

配水支管采用DN63(1.25 Mpa)、DN50(1.6 Mpa)、DN40(1.6 Mpa)PE 管,及DN32PVC(1.6 Mpa)管。

输水干管采用DN110、DN90、DN75PVC 管,工作压力为0.6 Mpa。

第一节测量控制一、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安排2名测量员,3名测量辅助工形成测量小组负责现场测量工作。

二、设备、仪器配置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与有关部门办理测量控制点复测与交接工作,对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强制检验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桩位必须用砼保护,并用钢管进行围护,标明轴线控制桩号。

3)依据总平面放出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布设管道轴线控制网。

2、高程控制网的测设(31) 根据场区水准基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

(32) 依据水准基点,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测出场区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33) 场区内水准点的间距小于100米。

(34)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第二节土方开挖本土方开挖工程,其开挖内容包括:准备工作、场地清理、开挖作业、排水、边坡观测、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以及将废弃的土方运至监理人指定的堆放地点并加以保护、处理等工作。

以及土石回填的施工,包括填筑及人力夯实等,以及各项工作内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

(1)根据技术条款、施工图纸的要求和监理人的指示,按土方开挖工程的设计开挖线进行施工,若在实施开挖过程中偏离指定开挖线,应重新修正到监理人认可为止,(2)为其施工需要注意保持永久开挖边坡稳定,(3)在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工程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

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体应及时的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

在较陡近坡下施工,应仔细检查边坡的稳定性,如遇有孤石、崩塌体等,应事先进行妥善的清理和支护。

(4)在已有建筑物附近进行开挖时,必须保证其原有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并尽可能做到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应妥善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在危险地带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夜间施工时,应设置足够的照明。

施工措施计划在本工程或每项单位工程开工前7天,按监理人的指示和施工图纸的规定,提交一份包括下列内容的施工措施计划,保送监理人审批:(1)开挖施工平面布置图(含施工交通线路布置);(2)开挖方法和程序;(3)施工设备的配置和劳动力安排;(4)排水措施;(5)开挖边坡保护措施;(6)弃渣措施;(7)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8)施工进度计划等。

开挖放样资料每项单位工程开工前7天,应将开挖前实测地形和开挖放样剖面图保送监理人复核,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开挖。

监理人对该资料的复核,完工验收资料土方明挖工程完工后,应提交以下完工验收资料:(1)土方明挖工程完工平面和剖面图;(2)质量检查和验收报告;(3)监理人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平定标准》GBJ301—88;(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场地清理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表土清理。

其范围包括永久和临时工程、堆渣场等施工用地需要清理的全部区域的地表。

植被清理边坡安全的应急措施土方明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采取应急抢救措施,通知监理人。

应按监理人的指示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临时性排水措施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排水设施的布置,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并在向监理人报送的施工措施计划中详细说明临时性排水措施的内容、提交相应的图纸和资料。

提前做好排水设施沿山坡开挖的工程,为保护其开挖边坡免受雨水冲刷,在边坡开挖前,应按施工图纸要求开挖并完成边坡上部永久性山坡截水沟的施工。

对其上部未设置永久性山坡截水沟的边坡面,应自行加设临时性山坡截水沟,并经监理人批准后,在边坡开挖前予以实施。

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在场地开挖过程中,应做好临时性地面排水设施,监理人要求保持必要的地面排水坡度、设置临时坑槽、使用机械排除积水以及开挖排水沟排除雨水和地面积水等。

保护永久建筑物和永久边坡免受冲刷采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应注意保护已经开挖的永久边坡面及附近建筑物及其基础免受冲刷和侵蚀破坏。

平凹地区开挖的排水在平地或平凹地区进行开挖作业时,应在开挖区周围设置挡水堤和开挖周边排水沟采取积水坑抽水等措施,阻止场外水流进场地,并有效排除积水。

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高以及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将测量资料提交监理人。

土方明挖工程完成后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土方明挖工程完成后,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项质量检查和验收:主体工程开挖基础面检查清理的验收(1)按施工图纸要求检查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场地平整度;(2)取样检测基础土的物理学性质指标。

第三节土石方填筑工程1.工程施工图纸所示的土石回填工程的施工。

其工作内容包括:土石方料物平衡、运输;各种填筑材料的填筑、碾压和接缝处理;排水设施和护坡以及各项工作内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

2.用于土石方填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别按技术条款有关规定施工。

○1应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指示,完成以上的全部工作。

○2应结合本工程料场的统一规划,保证填筑工程供料的连续和均衡。

3.土石方填筑施工措施计划在土石方填筑工程开工前7天,应按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人指示,提供一份包括下列内容的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

(1)施工布置图;(2)土石方填筑程序和方法;(3)施工进度计划;(4)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

4.土石方填筑工程完工后,进行完工验收提交以下完工资料:(1)土石方填筑工程完工平面和剖面图;(2)各土石方填筑体的材料填筑质量施工质量的检验成果;(3)质量事故处理记录;(4)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记录。

土料开采(1)应按监理人批准的料场开采范围、开采方式和深度进行土料的开采。

(2)开采土料前的准备工作①按选定的开采区划定料场界线,并埋设明显的界标;②开挖好料场周围的截、排水沟,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填筑料运输1、填筑料应采用自卸式汽车运输,因施工需要而改用其他方式运输时,应经过论证,并提交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批准.2、运输土料的车辆应相对固定,并经常保持车厢、轮胎的清洁,防止残留在车厢和轮胎上的泥土带入清洁的料源及填筑区。

3、土料运输应与料场开采、装料和卸料、铺料等工序持续和连贯进行,以免周转过多而导致含水量的过大变化。

不合格的土料,一律不得采用。

土方填筑前的准备1、应按监理人的指示,完成土石方填筑部位的基础清理和排水工作。

2、填筑部位的全部基础处理工作,应按施工图纸要求施工完毕。

3、填筑部位的基础,应由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始填筑。

土石方填筑工程和质量检查和验收土石方填筑前,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1)填筑前用于计量的地形平、剖面测量资料的复核检查;(2)填筑前按本章有关规定进行基础面清理质量的检查和验收。

施工期的质量检查和验收1、施工过程中会同监理人定期进行各项土石方填筑材料的质量检查和检验。

2、完工验收,土石方填筑工程全部完工后,向监理人申请完工验收,并提交完工验收资料。

第四节混凝土施工一、说明本工程混凝土采用现场设置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在基础施工阶段根据项目部的整体施工部署及施工现场场地实际情况,按开挖工作面依次进行砼浇筑。

引用标准和规范规程(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3)《热轧钢筋》GB1499-84(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6)《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89(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二、模板(一)施工准备模板由专业作业班子进行施工,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并了解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施工方法的施工顺序进行模板设计。

施工前应设计出模板配制图,并标出模板位置、型号和数量。

有特殊要求时,要放出全部或局部大样,对较复杂的现浇构件应做出样板,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配板前应进行技术交底。

(1)施工前应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资料和构造大样图;进行模板设计,作好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质量。

(2)根据设计图纸作好测量放线工作。

准确地标定测量数据,如标高、中心轴线、预埋件的位置。

(3)合理地选择模板的安装顺序,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模板应自下而上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支撑使穰板完全就位。

待校正后方进行固定。

(4)模板安装应注意解决工序之间的矛盾,并应互相配合、创造施工条件。

模板安装应与钢筋组装、各种管线安装密切配合。

对预埋管、线和预埋件,应先在模板的相应部位划出位置线,作好标记,然后将预埋的管件按照设计位置进行装配,并应加以固定。

(5)模板设计应便于安装;应用和拆除,卡具要工具化。

模板的强度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6)模板在安装全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垂直度、中心线、标高及各部分尺寸。

模板接缝必须紧密。

(7)楼板的模板安装完毕后,要测量标高。

(8)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观察模板受荷后的情况,发现位移、鼓胀、下沉、漏浆、支撑振动、地基下陷等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9)应严格控制隔离剂的应用,特别应限制使用油质类化合物隔离剂,以防止对结构性能和装饰的影响。

施工系统机构表:(GB50204-2002)→模板设计资料→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二)材料及主要机具:1、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2、材料应有足够的弹性模量,以保证模板结构的刚度,使用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3、模板接触混凝土的表面,必须平整光滑。

4、尽量选用轻质材料,并且能够经受多次周转而不损坏5、材料:模板:均采用定型钢模。

方木:采用规格为50*100mm 方木。

支撑系统:采用φ48×3.5钢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