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技术要求

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技术要求

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技术要求
一、配合比设计
干硬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和步骤,与塑性混凝土并无多大区别。

不过,由于干硬性混凝土砂率小、用水量少、水灰比小,所以塑性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公式及图表不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

同普通塑性混凝土一样,首先应找出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以及用水量与干硬度的关系。

可以参考有关资料,最好通过实际试验求得。

然后,计算水泥用量和骨料用量,计算出配合比。

根据计算配合比进行试拌,井成型混凝土试块,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干硬度、密度及强度。

根据试验结果,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材料组成加以必要的修正,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配合比修正时,主要应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求,同时应使混凝土的干硬度指标与振捣设备相适应。

经过振捣,混凝土应达到一定的密实度。

一般要求密实系数不小于0. 98。

如果配制的混凝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调整材料用量:
当混凝土所用各项材料已经确定以后,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就是水灰比。

因此可以用增减水灰比的方法来调整混凝土的强度。

对干硬度有影响的,主要是水泥砂浆的富余程度和稠度大小。

如干硬度不合设计要求,可用增减用水量和砂子用量的方法来进行调整。

混凝土的密度与砂石级配、砂率大小、振捣时间及干硬度密切相关。

密度直接反映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

如发现混凝土的密度达不到要求指标时,就应从配料、振捣时间、级配、砂率等方面进行调整。

由于干硬性混凝土水泥砂浆剩余系数较低,所以在选定砂率时应特别慎重。

在试验中,应选择几个适当的砂率进行对比,以便得到水泥用量最省,并能满足强度和干硬度要求的配合比。

二、技术要求
1.材料的选用
在材料选用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l)配制快硬高强度干硬性混凝土时,宜采用高标号的水泥,其标号不应低于混凝土标号的120%。

(2)干硬性混凝土的用砂应严格控制含泥量,并选用级配良好的粗、中砂。

砂中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泥量过多会影响水泥与砂石的黏结,并增加水泥用量。

(3)用于干硬性混凝土的石料含泥量不得大于1%,吸水率要小,级配要好。

高强度混凝土应采用高强度的石料。

(4)应掺加减水剂,以增加流动度,便于振捣。

2.干硬度指标
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时,应考虑各个结构都位的断面尺寸、钢筋疏密程度等施工条件,恰当地确定干硬度指标。

现场浇筑,采用过高的干硬度是不合适的。

主要应该在快硬高强的预制构件上采用。

3.拌和与运输
干硬性混凝土,应严格控制配料精度,特别是砂石含水量及加水量更应严格控制。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采用人工拌制,搅拌机最好采用强制式的。


从搅拌地点往浇筑地点的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分离;运输工具应加遮盖,以免水分过多蒸发。

如果运输距离较远,可以在搅拌时适当地增加一些水量,并应尽量减少倒运次数,缩短运输时间。

4.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应太大,以免发生分离,应保证混凝土均匀地分布于模板中。

振捣应采取强力振捣器进行,振捣设备的频率不应小于2800次/min,振幅不应小于0. 5mm,振至表面均匀见浆为止。

条件许可时,预制件的浇筑应采取加压振捣。

加压的条件应当是保证不致严重地增加振动台的荷重,为此可以采用风动加压法进行加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