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森田疗法的理论与操作

第十一章 森田疗法的理论与操作

第十一章森田疗法的理论与操作森田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教授1920年创立的心理疗法。

长期以来临床实践证明它是治疗神经症的理想方法,因而的带了高度评价。

目前,在日本东京、大阪、并浜松等城市都建立了森田疗法的医院和病房。

近年来,我国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地都采用了森田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有浓厚东方哲学色彩的森田疗法的建立,与森田教授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森田正马与森田疗法出生于1874年的森田正马家境富裕,地处偏僻。

幼时极为聪明,体弱多病,父亲的教育又过分严厉,学习期间厌学。

儿童时期的森田对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看到是寺庙墙壁上的地狱画之后,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怖,并为此失眠或被恶梦所缠绕。

以后他便着魔似地大量阅读有关占卜、骨相、面相等书籍。

后发现这些既不科学,又无用,终于放弃。

从青年起,头痛、心悸、伤寒、腰痛等多种病痛缠身。

1898年森田考入东京帝国医科大学时,被诊断患有神经衰弱。

因受症状样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

这时家里由于一时疏忽,连续两个月没送生活费,森田陷入绝境,开始自暴自弃,不在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甚至想到了死。

遂放弃了一切治疗,拼命地学习。

结果考试成绩出乎意料地好,而且身体的各种症状也减轻了许多。

森田从这次经历中受到启发,并于毕业时立志从事精神卫生工作。

在专门从事精神科工作之后,森田正马致力于寻找药物治疗神质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经20余年的努力,废弃了药物治疗、催眠等无效方法,取说理、作业、生活疗法精华,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被他的学生称之为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东方哲学色彩的认知行为疗法。

有自己的理论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也有自己的适应症。

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神经症与神经质症森田的高足——高良武久博士认为,神经质症是神经症中的一部分,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神经症,只有神经质症才是森田疗法真正适应症。

在搞清楚神经质症之前,需要简单地介绍神经症的概念。

神经症是没有气质性病变,由于心理作用引起的精神或身体,或者兼而有之的一种功能性障碍,一般呈现慢性固着状态。

从该定义可以确定,神经症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的疾病。

任何由于器质性病变的病变而产生的症状,如由脑瘤引起的头痛,由胃溃疡引起的胃部不适等均不能算做神经症。

所谓由心理作用引起,则是指由于精神上的迷惑、曲解、精神创伤、心理冲突、自我暗示作用而产生的症状。

如果症状的产生不是由于这些心理因素造成的,则不能称之为神经症。

慢性固着状态则是指神经症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并且一旦形成则比较固定,不易消除,呈迁延状态,有的会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

神经症既可是精神哀伤的障碍,如情绪的焦虑、紧张、不安、抑郁,也可以是身体上的障碍,如身体上各中脏器的不适感等,还可以是精神和身体障碍兼而有之,如情绪抑郁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等、疲劳、食欲下降等。

神经质症只是神经症的一部分。

它的特点是患者具有某种症状,这种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患者本人有强烈的求治动机,有强烈的克服症状,从症状中摆脱出来的欲望,同时患者自己也在积极做着克服症状的努力。

如果对症状无疾病意识,没有寻求改变的强烈愿望,就不能看做是神经质症患者。

神经质症患者的症状带有很大的主观臆造性,由于患者的特殊的性格特点,他们会把一些人类生活中正常的身心变化敏感地夸大,因此会不遗余力地去消除它、压抑它。

结果反而使这些感受被夸张和扭曲,并且被病态地固定下来。

疑病素质与神经质症神经质症患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种特征被森田定义为疑病素质。

森田认为疑病素质是神经质症发生的基础。

所谓疑病素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

森田认为精神上的倾向性有外向、内向之分。

外向型精神活动的目标经常受外界对象的支配,内向型精神活动的目标则常常限于自身。

外向型的人精神活动趋向外界、追诼现实,这种性格的人善于交际、开朗、健谈、勇于进取,做事敏捷、果断。

具有这类性格的人,一般是不容易患神经质症的。

内向性格的人富于自我内省,精神活动指向内部,因此对自己身体方面或精神方面的状况异常关注和敏感。

森田认为人们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靠这种内向性和外向性的协调活动而形成的。

如果人的精神活动出现了大的偏向,就会逐步形成明显的精神上的倾向性。

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的心身活动状态及异常地敏感,过分地自我关注,过分担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森田疗法的观点认为具有疑病素质的人容易患神经质症。

常见的神经质症神经质症的症状繁多而复杂,常见的神经质症有: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失眠症、胃肠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自卑感、职业性痉挛等。

神经质症的形成人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心理。

人害怕患病才讲究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器皿消毒等等。

人们担心煤气闸门没关紧,反复认真检查,这对保障安全是必要的,否则不知道要发生多少重大的灾难性的事故。

人们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安、恐惧、担心、焦虑的心理,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如果失去了这些心理,人们便失去了警戒心,丧失了防御能力,因此会遭到不幸。

然而,当人们将这些不愉快又必需的心理现象认为是异常的、病态的,想方设法加以控制和压抑时,反而加强了对它的注意,结果使这些原本正常的心理现象被固定下来,变成了症状,而导致了神经质症的形成。

例如:羞涩之心,人皆有之,见陌生人脸红,这本来是许多人正常的心理反应。

但当一个人认为在人面前脸红是一件丢人的事,恐惧见人脸红,因此便努力掩饰或压抑脸红的症状。

其结果是越注意,越压抑,见人脸红的症状便会被固定下来,最终形成了赤面恐惧症——神经质症的一种。

森田认为,“如果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觉上,就会使这种感觉处于一种过敏状态,这种过敏的感觉回使注意更加集中,从而使注意力固定在这种感觉上”。

这就是神经质症的发病机制——“精神交互作用”,即患者在自己性格基础上因某种偶发的事件使注意力集中到众人皆有的一些心理、生理现象上,认为这种现象是异常的病态的,想方设法加以控制、压抑。

结果反而加强了对它的注意,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被束缚而形成了症状。

森田的治疗原则和生活态度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这是一种与佛教和禅宗之中的义理有相通之处的具有东方哲学色彩的治疗原则。

这一原则乍一听来似乎很简单,但是需要治疗者和患者哟定的“悟性”,去认真、透彻地理解和觉悟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可分为“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两个原则。

1、“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森田把顺其自然看做是相当于佛教和禅宗的“顿悟”状态。

所谓“顿悟”状态,就是让神经质症患者认识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自然现实存在的抵抗是无用的,人应该具备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

对神经质症的症状,要老老实实地接受它,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回避、压抑都是徒劳的。

不要把症状看做是自己身心的病态或异常而加排斥和抵抗,要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顺其自然”是森田疗法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这条基本原则包含了下列多层涵义。

顺其自然就应该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情绪。

森田曾提出了五条情绪、情感活动的规律。

要顺应情绪、情感的自然发生、自然发展,情绪、情感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终消失。

如果情绪冲动得到满足,挫折可迅速平静、消失。

情绪随着对同一感觉的惯性,逐渐变得迟钝、直到无所感受。

情绪在某种刺激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时,就会逐渐强化。

情绪、情感是通过新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在逐步加深对它的体验中培养的。

按森田的观点,情绪、情感活动有其自身的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神经质症患者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对自己出现的恐惧、不安或苦恼等这些人人都会有的情绪很反感,对其采取压抑、回避或消除的态度。

例如:赤面恐惧症者对自己见人脸红的生理变化和由此产生的羞涩、惧怕情绪感到苦恼而长期压抑和对抗的态度。

把本身很平常的事情看得很严重,其结果使自己陷入神经质症症状的折磨。

这实际与森田所述的情绪、情感规律第4点和第5点相符号。

即神经质症患者由于集中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绪,并不断压抑它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自己见人脸红的恐惧的情绪体验。

而这一过程却违背了情感活动的第1、2两条规律。

“顺其自然”就是使患者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的情绪、情感,不压抑、排斥它,它就会自生自灭。

顺其自然,要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个人头脑中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神经质症患者常常认为自己应该有某种想法,不应该有某种想法,有了就不正常、就不道德,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

其结果如高良武久教授所言:“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不少恐惧的强迫观念。

神经质症患者对该心理长期抗拒的态度,使他们一定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

顺其自然,就应该认识到并接受“人非圣贤”这个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的。

顺其自然,还要认清症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是因为其疑病素质,将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异常了,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的相互加强,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迁延的主要原因。

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不排斥、不压抑,因为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症状上。

对症状顺其自然,采取接纳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

例如:对人的恐怖症患者见人就脸红,越怕脸红就与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的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

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者“脸红就脸红吧,反正我没做亏心事”的态度与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

破除了精神交互作用,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由于症状的形成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即使对症状采取接受的态度,也不可能立竿见影。

因此,认识症状的规律还包括“对症状的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认识。

认识这一点才能持久地以平常心对待症状,不以心身异常而加以排斥,使症状逐渐地消失。

试图在一个早晨使症状完全消失是不现实的。

顺其自然,还要认清主观与客观的规律,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按森田疗法的观点,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

这一思想矛盾特征就是以主观现象代替客观现实,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行为。

森田曾提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

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