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公开课—咏物诗
刻画了嫩新、洁净、 刻画了嫩新、洁净、清香 怡人的竹子的形象。 怡人的竹子的形象。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2、手法类考题 、
1、【2007安徽卷 】 、 安徽卷 1、要点 、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 ) 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 ①手法 ②分析 手法+② 作简要分析。 作简要分析。 答案】 【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 2、语言 、 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 壁立的寒山、 手法。 ① 借用壁立的寒山、 空旷的大地、 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 语言表述精炼、 语言表述精炼、 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② 准确 衬托”答成“烘托” (把“衬托”答成“烘托” 也算对) 也算对)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诗歌鉴赏
咏物诗
陶鹏飞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爆竹
自怜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 时节到来寒焰发, 万人头上一声雷。 万人头上一声雷。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难点突破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石灰吟》于谦: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山之难、不怕焚烧、 出山之难、不怕焚烧、 石灰特点: 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石灰特点: 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3、手法+情感类 考题 、手法 情感类
2、【2009浙江卷】 、 浙江卷】 浙江卷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 ①手法 ②情感 手法+② 作者的情感。( 。(4分 作者的情感。( 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 、 情感: ①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 2、语言 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 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 术语恰当 爱和赞赏之情 之情。 爱和赞赏之情。② 1、要点 、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 、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查情况 、 近几年的高考对咏物诗考查频率较高, 近几年的高考对咏物诗考查频率较高, 2002—2010年高考共考查了 首咏物诗, 年高考共考查了15首咏物诗 年高考共考查了 首咏物诗, 2008、2010年朝阳模拟考试考查了咏物诗。 年朝阳模拟考试考查了咏物诗。 、 年朝阳模拟考试考查了咏物诗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题型归纳
总结学案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一)题型—命题角度 题型
1【2007安徽卷 】 (1)这首词的上片 【 安徽卷 ) 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 作简要分析。 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 )结合下片的句子,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009浙江卷】 23.指出这首词 【 浙江卷】 . 浙江卷 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画菊
南宋·郑思肖 南宋 郑思肖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满城尽带黄金甲。
花开不并百花丛,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抱香死,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何曾吹落北风中。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答 题 模 式
解题指导
形象概括类:概括 情感 形象概括类:概括+情感
手法赏析类:手法 分析 分析+情感 手法赏析类:手法+分析 情感 : 概括+ 概括
手法+ 手法
分析
+
情感
语 言
1 2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 ①D •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 运用反衬的手法( 分 要点“反衬” 衬托” 对比” “衬托”、“对比”), • 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 的向往( 分 要点“向往” 羡慕” 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 • 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 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分 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意思对即可。 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反馈练习
2010年全国 卷 年全国1卷 年全国 咏素蝶诗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诗句拓展
1、“空余残蕊抱枝干”——陆游《枯菊》 2、“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贞《黄花》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解题指导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1、形象类考题
3、【2009天津卷】 【 天津卷】 天津卷
1、要点 、
概括+②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 ①概括 ②分析 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形象:嫩竹新出, 2、语言 、 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 竹香。
形象 手法
情感
3【2009天津卷】 (1)本诗前三联描写 【 天津卷】 天津卷 ) 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二)命题角度 –归纳 归纳
2007年安徽卷就分别从“托物”和“言志”两 年安徽卷就分别从“托物” 年安徽卷就分别从 言志” 个角度各设一题赏析《醉落魄•咏鹰 咏鹰》 个角度各设一题赏析《醉落魄 咏鹰》词中表现 手法与思想情感, 年浙江卷《 手法与思想情感,2009年浙江卷《踏莎行 雪中 年浙江卷 踏莎行•雪中 看梅花》考查的是写作手法和情感, 看梅花》考查的是写作手法和情感,2009年天 年天 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考查的是形象与情感。 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考查的是形象与情感。 可见, 可见,分析情感和分析手法是考查咏物诗的两种 主流题型。 主流题型。 手法与情感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点 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点。 手法与情感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点。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 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 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 不纳。 不纳。 傲骨凌霜, 傲骨凌霜,自甘寂寞, 菊花盛开, 菊花盛开,香透长 1、事物特征:宁死不屈,自甘寂寞, 1.事物特征: 、事物特征:宁死不屈,坚守节操。 .事物特征: 坚守节操。 安。 咏菊写人, 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2、所言之志: 、 . 然不屈, 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 2.所言之志: ,不甘为人下 壮志, 壮志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的远大抱负。 的远大抱负。 的情怀。 的情怀。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2008北京朝阳二模)咏笼莺① 北京朝阳二模)咏笼莺① 北京朝阳二模
课堂演练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表现主题: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表现主题: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的意愿和 操的决心, 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 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借物喻人
BeijingSltNo.1middleschool
[注释 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注释]① 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注释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又描绘了黄莺惶惶 . 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 不安之态。 不安之态。 B.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无计”一 .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 无计” 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由。 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由。 C.“缄”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 D.作者咏物言志,将自己孤苦无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笼中孤莺 .作者咏物言志, 的身上。 的身上。 本诗题为“咏笼莺” 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 ②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 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4分 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