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读后感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读后感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读后感《现代英语词汇学》是一本十分全面的英语词汇学书籍,从英语词汇的来源、词的语义,词汇在句子中的应用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分析具体的介绍了词汇学,让认为词汇十分枯燥的我对词汇学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记忆单词和分析短语也十分有帮助。

对英语词汇的构成及语义、语境作了比较系统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全书用英语撰写,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英语词汇提供了不少帮助。

笔者读过以上两著,感到受益非浅,尤其是构词部分。

因为英语基础并不十分扎实,我先看的是中文版的书,阅读之后,我受益匪浅。

首先介绍一下陆老师的生平。

陆国强教授于1934年3月生,任职于复旦大学,是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外语指导委员会委员。

于1991年列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出版的《名人录》。

曾应美国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以及英国朗文(亚洲)出版公司之邀作过系列学术讲座。

1989年被滑铁卢大学电脑中心聘为高级研究员,利用电脑进行英汉语义结构对比研究。

《现代英语词汇学》共分十二章,可归结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英语词汇的来源、词的形态、词的构成方式、词的语义理据等。

第二部分着重研究词的语义特征、词的语义变化和词的语义分类。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词汇在句子层次上的应用和理解。

而第四部分着重于词汇在语篇层次上作超顺段的分析。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它对词的构成及词的基本性质的描述十分到位,排版也极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从粗略到精细,从概括到一一列举,十分有利于我对这本《现代词汇学》的认识和学习。

现在就以第一部分英语词汇的来源、词的形态、词的构成方式、词的语义理据为例,谈谈我对这本书的大致理解和学习。

我们知道,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

小孩咿哑学语之时,首先接触到的便是单个的词,进而不断地掌握扩大词汇,完善自己的语言。

词汇是许多单个词的集合体,那么,什么是词呢?语言学家虽然在对词下定义时措词不同,但涉及的基本内容不外乎是音和义的问题。

有的说,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统一体,语音是词的物质外壳,意义是词的物质内容。

有的认为,词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属于一定的语法范畴,体现一定的句法功能。

而概括起来说,词便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

而词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便代表一定的意义,作为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使用。

但是,词并不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结构单位。

从语义角度来看,不可再分的最小的有意义部分是形位,是根据此词原由希腊语morphē+ 法语-eme 构成,morphē与"form"同义,-eme则为"unit"。

词是由形位构成的。

有的词只有一个形位,如clerk,soldier等。

有的词有两个形位,如lovely由love和-ly两个形位构成。

形位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实义形位(content morpheme),另一种叫语法形位(grammatical morpheme)。

实义形位是构成词的语义基础。

有时,它可以单独使用,成为一个词。

如teacher和hopeful中teach和hope表示了这两个词的中心意义,且又可单独地作为词使用。

有的语言学著作把这类形位称之为自由形位(free morpheme),意指它可自由存在,作为句中的基本结构单位使用。

在我看来,形位有一点像词根。

形位如-ly, 则属于语法形位,它定义了词的用法和性质,这一类型的语法形位就类似于词缀了。

词的构成方式有很多,二次战以来,现代英语发生了较大、较快的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地表现在词汇方面,新词和新语主要是利用语言既有的材料通过构词方式产生的。

从形态结构来看,现代英语的构词方式可分成以下几种。

第一是,词缀法(affixation)。

词缀法是派生法(derivation)的一种,它借助于语法形位,即词缀构成新词。

由词缀法构成的词又称派生词(derivative)。

词缀法在英语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扩充了英语词汇,而且丰富了语言表现力。

英语词缀分成前缀和后缀两种。

前缀只是改变词的意义,不改变其词类。

比如形容词natural,加上前缀un-变为unnatural,词义发生变化,而词类不变。

后缀不仅改变词的意义,而且使单词由一种词类转变为另一种词类。

比如动词paint意为画,加上后缀-er,变为painter,意为画家,不仅词义发生变化,而且词性也由动词变成了名词。

但是要注意的是,前缀加于某些词前也可构成另一种词类,如force等。

再者便是转类法(conversion)。

在英语发展过程中,由于词尾的基本消失,衍生出一种新的构词法--转类法。

这种构词法的特点是无须借助词缀就实现词类的转换。

这种方法又叫做零位派生(zero derivation),即一种词类加上零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如doctor可由名词不加任何形式变化直接转化为动词to doctor。

名词定语。

名词和动词的互相转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这几种便是转类法的突出表现。

词的理据(motivation)是《现代英语词汇学》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

而前面提到词的音与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涉及到了词的理据。

对词的理据的认识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自然派和习惯派。

自然派认为音与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习惯派则认为音与义的联系是约定俗成。

在分析实义形位和语法形位时也涉及到了词的理据。

如chopper和doorman分别由chop-加-er和door-加-man构成,这是一种语法型的理据词。

词的理据有以下几种,拟声理据,语义理据以及逻辑理据。

英语中有些词是通过声音的模仿构成的,这种构词称之为拟声构词(onomatopoeia)。

这便是拟声理据(onomatopoeia motivation)说法的来源,Stephen Ullmann把拟声构词分为两种。

一类是基本拟声(primary onomatopoeia),即是指音与义的相似,引起音与音之间联想,例如buzz,crack,growl,hum,squeal,whizz等。

鸟兽之类动物的叫声也属于这一范畴。

第二种便是次要拟声(secondary onomatopoeia)。

次要拟声指音与某种象征性的意义发生联想。

Bloomfield把这一类拟声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表示呼吸声(breath-noise),如sniff,snore等;第二种表示动作的迅速分离或移动(quick separation or movement),如snap,snatch等;第三种表示爬行(creeping),如snake, snail, sneak, snoop等。

英语中声音与动作发生联想的词很多,dither, tremble, slink, slither, slouch,squirm等。

不同于拟声的直接与鲜明,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是一种心理联想,是措词义的引申和比喻。

如英语中bonnet,coat,jacke t等表示衣饰的一类词,对这些词的词义加以引申,就可用来喻指其它事物,如the bonnet of a car (车篷), a coat of paint(一层漆),potatoes cooked in their jackets(土豆不削皮烧煮)。

再如town and gown中gown用来喻指university。

通过比喻、转义构成的词有许多类型,例如,隐喻,借代,提喻和类比。

隐喻(metaphor)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其主要特点是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不用like或as这一类比喻词作为媒介,如the brow of a hill,the teeth of a saw,the tongue of a shoe,the eyesof a potato等。

借代(metonymy)则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如以kettle喻指water (The kettle boils)。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往往用一个词代表整个事件或整个背景,这也是一种借代方式。

在现代英美报刊中常见到以地名或国名代表整个事件。

例如: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different from Czechoslovakia in 1968.(这里Czechoslovakia指的是一九六八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一事。

)所以,想要学好学会英语,一定要了解英国的历史事件和文化。

除隐喻,借代两种常用语义理据之外,提喻(synecdoche)(以局部代整体)和类比(analogy)也是具有特色的语义理据,需要强大的联想和整合能力。

逻辑理据(logical motivation)是利用传统的逻辑学下定义,以个别差异差加基本词类概念的方式,把要表达的对象和与之相似的其它对象区别开来。

例如在六十年代美国不少青年因在社会上无所归属而形成一种心理病态,这种现象英语用identity crisis来表达,以示与economic crisis,spiritual crisis相区别。

理据是比较严格的构词思路和规则,然而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词的理据可能丧失或者变得模糊。

在现代英语中有些词变成了无理据(non-motivation)或者难以找出理据的词。

既然词是不断发展着的,那么词的理据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英语中不少词都有典故出处,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如Odyssey, philippic,Faustian,Frankenstein等词均有文化历史背景。

比如美国《时代》周刊(Time)曾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

Odyssey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写的一部英雄史诗,描绘Odysseus在古城特洛伊(Troy)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这里用来喻指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段漫长过程,不能不说意味深长。

philippic一词原指古希腊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痛斥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lip Ⅱ)的演说,现转义为猛烈的抨击。

Faustian源出浮士德Faust这个中世纪传说中的人物,此人为了获得知识和权力不惜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

现常用Faustian spirit含指一种为了获得知识可牺牲一切的精神。

Frankenstein为英国作家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于一八一八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创造了一个怪物,结果被它毁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