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5篇

关于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5篇

关于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5篇通过教研学习,对幼儿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借鉴作用.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1今天的区域活动是科学区《七星瓢虫》,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兴趣,我准备了精美的课件。

看到课件上七星瓢虫图片,麦迪喊起来:“七星瓢虫。

”辰雨说:“七星瓢虫是红颜色的。

”晨旭说:“它的身上有七个黑色的圆点。

”国良说:“它的身体像圆形。

”泥可欣说:“它有一对翅膀,它会飞。

”妞妞说:“它还有一对触角,六条腿。

”穆思涵说:“在外面经常见到七星瓢虫,它在植物上爬来爬去。

”明博说:“它喜欢吃蚜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说:“你们观察的很仔细。

其实,瓢虫有很多种,除了七星瓢虫,还有许多其它的瓢虫,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

”我继续播放课件:红色的、黄色的、橘色的,二星瓢虫、六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大红瓢虫等等。

孩子们叫起来:“这么多的瓢虫啊。

”我说:“是啊,瓢虫的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身上有黑色的圆点,根据它们身上圆点数量有不同的名字,比如七个圆点的是七星瓢虫、两个圆点的是二星瓢虫,还有六星、十二、十三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等等。

”赵建喆说:“瓢虫就是新媳妇。

”孩子们都笑起来。

我说:“赵建喆说的没错,瓢虫的俗名就是我们说的新媳妇,有时也叫它花大姐。

”龙飞说:“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拍瓢虫是害虫。

”张永恒说:“不对,瓢虫是益虫。

”伟彤说:“有的瓢虫是益虫,有的瓢虫是害虫。

”我说:“伟彤和龙飞说的对。

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是益虫,它们最喜欢捉蚜虫保护庄稼;。

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吃植物的叶子。

”妞妞说:“老师,瓢虫是昆虫吧?”我说:“是。

”杨浩成说:“蝉也是昆虫。

”妞妞说:“蝉是害虫。

”书赫说:“螳螂、蜻蜓是益虫。

”王玉彤说:“苍蝇、蚊子也是昆虫,它们是害虫,见到它们要消灭掉。

”张永恒说:“蚂蚱、蟋蟀是害虫。

”广超说:“蜜蜂是益虫。

”国良说:“蜘蛛也是昆虫。

”“不是,蜘蛛不是昆虫,它有八条腿,昆虫是六条腿”。

童子轩说。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的热火朝天。

孩子们拿出画笔,开始绘画,在夏天的某个地方,蓝天、白云、郁郁葱葱的的绿树,一望无垠的田野里,许多的鲜艳无比的瓢虫在忙忙碌碌的捉害虫,保护庄稼……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2在本次活动中,我对活动进行了一些修改。

首先是对目标的修改。

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设定上,应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与动作技能等方面考虑。

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中,情感目标并不是很明确。

《郊游》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歌曲,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儿之前去郊游时开心的记忆。

幼儿在活动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开心的心情,和小伙伴一起表演时也是开心的。

所以我对目标进行了修改,希望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其次,是对活动过程的修改。

我们小朋友已经有过集体郊游的经验了,所以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的谈话活动引出整个活动。

并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再“去一遍螃蟹市场”。

不仅唤起了幼儿郊游记忆,还产生了和同伴一起郊游时愉快的心情。

保持着这样一份心情,幼儿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学习的更加积极了!《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还用语言创设了多个郊游的情景,鼓励幼儿用邀请的方式再来演绎整首歌曲。

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幼儿并不会觉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

边唱边做动作,边邀请小伙伴,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虽然在课前对活动进行了修改,但是活动结束之后,还是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一、对情景把握不够,导致幼儿不能很好掌握歌词通过唤起相关记忆和反复聆听这首歌曲之后,幼儿对歌词理解了不少,并能跟着音乐唱起来。

但我发现幼儿对“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这一句歌词的掌握比较薄弱。

当时我是停下整首歌的教学,把重点练习放在这一句的学习上。

先让幼儿念熟了再来唱。

在课后,我反思,在这句歌词的学习上,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去郊游的经验呢?可以引导幼儿理解:首先我们是愉快的去郊游,然后是停下来欣赏风景所以可以是优美的感觉。

这样幼儿应该更加容易掌握歌词了。

二、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对幼儿的回应不够全面音乐活动的教学是我自己比较薄弱的一项。

在本次活动中,自己的语言的表达、提问应该更加精炼。

有些问题没有问到点上或者问题太肤浅了,比如:“我们去郊游时开心吗?”“你们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好不好呀?”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无意义的。

在对幼儿的回应上,我也只是用“是的。

”“你说的对。

”等简单的语句来回应,导致个别幼儿兴致缺缺,到后来的邀请表演环节才重新提起兴趣来。

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深刻分析教材,采取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幼儿的各种反应,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与积极、有效的回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位幼儿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3《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节生成的美术活动。

缘于孩子们对弯弯绕绕物体的认识和感受。

语言《什么东西弯又弯》、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等活动的开展为这个活动做了一个前期铺垫,所以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生成了这个美术活动。

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我把活动目标定位在:1、积极主动参加绘画活动,体验表现圆形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情绪。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自主创作图形的变化。

3、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在圈圈上添画,使其变成不同的物体。

中班的孩子对于想象画还接触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还有就是绘画技能的缺乏。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语言风格定位在简洁、直接。

其次在教师出示的范例上进行分析、考量,争取尽多的吸引幼儿。

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美术活动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画纸粘贴成一本画册,每页画纸上按圈数的数量递增画好。

开始出示时,幼儿看见的是白纸上只有一个圈,这个圈对于幼儿的概念来说只是一个单一的圆,幼儿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给了他们一个经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

接下来,我给了幼儿一个变式,在幼儿闭眼数到三的时候一个圈圈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

于是在幼儿的惊奇和感叹中,又翻出了第二页。

第二页上,还是一个圈,由于第一个圈圈的直观引导,所以幼儿的兴趣大增,一下子想出来好多可以变化的圈圈图案,如太阳、手镯、棒棒糖----有了这个想象的基础,在出示两个圈、三个圈、四个圈时幼儿的想象较快,幼儿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把这些圈圈融入自己认识的物体中。

这样一路下来,孩子的想象思路打开了,在观看老师添画的过程中感知了添画的技巧,为亲身操作提供了基础。

在幼儿操作中,我也领略到了孩子们想象能力之丰富,一串飘动的风铃、电话机上一个个数字按钮,一条条蠕动的毛毛虫、一只只飘舞的蝴蝶都跃然纸上,一个简单的圈圈在孩子的笔下演绎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作。

在活动最后环节中,一般都是以评价孩子的作品后结束活动。

这次活动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小环节,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绍了作品中的圈圈画后,出示了两幅老师的范例。

在这两幅精心准备的范例中,老师把不同的圈圈画物体进行了合理布置,成了两幅画面完整、结构合理的绘画作品。

我想通过这两幅作品不仅让幼儿欣赏圈圈画的各种变化,重要的是传递给幼儿一个"美"的概念,让幼儿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促使幼儿画面布局和建构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4我们班的孩子们很喜欢汽车,经常两两讨论自己爸妈开车的牌子,有的说我爸爸开的奔驰,有的说我妈妈开的路虎等等,更有一次我听见孩子讨论汽车是哪个国家出口的,这令我很惊讶,于是产生了音乐活动《开汽车》。

在活动之前我特地上了一节有关汽车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国内外汽车的种类、样式和型号等等,知道汽车正确的驾驶方式,我为我的音乐做了一个铺垫,在活动开始时我出示汽车教具,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引题“看,这是什么?”小朋友马上被吸引注意力,说到“汽车”,然后直接引出:你见过什么汽车呢?引发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消防车、警车、公交车、双层巴士、等”然后教师在总结下幼儿的话语,引出了下面的环节。

整个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开汽车情景串联而成。

活动由三个环节组成,我加入了情境表演加加油和下雨,以便于幼儿理解与掌握动作。

孩子们即产生兴趣、创编动作,其中随音乐大胆创编肢体动作以表现开汽车的乐趣,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创编等一系列动作,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整理,形成完整的律动。

幼儿园教学反思心得5一、主题活动的来源每每与孩子闲聊时,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

”“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

”“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

”等等。

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

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

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

这次的数学活动:“铺垫子”,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了这些长度、高度,培养了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是这个活动上下来发现的问题。

大班幼儿对图形守恒的判断,往往会受形状大小以及数量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相对于两个一样大的图形拼摆位置发生改变,他们的大小就不一样。

针对幼儿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做出正确判断呢?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反复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哪个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

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来获得相关经验的。

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了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有力保障。

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塑料的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进行桌面的操作,两个三角形又可以拼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也可以借助它来比较发现图形的守恒。

活动结尾部分又选择了大小相同的塑料垫子,进行铺场地的活动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形状不同的场地大小相同,使活动进行深化。

三、环节设计的思路环节设计应围绕活动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展开。

就该活动而言,我首先选择了相同大小和数量的正方形,通过拼摆不同图案,面积大小一样大。

其次,进一步感知不同数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拼摆的不同的图案,而面积大小相同。

相关主题