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
胎头吸引器及产钳都是用牵引的方法协助胎儿娩出的器械。
胎头吸引术较易掌握,并较安全,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助产方法。
一、手术适应症
(一)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
(二)患有心脏病、肺结核、妊高征或有前次剖宫产史等,不宜产时过分用力者;
(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胎儿宫内窒息等;
(四)持续性枕后位,分娩进展过于缓慢者;
(五)剖宫产胎头娩出有困难时,可用产钳协助。
二、手术条件
(一)宫颈口必须开全,否则易造成产道撕裂;经产妇组织松软,必要时在宫口近开全时即可进行手术;
(二)儿头必须“衔接”,头的位置越低,手术越安全;
(三)胎膜未破者,应在手术前刺破;
(四)必须为活胎儿,死胎可等待自产或穿颅。
∙2006-2-19 18:41
∙回复
∙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
2楼
胎头吸引术
一、术前准备
患者取膀胱截石卧位,消毒外阴、导尿,不作会阴切
开者一般不需麻醉。
初产大都需切开会阴。
手指聚拢如圆
锥状,涂消毒浸润剂慢慢伸入阴道,进一步检查宫颈口开
大情况及儿头位置的高低及方位。
胎头方位多由检查前囱
门的部位或耳廓的方向来确定。
阴道较紧者,可用手指在
阴道内轻轻来回旋转扩张,便于胎头通过。
二、手术步骤
在一手引起下,将吸引器徐徐送入阴道(图201),紧贴儿头颅顶部。
注意勿夹住阴道软组织、宫颈或脐带等。
用50~100ml注射器,分数次从橡皮管抽出空气共约150ml,将橡皮管夹紧,使吸筒内产生负压牢附于儿头上。
听胎心,如无异常,可在阵缩时缓缓牵引。
开始稍向下牵引(图202)随儿头的下降、会阴部有些膨隆时转为平牵(图203),当儿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会阴部明显膨隆时,渐渐向上提牵(图204)。
吸筒应随儿头的旋转而转动。
在儿头双顶间径平面娩出时,可松开止血钳,消除负压,取下吸筒,用手助儿头娩出。
图201 放入吸引器图202开始稍向下牵引
图203 平牵
图204向上提牵
牵引时若听到“嘶嘶”声,说明漏气,可能与放置或牵引方向不妥有关,可稍螺旋移动吸筒,或重新抽出一些空气后再牵。
牵引方向也可稍予改变。
必要时取下重新放置。
胎头吸引可造成胎儿头皮水肿,但多在产后24小时内消失。
但负压过大,或吸引时间过长、吸筒吸附位置不当,可产生头皮水泡、脱皮或头皮血肿,须较长时间才能消退、愈合。
严重时,胎吸可造成胎儿颅内出血,应加以预防。
∙2006-2-19 18:41 ∙回复
∙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
3楼产钳术
产钳曾是唯一用来牵出活胎儿的器械,较胎头吸引器难于掌握,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母婴创伤。
目前,多在胎头吸引术未成功时,才考虑应用。
一、产钳术分类
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
高位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
胎头衔接后上产钳,称中位产钳术。
目前也很少采用。
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锋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称低位产钳术。
儿头显著于阴道口时上产钳,为出口产钳术。
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全。
二、术前准备
同吸引术。
均需会阴侧切,且切口宜大。
三、手术步骤
产钳分左右两叶,操作时左手握左叶,置入产妇盆腔的左侧,右叶反之。
手术分为产钳的置入、合拢、牵引与下钳几个步骤。
术前必须导尿。
现以枕前位的产钳术为例介绍。
(一)置入
置入前先检查器械。
先放钳的左叶,后放右叶,才能扣合。
用左手握右叶,涂上润滑剂,右手作引导,缓缓送
入阴道。
儿头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导即可;位置
较高者,须将手的大部分伸入阴道作引导。
开始置入时,钳与地面垂直(图205),钳的凹面向
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顺骨
盆的弯度慢慢前进,边进边移向骨盆左侧,放到胎头的左
侧面(图206)。
放妥后取出右手,此时叶柄与地面平行,
可用左手的无名指及小指托住(图207)或由助手托住。
然后以同样方法,用右手握产钳的右叶,在左手的引导下
慢慢送入阴道,置于儿头的右侧面(图208)。
∙2006-2-19 18:41
∙回复
∙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
4楼产钳术
产钳曾是唯一用来牵出活胎儿的器械,较胎头吸引器难于掌握,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母婴创伤。
目前,多在胎头吸引术未成功时,才考虑应用。
一、产钳术分类
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
高位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
胎头衔接后上产钳,称中位产钳术。
目前也很少采用。
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锋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称低位产钳术。
儿头显著于阴道口时上产钳,为出口产钳术。
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全。
二、术前准备
同吸引术。
均需会阴侧切,且切口宜大。
三、手术步骤
产钳分左右两叶,操作时左手握左叶,置入产妇盆腔
的左侧,右叶反之。
手术分为产钳的置入、合拢、牵引与
下钳几个步骤。
术前必须导尿。
现以枕前位的产钳术为例
介绍。
(一)置入
置入前先检查器械。
先放钳的左叶,后放右叶,才能
扣合。
用左手握右叶,涂上润滑剂,右手作引导,缓缓送
入阴道。
儿头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导即可;位置
较高者,须将手的大部分伸入阴道作引导。
开始置入时,钳与地面垂直(图205),钳的凹面向
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
∙2006-2-19 18:41
∙回复
∙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
5楼
,顺骨盆的弯度慢慢前进,边进边移向骨盆左侧,放到胎头的左侧面(图206)。
放妥后取出右手,此时叶柄与地面平行,可用左手的无名指及小指托住(图207)或由助手托住。
然后以同样方法,用右手握产钳的右叶,在左手的引导下慢慢送入阴道,置于儿头的右侧面(图208)。
∙2006-2-19 18:41 ∙回复
∙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6楼(二)合拢
如两叶放置适当,即可顺利合拢,否则可略向前后上下移动使其合拢,并使两柄间始终保持约一指尖宽的距离(图209),不要紧靠,以免过度压迫胎头。
若合拢不易,
表示放置不妥,应取出重放。
合拢后注意听胎心音,倘有突变,说明可能扣合过紧或因夹住脐带所致,应松开详细
检查。
图205 置入产钳左叶
图206置入左叶矢状剖面示意图
图207 托住左叶导入右叶图208置入右叶
图209 合拢
(三)牵引及下钳
合拢后如胎心音正常,可开始牵引。
牵引应在阵缩时进行,用力应随宫缩而逐渐加强,再渐渐减弱。
阵缩间歇
期间应松开产钳,以减少儿头受压,并注意听胎心音,牵
引方向随儿头的下降而改变。
开始钳柄与地面平行(头位
置较高者,应稍向下牵引),两手如(图210)所示方向
用力。
当枕部出现于耻骨弓下方,会阴部明显膨隆时,可
改用单手缓缓向上提,助儿头仰伸娩出(图211)。
儿头“着冠”后,可取下产钳(图212)。
取钳顺序与
置入时相反,先下右叶,再下左叶(图213),然后用手
助儿头娩出。
要注意保护会阴。
图210 双手用力方向示意图图211向上提牵
图212头着冠时下产钳图213先下右叶,再下左叶
四、注意事项
(一)为了防止牵引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创伤,术者应坐着牵引,双臂稍弯曲,双肘挨胸,慢慢用力。
切不可伸直双臂、用足蹬踩产床猛力进行牵引,以防失去控制,重创母婴。
臂力不足者,可站立牵引,但对用力及牵引方向应很好掌握。
(二)情况较急者,应尽速娩出胎儿,但决不可粗暴操作。
一般情况下,应随阵缩作牵引,大都需时15~20分钟。
出口产钳术多数可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
(三)牵引时勿紧扣产钳两柄,可在两柄间夹入小块纱布,以减少对胎头的压迫。
(四)遇有困难,应详细检查,酌情重新考虑分娩方式,切忌强行牵引。
必要时可改行剖宫产术。
(五)术后注意观察宫缩及流血情况,检查宫颈及阴道,如有撕裂,应即缝合。
(六)产程长,导尿有血尿者,可留置导尿管,并酌用抗感染药物。
(七)仔细检查新生儿,给止血药并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