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摘要: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对旅游产品进行转型和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
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以致我国旅游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字:旅游业,现状,特点,规划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旅游业主要由旅游代理商、旅游供应商、旅客三个因素组成。
旅游方式主要分为散客旅游和旅行社组团旅游两种,采用传统的旅游接待方式,旅游中的许多工作是由人的密集劳动来完成的。
其特点是:1.营销手段以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为主,即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广告宣传的手段认同企业根据技术人员自身设想或意愿研制产品,但效果往往难尽人意,而且成本高。
2.商品交易旅游业的商品交易都是通过现金交易完成,顾客随身携带现金,既不安全,也比较烦琐。
3.联系方式旅游接待方式主要通过电话、电报、传真进行联系,时间长且费用高。
落后的旅游管理手段及方式,严重制约着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变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旅游经济在相应地受到了冲击的同时却也赢得了发展的机遇。
旅游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完全可以适应并有必要走上信息化的道路,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旅行社职能的淡化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服务、票务处理、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行社受到冲击最大,如果它不重新构筑生存的基石,那么它将可能消失。
主要表现在:(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Internet 的网络的自动查询所替代。
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网上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家电的推出,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2)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推销模式和手段将被网上营销所替代。
旅行社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推广面也受到限制,如果利用Internet这样全球性的网络进行产品的营销,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也低、效果好。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媒介,有着其他传媒不可比拟的优势:全球性,交互性,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且修改补充也非常方便。
(3)代理票务的收入将会随着旅游预订系统(CRS)和银行付款系统(BSP)的完善和推广而下降。
5、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的成果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手段和商务模式,也正以空前的速度进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传统商务的各个领域。
实际上,国际旅游业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早已步入了跨国界、跨行业的竞争阶段,发达国家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势头日趋强劲。
调查结果显示,早在1998年,美国就有近半数的旅行者在网上订票,有51%的长期旅行者通过英特网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及确认价格、时间等。
1999年,国际旅游业已有2%的收入来源于网上业务,70 %的网民访问过旅游站点。
据CNN 的数据显示,1999 年度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400亿元,其中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270亿元,占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20%以上。
因此,旅游电子商务具有无限的潜力,它将成为未来旅游业营销的新模式。
二、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原因1、我国的旅游业灵活性差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入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
众所周知,要发展国际旅游业,关键在于客源,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客源主要依赖旅行社想方设法去组织。
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2、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物质投入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
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有人说,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江山如此多娇,不愁无人问津。
但事实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旅游及相关服务设施和完善的软、硬环境,是难以大量吸引客源的。
3、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
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
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前几年有一外籍老妇游客,由于景点内厕所恶臭而晕倒在里面。
4、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
同时,由于我国在财政制度上各地分灶吃饭,地区间在为数不多的旅游投资上各自为政,市场分割,重复建设,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更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三、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国际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也即是作为国家内外两种经济体系的重要交接口。
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国为了发展旅游业,对改善和优化各自的旅游环境,都在作出很大的努力,从而使旅游业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点。
主要是:1、旅游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旅游业的投入少、产出高。
以我国为例,除国家对旅游业的投资外,主要靠自身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行滚雪球式的积累,我国在“七五”期间,旅游业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4.6,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之比为I:2.03,换汇成本低。
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全球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
例如美国旅游业年平均增值为3300亿美元,而农业为900亿美元,汽车工业为550亿美元,金属工业为400亿美元。
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亦都如此。
此外,旅游业是各国财政中的主要纳税产业。
1990年世界旅游业提供税收2510亿美元,占全球企业直接和间接税收的5.6%。
2、旅游业具有较好的就业效益发展旅游业可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因而发展旅游业,首先使许多其他有关联的产业都随之得到发展。
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相应增加10.20元之多。
其次,扩大了社会就业机会。
旅游业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等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许多行业,因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
1990年,旅游业约11800万个就业岗位外,并为全世界提供了57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当年新增就业人员的6.5%; 1990年至1993年,旅游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高于50%,刺激了有关联产业的发展。
再次,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它成为包括外资在内的投资热点,1990年世界旅游业共投入资金3510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额6.7%,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
3、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加深和世界经济的增长通过国际旅游的频繁交往,加深各国间的经济生活联系和相互合作。
不仅推动旅游及其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经济上的连锁反应。
例如从其他产业中采购原料设备、购入先进技术、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等等,使旅游业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其贡献已超过其他各个工业部门,从而有助于世界国民经济及其总产值的不断增长。
四、发展我国旅游服务业的相应对策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杜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杜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
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它是开发整个旅游业的龙头,只有客源充沛,龙头高高昂起,则其他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作为龙身龙尾,才会随之起舞。
反观我国现有旅行社,起步晚,经营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为了增加客源,应扩大开放度,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
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国际旅行社市场,应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而改为“扩大开放,适度保护”的策略。
第一步与国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徕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
在迈出第一步合资旅行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放宽开放度。
2、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
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这情况在近几年不致会有大的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
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唯一可采取的途径。
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全面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3、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服务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
在管理方面,如对酒搂餐厅和娱乐场所以及在景点出售的旅游商品等,尤以对外籍和港台游客乱收费、漫天要价的“斩”客行为屡见不鲜。
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